讲真,捷达VA3手动挡这个车,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你以为大众在卖车?不,大众是在给这个癫狂的汽车市场,提供一个“精神稳定”的参照物。一个让你在眼花缭乱的各种“冰箱彩电大沙发”之后,猛然回头,发现“哦,原来车最开始是这个X样”的活化石。
这玩意儿的目标用户是谁?是是是,官方会告诉你,是务实的家庭,是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是三四线城市的美好生活。但这些都是场面话,都是表演。真实情况是,这车瞄准的是一种“执念”。一种对“大众”那个图腾,还抱有最后一点幻想的执念。就像你年轻时爱过的姑娘,就算现在她嫁了人、胖了三圈,你心里还是觉得她眼角那颗痣最好看。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在今天这个国产车已经把配置卷上天,连座椅通风都快成标配的时代,你花个五六万,买一个手动挡的、内饰能让你一秒穿越回2010年的“德味压缩毛巾”,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理性的消费决策,这是一场信仰充值。不,是信仰的“最后一滴”。
手动挡,哦,手动挡。这是一个多么有年代感的词。喜欢它的人,会把它吹成“人车合一”、“驾驶乐趣”、“灵魂沟通”。讲道理,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开过不少手动挡,从最早的普桑到后来的高尔夫。所谓的驾驶乐趣,90%的情况下,是堵在晚高峰的高架上,左脚在离合器上反复横跳,感觉自己像个帕金森患者。那种酸爽,那种对人生的怀疑,自动挡司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剩下的10%,可能是在凌晨四点无人的山路上,你确实能感觉到一点掌控感。但为了这10%的“可能”,去忍受90%的痛苦?这不是驾驶,这是修仙,是渡劫。
他们说手动挡省油。理论上没错,就像理论上人人都能考上清华一样。现实是,大部分人的脚法,开手动挡比自动挡还费油。他们说手动挡结构简单,好修。坏了菜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买个新车,天天琢磨着怎么修?那买的不是车,是爹。所以你看,关于手动挡的所有“神话”,都是一种“品牌玄学”的衍生品,是一种精神上的“金钟罩铁布衫”,用来抵御外界对于“你为什么买这么个古董”的灵魂拷问。
这车的性能和配置?我们聊点别的吧。聊这个就没意思了,等于在讨论一碗白米饭的口感层次。它能开,能跑,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ABS和ESP也给你了,国家强制的嘛。除此之外,一切都透露着一种“能用就行”的禅意。它的加速,不会给你任何推背感,只会给你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它的空间,就是后排能塞进三个标准身材人类,并且保证他们不会因为肢体接触而打起来。你指望它给你智能座舱?“机你太美”是放不了的,但你可以自己唱。你指望它给你自动驾驶?它的自动驾驶,全靠你自己的“肉眼索敌”和“脚刹制动”。我跟你说,真正的自动驾驶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L5级别的核心奥义。
那么问题来了,就这么个玩意儿,它凭什么活到现在?
这就是整个事情最魔幻,也最朋克的地方。当所有车企都在掀桌子,搞“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黑暗森林闪电战时,捷达VA3手动挡,像一个坐在餐厅角落里,自带马扎和泡面的老大爷,冷眼旁观。小米把蛋糕端走了,蔚来乐道连桌上的蜡烛都没放过,理想把沙发搬进了餐厅,比亚迪直接开始在后厨卖电。整个市场打成了一锅道诡异仙。而捷达VA3,它就静静地坐在那里,不悲不喜,主打一个陪伴。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嘲讽。它在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告诉所有人:看看你们,卷生卷死,最后不还是造个四个轮子的铁盒子?我这儿便宜,还顶着大众的光环,就问你怕不怕?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当所有人都以为战争是拼高达、拼技术、拼激光炮的时候,有人直接从裤兜里掏出了一块板砖。你所有的技术名词,在他面前都失去了意义。因为会买它的人,根本不在乎你说的那些。他们要的,就是那个标,那个“合资车”的名头,那个在亲戚朋友面前“我这车是大众的”的底气。这是刚需。而你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在他们眼里,可能还不如一个结实耐用的收音机。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所以,谁会买它?那些被互联网信息时代抛弃的人,那些对新品牌有天然不信任感的人,那些坚信“老东西就是好东西”的“前浪”们。它不是卖给年轻人的,甚至不是卖给中年人的。它是卖给一种“心态”的。这种心态,在今天的舆论场里可能显得很可笑,但它真实存在,而且数量庞大。
所以别再问捷达VA3手动挡这车怎么样了。它好不好,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还活着,而且能卖出去。这个事实本身,比任何产品力分析都更有力量。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市场光怪陆离的另一面。在一片“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喊杀声中,总有人选择最原始的方式,活着。
能过,就是能过。这才是最硬的道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