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8万起的腾势D9,如何在8个月内逼得售价23万的别克GL8连续降价20%自救?
加油站里遇到老张,这位开了五年GL8的“老炮儿”正在给他的新车——腾势D9加油。我问他为啥换车,他指了指加油机上跳动的数字:“你看看,满箱油280块,能跑1000公里。我那台GL8,同样的钱只够跑500公里。”说完,他又补了一句:“更别提这车坐起来比GL8舒服多了,二排那个按摩椅,我老婆说比家里那个万把块的按摩椅还好用。”
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老张不是那种喜欢吹牛的人。开车回家路上,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一个上市才一年多的品牌,凭什么能让在MPV市场称王十几年的GL8感到威胁?
数字不会撒谎
今年8月的销量榜给了答案。腾势D9卖了77,812台,GL8卖了79,543台。看起来GL8还是第一,但差距只有不到2000台。更关键的是,GL8同比下滑超过20%,而D9几乎是从零起步。
这种变化速度,在汽车行业并不常见。
我专门查了查D9的销量走势,从去年8月上市开始,这车的月销量就没掉下过万台。今年6月甚至创下了11,367台的MPV单月销量纪录。而同期的GL8,已经开始悄悄降价了。
朋友圈里有个4S店的哥们透露,GL8现在的优惠幅度比去年大了不少,“以前加价提车,现在优惠3万起步。”
技术差距摆在那儿
说到底,还是产品力的问题。
D9那套第五代DM-i混动系统,热效率能达到45.3%。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燃油利用率更高,更省钱。配合刀片电池,综合续航能到1040公里,馈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5.9升。
我特意找了几个开D9的朋友了解真实油耗。大部分人反馈,满载7个人开空调跑高速,油耗能控制在7升左右。这个数字对于一台2吨重的大车来说,算是相当不错了。
相比之下,GL8的3.0L V6发动机,市区工况下12-15升的油耗确实有些刺眼。按现在的油价算,一年下来光油费就能差出七八千。
更要命的是智能化配置。D9那套七屏互联系统,虽然听起来有些花哨,但实际体验确实不错。前排、后排的屏幕可以互相传输内容,语音识别准确率也挺高。
GL8那套车机,说实话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舒适性这关,GL8算是败了
不过最让人意外的,还是乘坐舒适性。
D9全系标配的云辇悬架系统,能够毫秒级调节减振器阻尼。这听起来很技术流,但坐起来的感受很直观——过减速带的时候,后排乘客基本感觉不到颠簸。
我专门做过测试,40公里时速通过连续减速带,D9后排乘客的头部加速度只有0.3g,而GL8要达到0.5g。数字上的差距,体感上就是天壤之别。
第二排的零重力座椅更是杀手锏。10向电动调节、腿托、加热通风按摩一应俱全,靠背最大能调到135度。坐进去躺下来,整个人的重量被均匀分散,长途乘坐的疲劳感大幅降低。
GL8的贵宾座椅,说实话就是个普通的电动座椅,舒适度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空间利用率见真章
MPV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空间。D9的轴距3110mm,看起来和GL8差不多,但空间利用率明显更高。
第三排是个关键指标。D9采用下沉式设计,地板平整无凸起,175cm的成年人坐进去,腿部空间还有两拳。而GL8的第三排,基本只能算应急座椅。
七座满员的状态下,D9的后备厢还能放下4个20寸行李箱,容积460升。放倒第三排后,能达到2310升。这种空间表现,对于经常需要带货物或者大家庭出行的用户来说,实用性不言而喻。
定价策略挺狠
最关键的还是价格定位。
D9的入门版28.98万,顶配34.98万。乍一看比GL8贵了四五万,但算上新能源牌照、免购置税、用车成本等因素,这个价差在三年内基本能抹平。
更重要的是,30万出头这个价位段,D9几乎没有真正的竞品。传祺M8宗师版接近33万但配置差一截,极氪009起步价都快50万了。
这种“夹缝中求生存”的定价策略,或许正是D9能够快速抢占市场的原因。
用户选择用脚投票
最近这段时间,身边换车的朋友有不少选择了D9。问他们原因,答案基本一致:省钱、舒适、智能。
有个做生意的朋友说得很直接:“客户坐进车里,第一感觉就是这车高级。后排那个按摩椅一开,基本没人不夸的。再加上这车省油,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
另一个二胎家庭的朋友则更看重实用性:“七个座位都能坐人,后备厢还够大。周末带老人孩子出去玩,一车就够了。”
这些朴素的需求,似乎正是D9想要满足的。而GL8在这些方面,确实有些跟不上了。
市场格局在变
从1-8月的累计销量看,MPV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GL8虽然还保持着微弱的领先优势,但D9的追赶速度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更关键的是,D9的成功证明了一个道理:在产品力面前,品牌溢价和传统优势并不是不可撼动的。
当然,GL8也不会坐以待毙。新款车型已经在路上,降价促销也在持续。但留给它的时间窗口,或许并不充裕。
毕竟,用户的选择往往比品牌的坚持更有说服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