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高速上每五辆车就有一辆绿牌,这已经不是趋势了,这是闪电战,这是诺曼底登陆。新闻里说,广州的辰女士回老家,服务区充电排队叫到49号,前面还有14辆车,一辆车充一小时,她硬生生等了四个小时。四个小时!人生有几个四个-小时!我开个车回家是来享受的不是来坐牢的!我一个朋友更狠,400公里不到的路开了10个小时,他要是再开个电车,我估计可以直接在服务区过年了。
这就是一场大型的、荒诞的、充满表演性的行为艺术。车企们在发布会上把牛吹上天,800V超快充,1000公里续航,智能路径规划,结果一到国庆假期,不装了,摊牌了,所有的技术名词都被打回原形,变成了服务区里一个个望眼欲穿的眼神和一句“师傅,下一位是你吗?”。他们卖给你的不是车,是一个梦,一个关于诗和远方的梦,但他们忘了告诉你,去远方的路上,你需要先渡个劫,历时四小时。
我们来看一组典中典的数据。全国充电桩1700多万个,听着很多对吧?但高速服务区的,只有6.6万个。这是什么概念?不到百分之一。1400万辆电车大军,要去抢这6.6万个电子奶妈。这不是供需不平衡,这是地狱级难度的游戏副本,三体人看了都得给舰队装几个充电宝再出发。这种平时没人用,一到放假就挤爆的模式,叫“潮汐现象”,讲真,这词儿用的太文雅了,这不叫潮汐,这叫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一小片,一到节假日给你泡点水,瞬间膨胀成一块能把高速公路盖住的洗脚布。
车企们的心态,非常值得玩味。他们卷价格,卷配置,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卷到最后发现,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让大家都没得吃。我卖车的时候疯狂告诉你充电快,续航长,但高速上能不能充上电,那不归我管,那是国家电网的事。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你在游戏里氪金抽了个SSR角色,号称毁天灭地,结果官方告诉你,全服务器只有一个地方能给这个角色升级,而且每次只能进一个人。就问你怕不怕?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有人说,现在不是有APP能查排队情况吗?湖南搞的那个“随手查”不就挺好?诶,是是是,挺好。但这玩意儿的本质不是解决问题,是让你更精准地体验痛苦。以前你是开到服务区才发现要等四个小时,现在你可以在一百公里外就提前知道自己要等四个小时。这不叫解决方案,这叫绝望预告。还有人说,可以引导车主下高速去城里充电。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听到这话都笑了。我走高速是为了图快,你现在让我下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找一个不一定有空位的充电桩,充完电再绕回高速。这不叫引导,这叫劝退。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充电桩比作电子奶妈有点不尊重人,但你别说,还挺贴切的,就这么着吧。每一个假期,高速服务区的电子奶妈们都要被榨干了。
当然,所有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技术上。大功率超充,固态电池。听起来都特别性感,特别是固态电池,简直就是汽车界的“任意门”,只要搞出来,充电像加油,续航翻两番,充电焦虑直接变成历史名词。但问题是,这玩意儿跟修仙渡劫一样,八字还没一撇呢。全球巨头都在搞,喊了多少年了,你见谁量产了?说还要三五年,三五年后又是三五年,堪比A股解套。所以别指望这个,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真正的解药是什么?我告诉你,真正的解药,从来不在技术本身。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因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比任何算法都管用。同理,解决高速充电困局的关键,也不在于建多少桩,功率有多大。
关键在于一种心态的转变。
你得承认,有些东西它就是玄学。就像有人买奔驰,他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辉带来的满足感,你跟他聊性价比他都觉得你在侮辱他。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愿意为了这份信仰去排队,去折腾。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对于这些人来说,在服务区排队四个小时,不是折磨,是朝圣路上的考验,是净化心灵的修行,甚至可以发个朋友圈,配文“在路上,感受现代工业的阵痛与新生”。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你看,问题根本就不在车,不在桩,在人。只要你打心底里接受了“假期开电车上高速就是一场修行”这个设定,那一切都合理了。排队不是排队,是入定。充电不是充电,是补魔。服务区不是服务区,是道场。隔壁车主不是竞争者,是道友。大家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最终极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是彻底颠覆你的认知。谁告诉你长途出行一定要快?最好的方法,就是开一辆老头乐上高速。只要你开得足够慢,心态足够稳,你压根就不需要充电,因为等你开到第一个服务区,假期可能都结束了。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从根源上消灭问题。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就这么简单。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