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件事儿传得沸沸扬扬,让不少准备买车或者已经买了新能源车的朋友心里犯了嘀咕。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权威机构,叫中汽中心,跑到咱们东北天寒地冻的地方搞了一次实测。
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极端天气里,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就是那种既能烧油又能用电的,电池的性能衰减居然连百分之二都不到。
可回过头再看咱们一些国产的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缩水是普遍现象,性能衰退率动不动就超过百分之二十。
这个数字对比实在是有点扎眼,很多人就纳闷了,咱们的新能源技术不是一直在说“弯道超车”吗?
怎么一到冬天,这差距就出来了呢?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丰田藏了什么黑科技,还是咱们的技术真的在冬天就不顶用了?
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从里到外好好捋一捋,用大白话给大家说明白。
首先,咱们得从问题的根源说起,也就是电池。
这就像是汽车的心脏,天一冷,心脏的活力够不够,直接决定了车子能跑多远。
丰田的混动车用的是一种叫“镍氢电池”的东西。
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甚至感觉有点过时,因为现在市面上最火的是锂电池,比如咱们手机里用的,还有国产电动车里普遍装的磷酸铁锂电池或者三元锂电池。
但恰恰是这个看起来“老土”的镍氢电池,天生就有一副不怕冷的“筋骨”。
这得从它的化学构成说起,简单理解,它内部传递能量的液体介质,在低温下的活性要比锂电池好得多。
打个比方,锂电池在低温下,里面的能量粒子就像是被冻得不想动弹,变得懒洋洋的,所以放电效率大打折扣。
而镍氢电池呢,就像一个天生穿了秋裤的人,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里,它照样能保持不错的活力,正常地充电和放电。
更关键的是丰田对这块电池的使用策略,可以说是“爱护有加”。
丰田的混动系统非常聪明,它会严格控制电池的电量,总让它保持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八十这个最舒服的区间里。
这叫“浅充浅放”。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就好比我们用手机,从来不把它用到彻底没电自动关机,也从来不把它充到百分之百满得发烫,总是在中间状态用。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电池的损耗会降到最低,寿命自然就长了。
有数据显示,一辆丰田卡罗拉混动车跑了二十万公里之后,电池的健康度还能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左右。
这种“细水长流”的养生用法,让这块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能达到三千次以上,换算下来,用个十年以上基本没问题。
所以,它不是电池本身有多么神奇,而是丰田用一套聪明的系统,把一块特性鲜明的电池用到了极致。
说完了电池,咱们再聊聊另一个核心技术,就是车辆的“保暖”措施,专业点叫热管理系统。
这在冬天可是太重要了。
咱们先看大多数纯电动车是怎么做的。
冬天一上车,又得给电池加热,又得给车里吹暖风,这些热量从哪来?
基本都是靠一个叫PTC的电加热器。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大功率的电吹风,制热速度是快,但它消耗的是电池里宝贵的电量。
文章里提到,像比亚迪汉EV的PTC加热器功率能达到6千瓦,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所以很多电动车主都有体会,冬天一开暖风,续航里程“刷刷”地往下掉,掉个三四成都是家常便饭,心里能不焦虑吗?
那丰田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它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鸡贼”了。
丰田混动车不是还有一台发动机在工作吗?
发动机运转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普通燃油车上,这些热量大部分都通过排气管和散热器白白浪费掉了。
丰田就想,这热量扔了多可惜啊,干脆“废物利用”吧。
它设计了一套精密的系统,把发动机产生的余热收集起来,像输送暖气一样,用来给电池包加热。
在零下三十度的环境里,发动机启动没多久,产生的热量就能让电池包周围暖和起来,让电池始终在一个舒服的温度下工作。
这个过程几乎是“零成本”的,因为它用的本来就是发动机要排掉的废热。
这样一来,它就不用消耗宝贵的电能去制热,续航自然就保住了。
这就是为什么丰田混动在极寒天气下,续航达成率能高达百分之八十五的关键所在,它用机械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电能的消耗问题。
聊到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丰田和咱们国产新能源车,从根子上走的就是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
丰田的混动,本质上是一台被优化到极致的燃油车,它加了一套电力系统作为辅助。
在这套系统里,发动机是绝对的主角,负责绝大部分的驱动力;电池和电机更像是一个“贤内助”,负责在起步、低速时帮一把,在刹车减速时回收点能量,让发动机工作得更省油、更高效。
所以,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规避了纯电车最大的痛点——里程焦虑和充电难题。
尤其是在东北这种冬天充电桩可能被冰雪覆盖,充电效率又低的环境下,能随时去加油站加油,这种便利性和可靠性是纯电动车比不了的。
而咱们的国产新能源车,从一开始的目标就不是去改良燃油车,而是要彻底地创造一个属于电的时代。
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更具前瞻性、也更艰难的道路。
我们把大容量的电池作为汽车的能量核心,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直面锂电池的所有天生弱点,包括它在低温下的性能衰减问题。
这就像是,丰田是在一个成熟的体系里做精细的优化,而我们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未来的蓝图,遇到的挑战自然要多得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技术不行。
恰恰相反,我们应该为国产车企的努力和进步感到自豪。
面对低温这个短板,我们的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
比如比亚迪研发的刀片电池,通过创新的结构和直冷直热技术,已经大大改善了电池在低温下的表现。
宁德时代推出的神行超充电池,甚至能在零下二十度的环境里实现快速充电,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我们的车在智能化、车机体验、驾驶辅助功能上,已经把丰多田这样的传统车企甩在了身后。
那种流畅的大屏幕、聪明的语音助手、不断更新升级的软件功能,带来的驾驶乐趣和科技体验,是丰田那套偏保守的系统无法提供的。
所以,我们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判。
丰田用它二十多年的技术沉淀,证明了它选择的路线在当下这个阶段,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它是一件非常优秀的“工具”,省心、耐用、不出错。
而咱们的国产新能源车,则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可能和方向,它或许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美,还需要时间去攻克难题,但它在能源结构、智能化体验上,无疑是更朝向未来的。
对于生活在极寒地区的消费者来说,丰田混动那种不用充电、稳定可靠的特性,确实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而对于大多数生活在温带地区的用户来说,国产新能源车在续航、性能和智能化上的优势,同样魅力十足。
我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问题,从更高效的热泵空调,到更先进的电池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新能源车在冬季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
这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是一场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着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市场活力,最终会交出一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