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汽车,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无非就是那么几件事:这车开着省不省油?
跑长途方不方便?
坐在里面舒不舒服?
价格实在不实在?
这些年,新能源车吵得火热,纯电车省钱但有里程焦虑,混动车方便但过去总觉得技术不够彻底。
可就在最近,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说的是比亚迪的一项叫“DM”的混动技术,居然在短短四年里,两次被印上了清华大学汽车专业教科书的封面。
这事儿就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了。
上大学教科书,尤其是清华这种顶级学府的,可不是花钱就能办到的广告,这背后代表的是学术界最高级别的认可。
那么,比亚迪这个DM技术,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象牙塔里的专家教授们都对它另眼相看,甚至把它当成未来汽车工程师们的学习范本呢?
这事儿得从几年前说起。
在2021年之前,市面上的插电混动汽车,大多还是一个思路,那就是发动机是主角,电动机是配角。
啥意思呢?
就是车子主要还是靠发动机来驱动,电动机呢,就像个辅助,在起步或者需要急加速的时候搭把手,帮你省点油。
这种车开起来,感觉跟传统的燃油车差别不是特别大,发动机该响的时候还是会响,动力切换的时候偶尔还会有那么一点点不顺畅。
大家虽然接受了这种模式,但总觉得不够完美,离理想中的新能源体验还差了点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比亚迪推出了它的第四代DM技术,特别是其中的DM-i系统,它干了一件颠覆性的事。
比亚迪的工程师们换了个脑筋,他们觉得,既然电动机驱动又安静又平顺,为什么不让电来当主角呢?
于是,他们把传统混动车里复杂的变速机构给简化甚至取消了,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以电驱动为主的动力架构。
这个改变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效果是翻天覆地的。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以前的混动车是“油里掺电”,而比亚迪DM-i变成了“电里掺油”。
在城市里开车,百分之九十多的时间里,这台车就是一台纯粹的电动车。
你踩下踏板,动力直接、顺滑,车里安安静静,完全没有发动机的噪音和振动。
那发动机去哪儿了呢?
它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幕后扮演一个“高效发电站”的角色。
当电池电量不够的时候,它就会在一个最省油、最高效的转速区间悄悄启动,只负责发电,然后把电能存到电池里,再由电池供给电动机去驱动车轮。
只有在高速巡航这种发动机最高效的工作场景下,它才会偶尔直接驱动车轮。
这么一来,发动机就避开了所有低效率、高油耗的工况,永远在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下干活,油耗自然就降下来了。
这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思路,彻底改变了混动车的驾驶体验。
它让用户在城市里享受到了纯电车的优点,又完全没有长途续航的焦虑。
这种从底层逻辑上的创新,具有极强的开创性,清华大学的教材编委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认为它为汽车动力系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高效的解决方案,所以把它放进了《汽车动力系统原理》这本专业必修课的教材里,还给了个封面待遇。
如果说一次上封面是凭借着出其不意的创新,那么时隔三年,到了2024年,当大家都熟悉了这套玩法之后,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还能再次登上封面,就说明它又有了新的突破。
这一次的进步,可以看作是从“硬件革命”走向了“软硬结合的智能化革命”。
首先在硬件上,比亚迪可以说是把节油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他们把发动机的热效率,也就是燃油转化为动力的效率,提升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水平——46.06%,这是目前全球量产汽油发动机里的最高纪录。
配合上效率更高的电控和电池系统,最终实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的数字:在不充电、当纯油车开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只有2.9升。
这个数据意味着,加满一箱油,这台车理论上能跑超过两千公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一两个月都不用进一次加油站,这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但比硬件更厉害的,是第五代DM技术装上了一个“超级大脑”。
比亚迪创新地把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I,用到了汽车的能量管理上。
这又是什么新花样呢?
打个比方,以前的混动系统就像一个普通的司机,他只能根据眼前的路况来决定是该用油还是用电。
而加入了AI的能量管理系统,就像一个拥有导航和实时路况信息的“金牌领航员”。
它不仅知道你现在在哪,还能通过地图提前预知你接下来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况,是上坡、下坡,还是会遇到城市拥堵。
举个实际的例子,系统通过导航发现你前方有一段长长的下坡路,它就会在到达下坡之前,稍微多用一些电池里的电,让电池空出一些容量。
这样一来,当你下坡进行能量回收的时候,就能把更多的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而不是因为电池满了而白白浪费掉。
再比如,系统知道你即将进入拥堵的市区,它可能会在畅通的高速路段上,提前让发动机多发一些电,确保你在市区走走停停时,能有充足的电量进行纯电驱动,从而获得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驾乘舒适性。
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规划”的智能化转变,让汽车的节能不再是单纯依靠硬件,而是变成了一件充满智慧的事情。
这代表了汽车动力系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即软件和算法正在定义汽车的性能。
清华大学的专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认为这种将AI与动力系统深度融合的技术,对未来的汽车构造和设计理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它再次被选入2025年版的《汽车构造—动力系统》教材,并又一次登上了封面。
当然,技术再先进,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的反应。
从销量来看,搭载DM技术的比亚迪车型,比如秦PLUS、宋PLUS等,几乎都成了家喻户晓的“神车”,常年霸占销量榜前列。
2023年,比亚迪卖出了超过300万辆新能源车,其中插电混动车型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这背后反映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一项技术,只有真正解决了大多数普通人的实际问题,才能获得成功。
比亚迪的DM技术,恰恰就打中了中国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它提供了一种既能享受电动化带来的低成本和高品质驾乘感受,又彻底摆脱了充电和续航束缚的完美解决方案,让人们在拥抱新时代的同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