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当我看到特斯拉那个Model Y Standard官图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不是车,而是我楼下那个总爱穿着跨栏背心下象棋的大爷。
他下棋的精髓,就是开局先让你三个兵,然后用一种“我今天就是来找不痛快”的表情看着你,让你感觉你赢了都是胜之不武。
特斯拉现在干的就是这个事。
纯纯的不装了,摊牌了。
这几年,国内这帮新势力,包括那些转型的老炮,在干嘛?内卷。疯狂地内卷。今天你多一块屏幕,明天我就敢给你上冰箱彩电大沙发。后天那个更狠,直接在车里给你搞个健身房,让你堵车的时候还能练两组卧推,主打一个“车内自循环”。大家都在做加法,卷配置,卷服务,卷到最后连CEO的个人微博都成了战场,每天不发十条动态都感觉对不起投资人。
整个车圈,就是一个大型的修仙现场,大家都在拼命堆料,嗑丹药,渡天劫,想着早日飞升。
结果马斯克老师,这位来自硅谷的雷电法王,他干了什么?他直接选择了“自废修为”。
贯穿式头灯,这个之前被吹上天的设计语言?砍了。看着像个没睡醒的胖头鱼。
大轮毂?不好意思,换成18寸的了,主打一个朴实无奉。
全景天幕,那个夏天能把你脑袋烤成铁板烧,但拍照巨出片的玩意儿?没了。给你一个扎扎实实的铁皮车顶,让你回归驾驶的纯粹。
后排屏幕、座椅通风、电动调节……这些国产车如果敢不标配,发布会能被口水淹死的东西,马斯克大手一挥,全给你拿掉。甚至连中控通道都给你打通了,美其名曰“贯通式设计”,讲白了就是省成本,顺便让你可以在车里更方便地从主驾滚到副驾。
这叫什么?
这就叫掀桌子。
如果说之前小米进来,是把桌上最好吃的那块蛋糕给端走了。那特斯拉这波操作,就是直接把餐厅的煤气罐给拧开了,然后点上一根华子,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不是竞争,这是自爆。用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对整个行业的“配置军备竞赛”进行了一场极致的戏谑。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马斯克这招有点像《道诡异仙》里的心法,伤敌一千,自疯八百。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你们卷的那些东西,在我这里,P都不是。
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特别理解这种逻辑。
特斯拉的核心是什么?从来就不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配置。它的核心是三样东西:一是那个极简到反人类但你用惯了又回不去的软件交互;二是那套被无数人吐槽“幽灵刹车”但依旧是行业标杆的辅助驾驶底层架构;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那个“特斯拉”的标。
这是一种玄学。一种“品牌信仰”。
就像你永远无法跟一个果粉解释,为什么一个充电口能让他纠结好几年。就像你也无法跟一个奔驰车主说明白,那个内饰氛围灯其实成本并不高。
没用的。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们买的不是一辆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硅谷故事”的周边,一个参与“人类未来”的门票。他们享受的就是那种“我是少数派,我懂,你们不懂”的优越感。
现在,马斯克把这个门票的价格打下来了。
他把那些华而不实,甚至在很多老车主看来是“负资产”的东西(比如那个天幕)全都砍掉,然后把最核心的“特斯拉体验”——那个大屏幕,那套电驱,那套FSD的硬件基础——保留了下来,打包成一个“丐版中的丐版”,然后扔到市场上。
这是一个什么信号?
这是一个“大逃杀”的信号枪。
他瞄准的,根本不是蔚小理的高端用户,也不是比亚迪的务实家庭。他瞄准的,是那些预算在20万左右,本来在看海豹、看小鹏P5、看零跑,但心里又对“特斯拉”这个名字有点念想的摇摆用户。
现在,机会来了。
你不需要为了那些你可能一年都用不到几次的座椅通风,或者那个除了让你多操心会不会漏水之外没啥用的天幕,去多付好几万。你只需要付出基础的代价,就能得到一个纯粹的、原教旨主义的“特斯拉”。
简直就是对整个行业的降维打击!就问你怕不怕?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场景。在一个武林大会上,所有门派都在展示自己新练的奇门兵器,什么流星锤、金刚伞、带激光的剑,一个比一个花哨。轮到武当派的张三丰上场,大家以为他要掏出倚天剑,结果他从怀里摸出了一块板砖。
全场都傻了。
但你知道最恐怖的是什么吗?这块板砖,它真的能拍死人。
而且用板砖的这个人,他叫张三丰。
这个“Standard”版的Model Y,就是马斯克扔上桌的那块板砖。它粗糙、简单、甚至有点丑。但它有效。
它能过,就是能过。
它把所有复杂的问题都简化成了一个问题:在有限的预算里,你是要一个贴满了各种“豪华”标签的精装房,还是要一个毛坯,但这个毛坯房的地段在宇宙中心?
这个逻辑,对友商来说是致命的。你怎么跟?你没法跟。你的品牌没有这个“玄学”加成。你减配,那就是乞丐版。特斯拉减配,那叫“回归纯粹”,叫“极简主义”。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不讲道理,但是真实存在。
所以,这个配置大幅缩水的新Model Y,它会卖得好吗?
我觉得会。而且可能会卖得非常好。
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那部分消费者的“心魔”。他们可能嘴上会吐槽没有座椅通风,会抱怨轮毂太小,但当销售把那个可以少付好几万的合同放在他们面前时,身体会很诚实。
因为那种“我也是特斯拉车主了”的满足感,那种把车标发到朋友圈的快乐,足以抵消掉所有配置上的缺失。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这台车到底值不值得买?你看,你又在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一个感性的问题了。对于那些真正的信徒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他们只会觉得,教主终于发福利了,终于给了他们一个“上车”的机会。至于车上有没有沙发,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辆车,能带他们去往应许之地。哪怕那个应许之地,堵得一塌糊涂。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