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钱包还没捂热,手已经不自觉地在预订界面晃悠了。如果你也混过摩托论坛这段时间,你大概率已经被“3万出头,价格即将公布”这句话刷了好多遍。凯越625X还没开卖,论坛已经开始想象新一轮的“真香”现场,老玩家新手全体不得安宁。该车自九月摩博会露脸之后,一举成名,妥妥成了圈里当月热搜,不管是资深ADV发烧友还是只跑过外卖的小伙伴,大家都爱上了在625X帖子底下神预言价格。有人说冷静观望,其实心里早已把车牌号码都想好了,只等价格一出,开始掏腰包。
摩托车新车型发布,围观多数是看个热闹,而625X却让很多人都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冲不冲”。原因很简单,这车身上的“证据”太扎眼了。比如,那套国产摩托车上迄今罕见的自适应电子减震,出自KYB之手。按照宣传,低速自降座高、过百自动下沉,骑SUV都不敢这么玩儿。要知道,光这一项,过去你得多花一辆国产小摩的价钱才能体验到。而且,这种电子减震不是噱头货,是实打实在公路、越野三种模式下响应,还能人车互动随速调节。你说这玩意儿是“智商税”?可惜身高158的骑手尝试完落地手感后,基本都选择了真香。
光说底盘配置还不算啥,625X把原本中高端汽车才有的东西也一股脑儿塞进来了——毫米波雷达带盲区监测和并线辅助,普及度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方防碰撞预警这种在汽车上能救命的安全性功能,现在按进了摩托仪表旁。而且,前后双碟+对向四活塞+随时可关闭ABS、TCS,一副要做中量级安全模范生的架势。至于高配再加前后双摄行车记录仪,循环录制——长途旅行党晚上都能放心睡觉,事后视频证据不用求人。安全性这碗饭,凯越这次真端足了。
动力总成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581cc直列双缸,最大马力63.9匹,比老款多了10匹,听起来数字不炸,但真正在高速上感受到那份顺滑和抑制震动,才知道什么叫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官方理论500公里续航,实际可能只有368公里,你要嫌短,也只能像找不到公厕怪厂家没下水道一样。但21升油箱能做到这数据,在ADV同级里够丢人儿的也不多(对不起,测油耗的摩友一边哭一边数零钱,总好过推车吧)。
这些都还是表面文章。如果在意细节,那可调节角度的TFT仪表、油箱前的移动充电口和储物盒、无钥匙启动、座椅加热、应急搭电,甚至一键切换越野/公路模式。如果说别家造车是把杀手锏藏在配置表最底下,凯越的杀手锏连宣传手册都写在首位。右手的Off Road一键切换按钮,哪怕只用来装X,也得承认这个体验是真的实用。低配和高配的分界线也划得干净——硬核玩家出门选倍耐力高配+电子减震,图省钱的摩友选振兴牌轮胎和前后KYB可调减震,花多少钱配多少料,算是给各路车友都留了活路。
不过,线上讨论最热的还是价格谜底。目前风声是普通版本大概率在3.2到3.5万,高配不用4万,甚至3.98万的电子避震都不是梦。算起来,同级别进口ADV卖到十几万还不带电子避震的也大有人在。人家的一根减震顶你一台全车,现如今国产连摄像头都顺手给装了。摩托圈今年的气氛大致像股票市场:多头信心爆棚,银两已经换成战斗准备状态,就等数据官宣。
当然,这种“高配低价”的市场策略,也招来一部分老法师的冷笑。有人说,一辆车到底不是靠参数写出来的,细节做工、可靠性才是检验国产厂商的试金石。毕竟,摩托车这种东西,售价是下限,上限得看时间和路上的坑。电子系统的稳定性,电子减震日晒雨淋后的表现,行车雷达啥时候乱报警,这都得真车买回家,码数跑出了,再慢慢见高低。你要真指望一台国产新车干翻进口老炮,那最好也别太信这种“价格屠夫”的人设,毕竟伤的人多了,江湖上才有了冷笑话。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和谈恋爱差不多。参数表再漂亮,也拦不住新手下错决心;老玩家带着放大镜,专挑配置表漏掉的bug。在我看来,凯越625X最大的意义,并不只是又刷出一个价格新低,更像是给国产ADV市场提了个醒:国产不是只会卷参数,安全和智能配置也能卷起来。同样的钱,现在能买到的,越来越接近“高配即性价比”的样子,这是市场进步,还是后面还有更大的套路,得交给时间和用户体验去验证。
至于最终售价,会不会像二手论坛瞎猜那样“3万出头得天下”?价格一公布,你会是第一个冲进4S店的“真香党”,还是发帖冷静劝退的“理智哥”?如果你预算只有这一点,你更愿意选一台技术潇洒、配置超前但风险未知的新车,还是默默去选个标配万年不变的进口二手?对这颗“国产重磅炸弹”,你掏腰包的时候,会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更信证据链?或者,还像我一样,虽然心动,终究还是冷静地把账号密码,交给了自己的理智。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