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7月29日的数据,心中那根弦才真正绷紧起来。理想汽车官方充电地图显示,自营超充站数量已突破3000座,具体到3003座,与此同时“优选超充站”达到4479座,接入快充站总数高达80667座 。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之间,折射出的,是理想对于补能网络构建的野心与执行力,一种把用户出行真正当回事的态度。
再往里看,落地第3000座超充站的地点并不随意,是新疆独库公路这样高原荒漠区段——这一条线本就是充电最具挑战性的线路之一,却依然被理想纳入考量,足见它布局的全面性和对用户覆盖的决心 。事实上,其此次宣布的布局已实现中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覆盖、四线及以上城市全连通,并且完成“九纵九横”18条高速线路核心段贯通,形成平均每152公里就有一座超充站的密集贩卖布局 。
在新能源车企中,理想如今已自建高速超充站数量居首,称得上“高速自营超充第一”毫无悬念 。李想早在今年一季度末就披露,理想现金储备超过1107亿元,他直言健康财务状况是其成为“基建狂魔”的关键基础——说白了,这不只是补能,而是一种资本驱动下的战略博弈 。
把视角放到用户体验维度,理想所用的5C超级充电桩,是其纯电SUV i8 的标配。充电10分钟即可补充500公里续航,这种效率几乎颠覆了“电动车充电慢”的刻板印象 。有了这样的充电体验,城市到高速、出城到高原,消费者才真正有choice,而不是被绑到传统快充桩等待半小时甚至更久。
在此前的规划中,理想就公开提出将在2025年完成3000座超充站的目标。如今任务完成,这也意味着其高速补能网络已基本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四大经济圈,同时进一步填补三四线及偏远地区的空白区域 。与早年所设想的目标相对照——比如曾在2023年讲的年底完成300多个高速站,到2025年突破3000座——这一步,堪称几乎“按图施工”、“按时交付” 。
阅读这些布局与数据,不难理解理想为何自称“补能布局上的硬核玩家”。在纯电市场竞争加剧时,最先补足的是基础设施,其次才是产品力、渠道和品牌力。理想在主推i8与后续i6时正是踩在这一底盘基础上,才有底气说“10分钟充500公里”,也才能说服更多顾虑充电的城市及用户。
我觉得理想此刻释放的信息有三重含义:第一是战略承诺兑现,其既定的“2025年3000座超充”目标,不仅不是一句空话,而且还超出点名词完成。第二是网络覆盖不断下沉,不只是豪华玩家才用得到,三四线甚至高速无人区,都在其补能地图里。第三是补能与产品协同作战,i8作为消费主力SUV需要这样的支撑,理想就是将基础设施作为产品可信度的一部分。
当然,建设3000座只是阶段性胜利。未来还得看运营效率、维护成本、站点利用率、与本地电网协调对接、能否真正让用户“进站就上”,都还需要实战检验。但这一步迈出后,理想无疑已经实现了对其他新势力品牌在补能布局上的碾压领先,让人不再只是把它当增程混动车企来看,而是真正把它定位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自主充电网络能力的整车厂。
文字写到这里,内心其实还有些激动:你可以不喜欢那个i牌SUV,但无法否认理想在基础设施投入上的硬核干劲和执行速度。这种从高原到都市、从无人区到城中心都能涵盖的网络,不只是补能能力,更是一种对用户时间尊重的理念。这恰恰是理想此前口中那句“创造幸福的家”里,有车主、也有场景和保障的承诺体现。
接下来还有i6上线、i系列矩阵扩大,还有与第三方快充融合、与地方政府协商共享网点,这些都将成为接下来持续观察的点。对我而言,比起另一场纯电产品发布,理想超充站突破3000座这件事,更像是一种系统性信号——理想不是在造车,而是在建路,为未来形成一张可靠的出行地图。
真希望下次出游,看到地图上300公里高速里程上筛选出一个理想超充点,真的能用10分钟回到满电状态,那时消费者对理想的信任,会在用户体验中自然地发生,而不仅仅是宣传文本中的一句“充电快”。这才是未来新能源车企想要长期赢下用户的底气来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