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5L这车火了,真不是因为它多豪华。这点我在行业混了几年,心里还算清楚。你看数据,去年Q5L销量节节攀升,哪怕它价格普遍在30万左右,销量还能稳得住。这让我思考,为什么普通人会喜欢它?不是说它配置好得让人眼花缭乱,而是真的懂他们。
你别说,之前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开了辆别克SUV,就说:我不追求车多豪华,图个实用,稳重点。其实很多普通消费者,买车也是看关系,要啥车都得耐用、省油、开得顺心。Q5L的悬挂调教、空间,以及品牌带来的所谓面子——这些都很match他们的需求。这不,Q5L的中控屏幕大、布局合理,平时开着顺手,自己都不觉得堆料多余。
我翻了下去年奥迪在全国的调研,发现有个盲点——豪华感不能太极端。普通人有点豪华的渴望,但绝不能超出预算太多。Q5L在这点上吃了个巧:价格适中,但外形、品牌认知、驾驶感都非常符合中产阶级的理想。
大家知道这车在销售上的潜规则嘛?比如经销商推车额外赠送的一些礼包。我在一个评论区看过,有客户开口要车贩的裸车价,竟然还真有人标价26.8万,这个价格还能砍?我当时还以为肯定是水分多,结果一打听,确实是个北京的经销商,诚意十足。
这里我还要插个题外话,把车的价格策略拆开来说:这价钱其实很有学问。奥迪在渠道上压了一条线——走量。为什么?你想想,这个区间的竞争者不少,比如奔驰GLC、宝马X3,价格都在27-32万之间,那底牌就是供应链。一方面,奥迪用厂商补贴帮经销商压低价格,避免坏账;另一方面,制造工厂供应链就是个大管家,原材料采购、配件交付、物流安排,像个庞大的自给自足的工厂食物链。
你说,哪个角色最忙?肯定是那帮调价的销售。他们学会了用以价换量的手段,通过创新营销,把购买心理价位 精准推到客户心坎里。比如首付低、0利率让人觉得房价一样的便宜,实际上车到手的钱没变,但心理满足感爆棚。这种套路,比拼的不只是产品,还是心理战。
我还想到一件事:我认识的修理工,他说:这车不算什么豪车问题,鼓着膀子跟你说,Q5L的底盘挺扎实,但维修起来其实问题也不少。豪华车有个毛病——维护成本高。比方说,Q5L的空调滤芯,特别难换,要拆好多零件;刹车片,估算一个轮子差不多300元左右的价位。这个我也粗算了一下,平均百公里保养成本大致在0.5元左右。你见过普通家用车的养车成本那么低吗?其实也并非没问题,反正普通人买车看重的就是稳定不用出怪事——这车到头来也不是可玩性王者。
(我刚才翻了下自己那堆旧照片,都是偏普通的家庭日常,车里满是尿布和水果袋子。这就是我眼中懂得普通人心思的交通场景。)
再说个细节:我曾经问过一个销售,他说:最受欢迎的还是那款两驱版,便宜一万多,但客户都说‘差一点点就得别的配置’,其实也就差个四驱的适应性。麻烦的是,多数人对四驱没啥概念,要么觉得多花钱没用,要么担心之后油耗多点。实际上,四驱的油耗比两驱要多个0.2-0.3L/100km,体感少了,不知道的人还真觉得差别。
我这几天还去把车的配置对比了一遍:奥迪Q5L的标配优于同级别车型,比如用了主动刹车辅助,但价格却比它们低几千块。这一点我觉得挺厉害的。你曾经想,很多人不才会觉得,车好像越贵越值吗?真相可能就是,配置越多,成本越高,而谁愿意为这些虚华埋单?普通人还是更喜欢拿得出手、用得顺手,不会很贵还不起眼。
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出口海外,像欧洲那边Q5L价格就大不一样,除了关税还因为配件成本,差不多价格比国内贵个10%-20%。是不是很奇怪?调价空间本身就体现出不同市场的心思,而国内市场变得特别敏感。
你猜,未来这种懂人心的车会被怎么做?有时候我想,技术到底还能给它过了多少虚,让车变得更实在?或者,普通人买的车,真能做到买得起、用得舒服、舍得维护么?说这些,心里其实还有点懒散:到头来还是觉得,车就是个工具,只是希望它别出声坏掉就行。
哎,你觉得?这车到底还能玩出些什么花样,让普通家庭觉得真香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