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京车展到上海进博会,车企们仿佛集体打开了“脑洞模式”——不再仅仅围绕四个轮子做文章,反而是改行搞无人车、飞行器,甚至火箭。
“海陆空”立体出行的剧本,正在真实上演。
走,一起看看本届进博会车企的展台上,又整出了哪些离谱又上头的黑科技。
日产:在中国造车,然后卖给全世界?
日产这次可以说是“进博会课代表”,不仅成立了日产进出口(广州)公司,还一口气秀了4款合资新车。
这家公司由日产和东风合资,砸了10个小目标(10亿元),日产占股60%。
说白了,就是要在中国搞新能源,然后反向出口全球!
首款出口车型之一,是郑州日产搞的锋坦Frontier Pro PHEV皮卡,还有东风日产的纯电N7。
比亚迪、奇瑞都在狂卷出口,日产这波“在中国造车卖全球”的操作,你觉得能成吗?
本田:不想造飞机的摩托车公司不是好车企?
本田这次直接摊牌了:“我们不只会造车,我们还会造飞机和火箭。”
主题叫“自由移动”,展品从两轮、四轮,到船外机、喷气机,直接把“海陆空”三界打通了。
视频中的喷气机,称为“HondaJet”,最大的特点是它颠覆性地发动机配置于主翼上方。
发动机移至主翼上方后, 机内空间会更舒适宽敞,还有助于减少空气阻力,提升飞行速度与燃油效率,兼顾功能与美观。
本田还自研了可重复使用火箭试验机,今年6月刚完成300米升降测试,让马斯克不再孤单。
为了实现2050年碳中和,本田还首发了一款电动两轮概念车。看来,本田是要把“上天入地”贯彻到底了。
御风未来:打“飞的”上班不是梦?
国内不仅实现了电动车的弯道超车,在低空出行领域也突飞猛进。
御风未来展台上摆着一台价值1000万的飞行器,未来可能就是你的“空中出租车”。
这家公司走的是“全链国产”路线,在上海、广东都有基地,产品从小型无人机到大型载人飞行器,一应俱全。
M1载人飞行器最大航程250公里,从国家会展中心到浦东机场只要15分钟,到宁波也只要45分钟……
价格嘛,据说起步价只要二三十元(是的你没看错,但实际运营价还得看后续配套)。
如果真能实现,以后打“飞的”通勤不是梦?
特斯拉:Cybercab亮相,方向盘都没了
随着昨天马斯克万亿美元“天价薪酬”方案的顺利通过,全世界汽车和科技圈的目光再次集中到特斯拉上。
作为冲击万亿薪酬的关键KPI——Cybercab也在本次进博会上迎来了亚太首秀,首日排队近半小时才能一睹真容的盛况,也是近些年汽车区少见的绝对顶流。
本次展出的车型,与之前亮相的概念车基本别无二致,金色的车漆搭配上鸥翼门及大饼轮毂,妥妥的科幻电影照进现实。
车内的细节更为夸张,不仅没有任何踏板,就连方向盘都被取消,一眼看过去,整个车内除了中控屏幕外,就只有两张座椅,可能这就是无人车的终极形态吧。
在昨日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除了明确 Cybercab 将于 2026 年 4 月启动量产,并率先在迈阿密、达拉斯、凤凰城及拉斯维加斯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外,还透露 FSD 有望于明年初在华全面获批。
若他的上述规划顺利落地,是不是意味着Cybercab 会在不远的将来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一起期待。
大众:不玩虚的,18个月搞出全新平台CEA
相比特斯拉的科幻秀,百年老店大众这次更务实——主打一个“快”。
他们带来了全新平台架构CEA,从0到1只用了18个月,是由VCTC + CARIAD + 小鹏三方联手搞出来的。
首款搭载CEA架构的车型,将会是在今年年底亮相的安徽大众新车。
不仅如此,新架构还将按照明年至少4-6款新车、后年10款车左右的速度快速推进。
未来三分之二的大众新车都将会用上全新的CEA架构,包括纯电车、混动车及燃油车。
不仅如此,大众还宣布将在中国自研智驾芯片,该芯片由大众旗下CARIAD与地平线合资企业酷睿程(CARIZON)主导研发,单颗算力达500-700TOPS,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内量产,首批应用于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中国车型。
老牌车企认真起来,是真的狠。
索尼:把车变成“移动PS5”
索尼这次继续贯彻“痛车”路线,把游戏、影视IP塞进车里,直接把车变成“索尼娱乐生态舱”。
最秀的是那个“实时路况动态艺术渲染”功能,能把行车画面加工成艺术大片,开车也能赛博朋克。
索尼中国车载产品事业部总监吴磊就对AutoLab透露,他们要“把移动空间变娱乐空间”,将推出包含空间降噪、私享声域在内的四大车载音频技术。
在自动驾驶辅助与娱乐的融合创新上,索尼同样带来了前瞻性探索。
索尼中国研究院的孙晨介绍,目前团队已运用6G语义传输技术实现“可透视车联网”功能。
这项技术能让司机“看穿”前方障碍物,在从根本上提升行车安全的同时,也通过技术赋能为娱乐体验拓展了更多可能。
安全始终是车载技术的核心前提,这一点也在索尼的布局当中得到体现。
索尼半导体上海的郭垂厦还提到,面对当前车载摄像头传感器需求的激增,索尼带来的高动态范围传感器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逆光环境成像、红绿灯精准识别等行车痛点,以及索尼车载CMOS传感器技术和“安全茧”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从电动车、游艇,到无人车、飞行器甚至火箭,“全洋班”阵容的进博会汽车区,用不同维度的探索,为我们的未来出行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可能有人会说车企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务正业”,但或许更准确地说,他们正在通过“海陆空”全面开花,重新定义“汽车”的边界。
那么在本次进博会上,你觉得哪款产品最出乎意料?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一起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