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被查近300万辆,23人伤,是玩火?

这事儿,真是让人捏把汗!

美国那边,公路安全监管机构,也就是NHTSA,最近盯上了特斯拉,原因?

它那个号称“全自动驾驶”(FSD)的系统,好像有点儿“不按套路出牌”。

这下好了,将近288万辆车被拉进了调查名单,因为这套系统,已经让23个人受伤了,而且报告里还提到,有6起事故,是特斯拉在红灯前直接硬闯过去造成的。

我的老天,这简直是把交通规则当儿戏,把生命安全当儿戏!

警惕!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被查近300万辆,23人伤,是玩火?-有驾

这事儿,我作为一名常年和汽车打交道的“老司机”,心里是又惊又怒。

你想想,特斯拉这名字,起得是多有诱惑力,“完全自动驾驶”!

听着就感觉,这车能自己带你飞,你就可以在车里葛优躺,刷刷短视频,或者跟孩子聊聊天。

可谁曾想,它后面还藏着一句“但仍需人为监控”。

这不就是典型的“既要名,又要利,还要甩锅”吗?

它想卖个高价的“高科技”,又不想承担“真全自动”该有的责任。

这种把风险转嫁给消费者的做法,简直是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当成了它技术迭代的“试验田”。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一个成熟的技术,不应该是在公共道路上“碰运气”,而是应该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逐步推广。

可特斯拉呢?

似乎更愿意把数百万辆车变成它的“移动实验室”,让用户在“真实路况”下,帮它一点点“打磨”这套尚不完善的系统。

对于那些支付了不菲价钱的车主来说,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白鼠”,甚至为这个“试验”付出了血的代价。

这让我想起《论语》里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特斯拉的做法,何尝不是违背了这一朴素的道理?

咱们不妨来捋一捋,这“全自动驾驶”的标签,究竟有多大的误导性?

当一个普通消费者看到这个词,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车辆能够自主处理一切驾驶场景,从起步、加速、变道,到识别红绿灯、躲避障碍物。

可现实呢?

大量车主反馈,这套系统连最基本的交通信号灯都识别不清,甚至在红灯前无法完全刹停。

这哪里是“完全自动”,分明是“半推半就”!

这种模糊的界定,就像是给一把钝刀子起名“削铁如泥”,结果用起来,割个纸都费劲。

警惕!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被查近300万辆,23人伤,是玩火?-有驾

再来看看那些事故报告,闯红灯、逆行,这可不是小小的软件bug,而是足以致命的操作失误。

想象一下,一个高速行驶的大家伙,在交叉路口毫无减速地冲过去,对其他无辜的车辆和行人来说,是何等的威胁?

23人的受伤,这可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痛苦,是可能改变人生的创伤。

这已经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概念验证,而是真真切切的“生命代价”。

警惕!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被查近300万辆,23人伤,是玩火?-有驾

更令人费解的是,即使面对用户的明确投诉,有报道称特斯拉仍旧“不解决问题,甚至不承认存在问题”。

这种傲慢的态度,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店大欺客”的无良商家。

它想继续收割“高科技”的红利,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试问,一个连最基本的交通信号都无法准确识别的系统,如何能被称之为“完全自动驾驶”?

这难道不是在玩火吗?

实践反复证明,技术进步的道路上,安全永远是第一顺位。

再先进的算法,再炫酷的功能,如果不能保障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那它就是空中楼阁,是毫无根基的虚幻。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那些真正伟大的科技创新,无一不是建立在严谨的逻辑、扎实的测试和对用户负责的态度之上。

这起事件,与其说是特斯拉的“技术事故”,不如说是技术发展与伦理边界之间的一次深刻碰撞。

在追求效率和创新的浪潮中,我们不能忘记最根本的底线——人的生命价值。

科技的进步,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它变得更危险。

我们期待NHTSA的调查能给出一个公正的结果,让那些披着“全自动”外衣的隐患,得到彻底的清理。

那么,各位亲爱的读者,你们怎么看?

在这波涛汹涌的自动驾驶浪潮中,你觉得特斯拉的FSD系统,究竟是引领未来的“星辰大海”,还是一个隐藏着风险的“潘多拉魔盒”?

你们在日常用车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觉得“这车是不是有点儿‘叛逆’?”

的时刻?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真知灼见,咱们一起探讨,如何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守护好我们脚下的这片安全之地。

用车社,永远和您一起,在探索汽车世界的路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