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卖滑板为啥车主抢得比抢车还疯?比亚迪卖滑板真的是想靠它赚钱?

最近刷短视频,从新能源车友群到都市上班族论坛都在刷屏,2025年11月初,比亚迪旗下方程豹品牌突然在官方商城上架了一款跨界神器。

这款名为虎7互联电动滑板的产品,原价3999元,限时特价3599元。

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卖电动车、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突然杀进了滑板圈。

更夸张的是,首批产品直接售罄,评论区全是车主喊话,能不能加单,我上班地铁挤到怀疑人生。

这滑板比我那共享单车还香,有车主这样抱怨着。

要知道,比亚迪今年新能源车销量已经稳居全球第一,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326万辆,市占率高达15点4到18点3之间。

比亚迪卖滑板为啥车主抢得比抢车还疯?比亚迪卖滑板真的是想靠它赚钱?-有驾

这时候突然卖3599元的滑板,到底是不务正业搞副业,还是盯上了上班族的最后一公里痛点。

车主们为啥抢得比抢限量球鞋还疯,今天咱就来扒扒这事儿背后的门道。

比亚迪卖滑板为啥车主抢得比抢车还疯

先说重点,2025年11月初,比亚迪旗下方程豹品牌官方商城悄悄上架了一款虎7互联电动滑板。

宣传语写着通勤神器,停车后短途出行利器,折叠塞进后备箱,随车携带两不误。

原价3999元,限时特价3599元,比市面上普通电动滑板贵1000到2000元,但首批产品迅速售罄。

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销售数量,但从评论区的热度来看,这波操作确实让车主们心动了。

比亚迪卖滑板为啥车主抢得比抢车还疯?比亚迪卖滑板真的是想靠它赚钱?-有驾

这滑板到底有啥特别的,咱拆开看看它的核心卖点。

续航里程15公里,这个数字刚好满足停车后的短途出行需求,从地铁站到家、从停车场到公司,基本够用。

充电方式是车载加家用双充模式,这是最关键的创新点,你可以直接用比亚迪车的充电系统给滑板充电,甚至支持车内紧急补电。

电池技术用的是车规级磷酸铁锂电池,支持1000次深度充放电循环,这个标准可比普通滑板的电池高多了。

设计特点是可拆卸T型扶手,可以伸缩调节长度,适配不同身高的用户,想当滑板骑就当滑板骑,想拉出扶手就拉出扶手。

控制方式更是玩出了新花样,虎7车机互联、遥控器、比亚迪APP三种控制方式随便切换。

通过蓝牙配对后,你可以在车载系统上实时查看滑板电量和连接状态,跟查车电量一样方便。

应急功能也很贴心,电量耗尽后还能脚划行驶,不至于半路推着滑板走。

为啥车主抢疯了,看看那些真实的使用场景就懂了。

我住天通苑,每天挤地铁被挤成沙丁鱼罐头,有了这滑板,从家到地铁站500米滑过去,比走路快还省劲。

我在深圳科技园上班,楼下停车费8块一小时,骑滑板到公司楼下,停路边还不用交钱。

我家离公司3公里,开车堵半小时,骑滑板可能10分钟搞定,还能顺便锻炼身体。

这些评论区的真实声音,道出了城市通勤族的心声。


更绝的是,比亚迪还玩了波联动梗,这款滑板支持与虎7车机互联,本质上就是把车和滑板打通了。

你开车到停车场,把滑板从后备箱拿出来,剩下的路程滑过去,这才是真正的无缝衔接。

这哪是卖滑板,根本是把车加滑板的通勤场景打包卖啊。

比亚迪很清楚,现在的上班族不是缺一辆车,而是缺一个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工具。

共享单车要找车、电动车要找充电桩、走路太累开车太堵,滑板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而且这个价格虽然比普通滑板贵,但对于已经买了比亚迪车的车主来说,3599元能解决通勤痛点,还能跟车互联,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电动滑板早就有比亚迪凭啥让用户抢破头

可能有人要问,电动滑板这玩意儿,早在2020年就火过一波了。

小米、九号这些品牌都出过类似产品,价格还更便宜,有的只要699元。

比亚迪凭啥让用户宁愿多花2000到3000块也要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硬实力。

答案藏在三个关键细节里,这些细节恰恰是别家滑板做不到的。

首先,它是车企基因的滑板,这个基因体现在电池和安全标准上。

别家的电动滑板电池是第三方采购的,比亚迪直接用了车规级磷酸铁锂电池。

这个车规级三个字可不是随便说的,意味着要通过针刺、挤压、过充等一系列严苛测试。


普通滑板电池出过不少爆炸新闻,尤其是夏天高温暴晒或者冬天低温充电,安全隐患不小。

比亚迪用的这套电池技术,跟自家电动车的刀片电池是同一个技术路线,支持1000次深度充放电循环。

什么概念,假设你每天充一次电,理论上能用将近3年,而普通滑板电池可能一年就得换。

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这两个维度,比亚迪直接拉开了跟竞品的差距。

其次,它是为车主量身定制的产品,这个定制体现在场景衔接上。

比亚迪这款滑板专门优化了车加滑板的衔接场景,支持车载充电系统直接充电,无需单独找插座。

通过蓝牙配对可实现车机、APP、遥控器三端控制,实时显示电量和连接状态。

你想想看,早上开车到公司停车场,看一眼车机屏幕就知道滑板还有多少电,需不需要充一会儿再走。

这种跟车深度绑定的体验,是其他品牌滑板完全做不到的。

可拆卸T型扶手设计也很巧妙,既能当滑板骑,也能拉出扶手调节高度,一个产品两种玩法。

对于那些平衡感不太好的用户,扶手模式明显更安全,对于追求酷炫的年轻人,滑板模式更拉风。

第三,它是打脸共享单车的存在,这个打脸体现在自主权和体验上。

2025年共享单车虽然便宜,1小时1到2元,但冬天车座冻屁股、夏天暴晒烫屁股,找车还得靠运气。

有时候急着赶地铁,站点附近一辆车都没有,只能干着急。


比亚迪滑板买回家就是自己的,不用等、不用抢,15公里续航足够覆盖大部分短途场景。

更别说它还能当备用交通工具,万一开车遇到堵车,拎下来滑两公里,比原地等半小时强多了。

这种自主可控的体验,是共享经济永远给不了的安全感。

而且从成本账来算,3599元买一个能用3年的滑板,平摊下来一天不到4块钱,跟每天骑共享单车的花费差不多。

但滑板给你的是自由和便利,共享单车给你的是不确定性和妥协。

这笔账对于通勤族来说,怎么算都划算。

比亚迪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不是拼价格,而是拼技术、拼场景、拼用户体验。

当别人还在卖便宜滑板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在卖一套完整的出行解决方案了。

比亚迪卖滑板真的是想靠它赚钱

现在问题来了,比亚迪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33点33亿元。

虽然同比下降了7点55,但体量依然庞大,会真的指望卖3599元的滑板赚钱吗。

还是说,这背后有更深的算盘,答案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方面,这是比亚迪在试探出行生态的边界,想看看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出行需求早就不是单一工具能满足的了,有时候开车、有时候坐地铁、有时候骑滑板。


比亚迪卖滑板,其实是想把自己的品牌从车延伸到全场景出行。

就像苹果从手机卖到耳机、手表、平板一样,构建一个生态闭环。

等你习惯了比亚迪的滑板,每天用车机查看滑板电量,用车载系统给滑板充电。

下次换电动车的时候,是不是也更倾向于选比亚迪,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套生态。

这种品牌粘性的培养,比单纯卖车要高明得多。

另一方面,这是对最后一公里市场的抢夺,这个市场看起来不大,其实很肥。

2025年城市通勤数据显示,超过四成的上班族有3公里内的短途出行需求。

但这个市场一直被共享单车和低价电动车占据,品质和体验都不太好。

比亚迪用高价加高安全加车企背书的滑板杀进来,本质上是在抢这部分用户的信任感。

你买我的滑板,我保证质量,你用我的车,我也保证靠谱。

这种信任一旦建立,用户就不会轻易换品牌了。

更关键的是,这可能是比亚迪对车厂边界的一次挑战,在试探自己能做什么。

以前大家觉得车厂就造车,但现在比亚迪用行动说,用户的需求在哪,我们的产品就能到哪。

哪怕是一块小小的滑板,只要能解决用户痛点,车厂照样能做,而且能做得比专业品牌更贴心。

因为比亚迪有车载互联这个独特优势,这是九号、小米这些品牌永远做不到的。

从战略层面看,比亚迪这一步走得很聪明,用一个小产品试探市场反应。

如果卖得好,未来可能还会推出电动自行车、电动头盔、甚至车载充电宝。

把整个出行场景的产品都做一遍,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到那时候,比亚迪就不只是一个车企,而是一个出行生活方式的提供商。

这个野心,可比卖几台滑板赚点小钱大多了。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比亚迪滑板上线后,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有人叫好有人质疑。

咱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聊聊,看看这些争议到底站不站得住脚。

第一个问题,3599元买滑板,不如加点钱买辆二手电动车。

这个质疑乍一听有道理,但仔细算账就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二手电动车均价至少2000元以上,还得考虑充电麻烦、停车难、被偷风险。

而比亚迪滑板胜在轻便加灵活加车载互联,如果你只是解决3公里内的短途,滑板比电动车更省事。

不用找充电桩,直接用车充电,不用怕被偷,停车直接拎进办公室。

比亚迪卖滑板为啥车主抢得比抢车还疯?比亚迪卖滑板真的是想靠它赚钱?-有驾

电动车你能拎进办公室吗,显然不能,这就是场景差异。

而且电动车还要上牌、买保险、定期保养,算下来成本可不止2000元。

滑板买回来就能用,没有这些杂七杂八的附加费用。

对于那些只需要短途代步的用户,滑板明显是更合理的选择。

第二个问题,比亚迪滑板会不会和车一样,后期维修贵。

这个担忧也很正常,毕竟大家都知道车企的配件和维修一向不便宜。

但比亚迪这款滑板采用车规级磷酸铁锂电池,支持1000次深度充放电。

理论上寿命比普通滑板的300到500次要长得多,换电池的频率更低。

而且因为用了自家技术,配件供应比杂牌滑板更稳定,不会出现停产找不到配件的情况。

普通滑板换个电机可能要200到300元,比亚迪滑板大概率能更低。

因为供应链是自己人,成本控制肯定比外采强。

再说了,比亚迪现在全球销量第一,服务网点遍布各大城市,维修也更方便。

第三个问题,这滑板是不是智商税,我走路不香吗。

这个质疑最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价值观的差异。

比亚迪卖滑板为啥车主抢得比抢车还疯?比亚迪卖滑板真的是想靠它赚钱?-有驾

如果你每天通勤超过3公里,走路20分钟对比滑板可能8到10分钟。

省下来的时间喝杯咖啡、多睡会儿懒觉不香吗。

更何况冬天走路冻手冻脚,夏天暴晒流汗,滑板至少能让你舒服点。

再说了,比亚迪滑板能折叠塞车里,带去旅游当景区代步工具也行啊。

很多景区动辄几公里,走路累死人,共享车还要排队抢。

自己带个滑板,想去哪滑去哪,这个使用场景就值回票价了。

所以智商税这个说法,本质上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使用场景。

对于真正有通勤痛点的人来说,这滑板是刚需不是智商税。

结语 比亚迪这波操作到底是玩票还是真布局

从2025年11月比亚迪卖滑板这事儿就能看出,现在的车厂早就不满足只造车了。

比亚迪用一块3599元的滑板,既解决了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痛点,又悄悄把自己的品牌延伸到了出行全场景。

这哪是不务正业,根本是用户思维的又一次升级。

你需要的,我不仅能造车,还能造滑板、造充电宝、甚至未来可能造头盔。


下次再有人说车企就该老老实实造车,咱就把比亚迪滑板的销售数据甩过去。

首批直接售罄,这个成绩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哪是卖滑板,分明是给同行上课,告诉他们用户的需求才是车厂真正的方向盘。

比亚迪2025年的成绩单也很能说明问题,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前三季度326万辆。

海外销量暴增132,前三季度海外销量超过47万辆,研发投入437点5亿元,同比增长31点3。

这些数字背后,是比亚迪对技术和用户体验的持续投入。

从车到滑板,从出行工具到出行生态,比亚迪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最后灵魂拷问一句,如果通勤距离3公里内,你会选比亚迪3599元的车载互联滑板,还是继续挤地铁骑共享单车。

这个答案,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判断。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比亚迪这波操作,已经给整个出行行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