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
现如今的奔驰,不光价格跌得比谁都快,连销售量也渐渐扛不住了。
就今年7月份来说,奔驰在咱们中国的零售量只剩下26,653辆,比上一个月直线下降了超过40%。
今年7月份,宝马还卖出了超过4万辆,而奥迪也达到了3.76万辆的销量。
结果奔驰竟然连“2.7万”都保不住,直接创出了近几年最惨淡的销量纪录。
说了也奇怪了:
在一线豪华“御三家”当中,奔驰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最有气派、最有范儿”的代表。
到底怎么一下子就变得难以把控啦?
暂且不谈原因,从每个细分车型的销量来看,这一下子掉得也太猛了吧,确实挺让人吃惊的。
你瞧,现在奔驰卖的12款车里,居然一个月卖出过万辆的都没有——这事儿以前可从没见过。
具体来看:
旗舰E级轿车,7月份销量只有7700辆;曾经爆火的“爆款”GLC,也就卖出了7514辆;
年轻人最偏爱的C级轿车,从上个月的13375辆,直接掉到6870辆,差不多一半,跌势明显得很。
看看入门款那边,GLB卖出了1150辆,A级销量也降到817台,有的车型甚至就剩两三百辆,压不住整个市场的份额。
有人说,7月本来就不是买车的黄金时期,环比下降其实也没啥奇怪的。
不过说到底,奔驰这波跌得可真是太销魂了。
拿数据一对比就一目了然:
宝马同期卖了4万多辆,奥迪也卖出了3.76万辆,两家的环比跌幅都控制在17%到26%之间。
再看看奔驰,直接掉了超40%,这个跌幅比起同级别的竞争对手,至少是两倍还多。
所以说,奔驰遇到的问题可不只是点小的“季节性波动”那么简单。
我研究了一下资料,发现奔驰这次销量下降,很可能是渠道体系出了啥问题,埋下了隐患。
从2025年年头起,全国奔驰4S店就陆续大面积关门跑路了——
到了6月底,全国已经有超过80家授权店停业,涉及北京、上海、杭州等23座城市。
不少车主在熟悉的门店接到“终止授权”的消息,心里顿时慌了神。
更让人难过的是——
上海、北京、乌鲁木齐这些地方,碰到不少车主预付的保养套餐都没法兑现,甚至在一些微信群里维权的人数都高达四百,涉及的钱数也累积到几百万了。
奔驰官方7月初虽然推出了授权互用和拖车补贴的过渡方案,可是实际操作起来挺繁琐,补偿效率也不咋滴——
有车主被要求自己出钱换店,甚至有人还得提供门店关闭的证明才能享受到拖车援助。
总体而言,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光是门店倒闭还不了事呢。
它摇动的,正是消费者心里那份“奔驰值得相信”的品牌印象。
更让人担心的是,卖车的人少了,新车和消费者的接触机会也就跟着少了。
而那些高端品牌最在乎的是用户的感受,要是出了点啥问题,粉丝们的忠诚心说没就没,基本上就崩盘了。
除了渠道体系出了点岔子,最近奔驰在“质量”这块的话题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
很多人可能还没想到:奔驰目前最大的困扰,不再是价格太高,配置不够丰富,而是——质量总出点小问题。
比如2025年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一口气发布了多条召回通告:
其中,北京奔驰因为传动系统控制单元的软件配置出错,召回了10,795辆E级车型,可能会引起仪表盘显示不正常、排放超标的问题。
另外,有17,235辆E级因为传动轴联轴节出现缺陷,被紧急召回,存在动力中断的危险。
到了6月份,又有一些奔驰车因为保险丝盒装错了,被曝光存在动力丧失,甚至引发起火的隐患。
令人觉得震惊的是,2024年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召回总量竟然达到了137.7万辆,排行在所有品牌中位列第三名。
被曝光的问题涉及传感器、电气系统、燃油泵叶轮等多个重要部件。
这档次的频繁召回,不仅让企业的售后开销节节攀升,也逐渐削弱了用户对“德系品质”的信任度。
更让人心里发毛的,是那些被广泛传播的“安全事件”:
比如说,2024年7月1日,有位车主花了两百多万,在4S店买了一辆全新的迈巴赫。提车两天后,他就听到中控发出异响。下雨天,他还发现副驾驶的A柱在漏水,于是又把车送回厂里维修。车子拆了一次又一次,可搞了半天,故障原因还是找不到。
韩国那边也传出了奔驰EQ电动车自己着火的事,结果引起不少人质疑呢。
今年夏天,社交媒体上曝光的“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他人让路”等负面新闻,加上一些之前的事情,也让奔驰这牌子的形象变得不太光彩。
也就是说,一方面成绩不佳,另一方面舆论也在不断升温——
这两项一起堆积起来,潜在的奔驰买家,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总的来看就是:
曾经象征“安全”、“精致工艺”、豪华享受的奔驰,现在逐渐被一些看似“小”的瑕疵,逐步撕开了品牌光环的裂缝——
销量变慢、渠道缩减、质量出错、口碑崩塌,这几个问题单独来看都还算不了什么,但加在一起的话,足够让那座“德系丰碑”狠狠颤抖一番。
得搞清楚呀,豪华品牌卖的可不只是“车”,更多的是那份信任感。
一旦信任出了一点纰漏,哪怕价格再优惠、配置再厉害,消费者也不会多看一眼,只会转身就走。
这正是奔驰最致命的缺点,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