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当北京现代把这台EO羿欧的钥匙递给我,还附带一句“15万内品质最好的纯电SUV”时,我第一反应是有点想笑。这年头,谁家不开个发布会,不喊个震天响的口号?
参数、噱头,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所以,我没打算按部就班地测什么零百加速,干脆给自己找了个活儿——当一回“临时质检员”,从宁波出发,开到舟山去,看看这口号底下到底藏着多少真东西。
这趟路,我特意没规划得太舒服。从宁波市区的晚高峰里一点点往外挪,到跨海大桥上顶着横风跑高速,再拐进舟山岛上那些绕来绕去的盘山小路,甚至还特地压过一段施工留下的坑洼路面。基本上,日常用车能遇到的糟心事,这一路算是凑齐了。
车子刚一上手,在市区里蠕行,最先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它居然不“冲”。很多电车为了显得提速快,电门和动能回收都调得特贼,司机稍微控制不好,一车人就跟着前后晃,晕车是常事。但这台羿欧不一样,它有个叫“家庭制动模式”的玩意儿,整个刹车脚感特别线性、柔和,几乎没有那种猛地“点头”的感觉。我当时就想,这车要是我开着载我爸妈,他们肯定不会再抱怨我开车“一惊一乍”了。
这种安稳感,一直延续到高速上。
E-GMP这个平台底子好,我知道,但现代能把从WRC拉力赛场上攒下的调校经验,揉进一台家用车里,还是挺有意思的。整个底盘给人的感觉非常“整”,路过桥面接缝或者细碎颠簸,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挂处理得干脆利落,车身没有半点多余的晃动,那感觉……特别像一台调校到位的德系油车,沉稳,有韧劲儿。
等开上舟山那些盘山路,这台车的另一面才露出来。高速过弯时,车身的侧倾被抑制得相当好,据说比同级能减少35%左右,你能很放心地把它扔进弯心,车尾也跟得很听话。它甚至还有个小彩蛋,当方向盘转角超过6度,主驾座椅的侧翼就会自动鼓起来,紧紧把你顶住。说实话,开着它在山路里撒欢,比开很多软趴趴、晃悠悠的SUV有乐趣多了。
当然,开电车嘛,续航是绕不过去的坎。我这台长续航版标称722公里,数字很漂亮。但现在谁还信那个?我更关心它到底能跑多实在。这一路又是高速又是山路,空调也没省着开,我边开边留意那个续航里程,发现它掉得还挺老实,没有那种前半段坚挺、后半段雪崩的“续航恐慌”。到地方粗略一算,续航达成率差不多在八成三,是个很扎实的成绩了。基本上,仪表盘说还能跑多远,你心里就有数。
在舟山服务区休息,我顺便找了个桩给它补电。心里还犯嘀咕,合资车的充电桩兼容性会不会是个坑?结果插上枪就认,27分钟就从30%充到了80%,挺省心。后来查了下,它拿了CCTA的充电兼容认证,能适配全国99%的公共桩,这对经常要出远门的人来说,确实能少操很多心。
充电的时候,我也没闲着,坐车里把那个智能座舱摸了个遍。骁龙8295的芯片确实顶,划拉那块27寸的大联屏,顺滑得跟我的手机没两样,一点没有过去合资车那种反应慢半拍的“老年感”。而且那天中午太阳正毒,屏幕亮度据说有1000尼特,显示效果依然清清楚楚,这点必须给个好评。它的语音控制也能分清主驾、副驾还是后排谁在说话,各管各的,互不打扰。它没有堆砌一堆花里胡哨的功能,而是把最常用、最基础的体验做得挺可靠。我觉得,这就够了。
一天的体验很快,很多更深层的东西,比如长期的耐久性,是看不出来的。
但有些细节能看出它的心思。比如它的门把手,是电动加机械的双保险,万一出了事故全车断电,从外面也能用机械方式拉开,这是留了一条救生通道。还有它整个电池包下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8横7纵的加强梁,车身关键部位用的也是1500MPa的热成型钢,再加上9个安全气囊……这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关键时刻是能保命的。听说这车上市前,在各种“魔鬼路况”下跑了超过120万公里的实测,这种笨功夫,其实就是想把用户未来十年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提前给解决了。
结束一天的“质检”,把车停在舟山的海边,吹着有点湿咸的海风。我心里琢磨着,EO羿欧这台车,好像没有哪一项技术是石破天惊的,但它把一辆车最应该做好的每一件事——好开、好坐、可靠、安全——都做得挺扎实。
在现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市场里,它好像在说,咱们先别聊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先把车本身该做好的事,踏踏实实做好。这种感觉,还挺让人安心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