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又热闹起来了。
2025年,方程豹钛3,售价13.38万起。
消息一出,全网瞬间炸锅。
评论区直接分成两派。
一派喊"硬核,这名字就该配硬派越野"。
另一派直接吐槽"钛是啥,咋不叫铁、钢呢"。
更夸张的是,有人翻出方程豹之前的车型名豹5、豹8,虽然也硬,但好歹还能联想到动物。
这回直接上金属元素,属实是把硬核玩到极致了。
如今半年过去,钛3在市场上的表现到底如何。
这个硬核命名到底是品牌自信,还是有点飘了。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真的买账了吗。
品牌真能扛住这波操作吗。
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方程豹新车为啥非要叫钛 这名字背后到底藏了啥玄机
先给不太了解的兄弟科普下。
2024年12月10日,方程豹在官方渠道正式官宣钛系列。
首款车型钛3是一款纯电动承载式中型SUV。
尺寸为4605毫米乘以1900毫米乘以1720毫米,轴距2745毫米。
搭载双电机,前110千瓦,后200千瓦。
消息传出来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懵的。
方程豹之前不是一直走豹X系列吗。
豹5、豹8听着多顺口,这回咋突然整上金属元素表了。
要说这事儿,得从方程豹的品牌调性说起。
这牌子自从2023年靠豹5出圈后,一直主打的就是硬核科技加越野性能。
2024年数据显示,豹5全年销量达到48913台。
豹8上市仅60天交付破万,目标用户是那种既想要城市通勤舒适,又偶尔想下场豁沙子的两栖玩家。
之前的豹5、豹8,名字虽然简单,但豹本身就有力量感。
用户一听就懂,这是能野的家伙。
但这次的钛字,乍一看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仔细扒一扒,钛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选的。
首先从材料科学角度来说,钛合金密度仅为4.51克每立方厘米。
约为钢的一半多一点,比铝稍重一些。
但强度高达800到1200兆帕,时效强化后可达1600兆帕。
这意味着同等强度下,钛合金零件能比钢轻将近一半。
方程豹虽然目前车型采用铝合金副车架和高强度钢车架。
但钛这个命名本身就在暗示,轻量化加高强度是品牌未来的技术方向。
有研究证实,20公斤的钢制汽车动力阀零件,与0.8公斤的钛合金零件具有相同效果。
质量减轻了将近整整19公斤。
如果方程豹未来真在钛3上应用钛合金部件,汽车每减轻一成的整备质量,油耗可降低接近一成。
其次从品牌战略来看,方程豹官方明确表示。
钛系列将聚焦承载式硬派SUV,与非承载式的豹系列形成差异化。
豹系列主攻硬核越野玩家,钛系列则瞄准城市家庭加轻越野用户。
这次用钛命名,大概率是想打造一个轻盈却强悍的技术标签。
你不是问我为啥叫钛吗,因为这车要像钛合金一样,轻但不失硬派。
不过这名字也确实存在争议。
有网友调侃,我爸问我为啥买辆钛,我说这是高科技,他以为是买钛锅送的车。
还有业内人士担心,方程豹之前的用户画像偏年轻化。
钛这种偏专业的命名,会不会把普通消费者吓跑。
但方程豹显然有自己的打算。
从官宣到上市只用了4个月,这个速度在汽车行业已经算是快的了。
更关键的是,定价13.38万起,直接把硬派越野的门槛拉到了15万以内。
这个价格区间,是很多年轻人买第一辆车的预算范围。
钛到底是啥黑科技 方程豹真能把这玩意儿玩明白吗
很多人听到钛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钛锅、钛合金眼镜架用的那个金属吗。
咋用到车上了。
其实钛这东西,真没那么简单。
先说钛的特性,它轻但绝对不是脆。
钛合金强度在800到1200兆帕之间,高强度钛合金可达1600兆帕。
强度接近或超过很多钢材,但密度只有钢的一半多。
更厉害的是,钛的热膨胀系数低,约为不锈钢及铝材的一半。
在高温环境比如发动机舱、排气系统表现更稳定。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早就是明星材料。
波音和空客的飞机上,钛合金部件占比能达到一成以上。
F22战斗机的机身结构,钛合金占比甚至超过四成。
为啥民用车上用得少,因为成本实在太高。
钛合金的价格是铝合金的好几倍,加工难度也大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钛合金主要用在高端跑车上,比如保时捷911 GT3的钛合金排气。
在量产家用车中极少见。
方程豹这次敢用钛命名,可能并不是说钛3会全车采用钛合金。
那成本会直接爆炸。
而是用钛的概念传递品牌价值观,轻量化加高强度加科技感。
目前豹5和豹8使用的是全铝合金副车架加高强度钢车架。
钛3作为承载式车身的纯电SUV,大概率会在电池包框架、悬架部件等关键位置使用更轻量化材料。
从实际配置来看,钛3提供了501公里续航的多个版本。
从后驱智驾Pro版到四驱无人机版,覆盖13.38万到19.38万的价格区间。
这个续航里程在同价位纯电SUV中算是中等偏上。
但真正的亮点在于四驱版本的加速能力。
双电机总功率310千瓦,零到百公里加速能进5秒以内。
这个性能数据已经接近很多性能车的水平。
对于一款定位家用硬派的SUV来说,这个加速能力确实够硬核。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
钛系列如果只是概念性命名,没有实质性的钛合金应用,消费者会不会觉得挂羊头卖狗肉。
后续维修成本、零部件供应能否跟上。
这确实是方程豹需要在产品上市后用实力证明的。
而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车上到底用了多少钛合金。
而是这个价格能买到什么样的配置和性能。
钛3的五个版本都标配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安全性有保障。
智驾版本还搭载了比亚迪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虽然不是最顶级的华为ADS,但在这个价位已经算是良心配置。
更关键的是,方程豹给钛系列的定位很清晰。
不是要跟豹5、豹8抢市场,而是要开辟一个新的细分领域。
城市家用加轻越野,这个需求其实一直存在。
很多人想要一辆看起来有点野性,偶尔能带着家人去郊外撒野的车。
但又不想买传统硬派越野那么硬核、那么费油的车型。
钛3正好卡在这个位置。
上市半年市场到底买不买账 销量数据给出答案
说到底,网友最担心的不是钛这个名字本身,而是方程豹有没有本事让这个名字名副其实。
从品牌发展来看,方程豹这几年确实攒了不少底气。
2024年数据显示,豹5全年销量48913台,12月销量6406辆。
连续5个月蝉联新能源硬派越野销量冠军。
豹8于2024年11月12日上市,仅60天交付破万,12月销量5012台。
与理想L9、问界M9并列40万级新能源SUV销量前三。
方程豹2024年全年销量56388辆,12月单月首次破万。
可以说,方程豹已经证明了自己能造好硬派越野。
用户对它的信任度也在慢慢积累。
但这次用钛命名,风险确实不小。
一方面,普通消费者对钛这个字的认知度有限。
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材料科技,而是钛合金眼镜、钛锅。
甚至有人开玩笑,这是要造一辆不粘锅吗。
另一方面,硬核命名虽然能吸引技术党,但也可能劝退普通用户。
比如家里长辈想买辆车代步,一听名字叫钛3,估计得问这车是不是特别贵、是不是修不起。
但半年过去了,市场数据给出了答案。
2025年10月,方程豹单月销量达到31052辆。
相比去年同期暴涨了4倍多,环比增长也接近三成。
截至2025年11月,方程豹全年累计交付量已经达到20万台。
品牌平均成交价23.88万元。
豹系列和钛系列各贡献了约10万台。
这意味着钛3上市半年多,销量已经跟豹5旗鼓相当。
要知道豹5可是2023年就上市的老将,钛3是2025年4月才推出的新兵。
能在半年内卖出10万台左右,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亮眼。
从交付节奏来看,方程豹的月度销量呈现逐季上升态势。
一季度月均交付约1万台,二季度提升至2万台,三季度达到3万台。
四季度目标是月销4万台。
这个增长曲线几乎是指数级的。
而钛3正是在二季度上市,正好赶上了品牌的快速增长期。
更关键的是,钛3的成交价稳定在15万元以上。
要知道官方起售价是13.38万,实际成交价能到15万以上。
说明大部分消费者选择的是中高配版本。
这从侧面证明,用户认可的不只是钛3的价格,更是它的配置和性能。
方程豹敢这么干,大概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从官方定位来看,钛系列主打承载式家用硬派SUV。
目标用户是25到35岁城市家庭,这些人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更感兴趣。
对他们来说,钛不是奇怪的名字,而是这车有科技感的信号。
而且钛3作为中型SUV,尺寸介于豹5和豹8之间。
配合方程豹的DMO平台技术,说不定钛反而能成为一个爆款记忆点。
当然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后续产品迭代跟不上,用户发现钛除了名字硬核,实际体验和普通新能源SUV没区别。
那这名字可就真成打脸了。
更关键的是,方程豹的品牌形象一直走的是科技加亲民路线。
如果钛系列的后续车型定价过高,或者营销太硬核只讲技术不讲用户体验。
很可能会把一部分潜在用户吓跑。
但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钛3至少在第一回合赢了。
10月份方程豹跻身新势力品牌销量增速前三,这个成绩离不开钛3的贡献。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中,方程豹已经位列第9。
这个排名放在两年前,谁敢相信一个2023年才推出第一款车的品牌,能在两年内杀进前十。
网友吵翻了 这些关于钛车的问题你也在纠结吗
钛3上市半年,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问答现场。
咱挑几个典型问题,听听过来人咋说。
名字叫钛3会不会太难念太难记,以后跟朋友说我开钛的,人家以为我在搞笑。
确实有这个风险。
不过方程豹的营销团队已经给它起了小名,比如小钛、钛哥。
或者直接用钛3家用硬派SUV作为宣传语。
就像特斯拉的Model Y,官方名听着普通,但大家喊丫丫照样亲切。
只要产品力够强,名字慢慢就会被接受。
而且从实际销量来看,这个名字并没有成为购买障碍。
10万台的半年销量已经说明了一切。
钛合金真的会用在车上吗,会不会只是噱头,维修贵不贵。
从技术角度来说,钛合金轻量化加高强度的优势明显,但成本极高,量产难度大。
钛3大概率不会全车用钛合金,而是在关键部位比如悬架、电池框架使用铝合金或高强度钢。
用钛作为品牌精神传达。
维修方面,如果真有钛合金部件,价格肯定比普通零件贵。
但方程豹可能会在售后网点备足替代方案。
目前从车主反馈来看,常规保养和维修的价格还算正常。
并没有因为叫钛就特别贵的情况。
钛3定价13.38万起,跟豹5比起来哪个更值得买。
这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
豹5售价23.98万到30.28万元,定位混动硬派越野。
钛3售价13.38万到19.38万元,定位纯电城市家用加轻越野。
两款车其实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如果你经常跑长途,需要穿越无人区,那豹5的混动系统更合适,没有续航焦虑。
如果你主要在城市代步,偶尔周末带家人去郊外玩,钛3的纯电更经济,用车成本更低。
而且钛3的价格区间比豹5低了将近10万,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钛3的门槛更友好。
实际上很多钛3的车主,都是第一次买新能源车的年轻人。
他们看中的就是这个价位能买到硬派外观加不错的性能加智能配置。
501公里的续航,对于城市通勤加周边游完全够用。
四驱版本的越野能力,虽然比不上豹5、豹8那么硬核,但应付一般的非铺装路面没问题。
更关键的是,13万多就能买到一辆看起来很野、开起来也不弱的纯电SUV。
这个性价比在市场上确实不多见。
还有人关心,钛系列后续会不会推出更多车型。
从方程豹的规划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2024年12月官宣钛系列时,官方就表示钛3只是第一款。
后续还会有钛5、钛7等更多车型。
2025年4月钛3上市,按这个节奏推算,钛7很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上半年推出。
从尺寸定位来看,钛7应该会比钛3更大,对标的可能是豹8的承载式版本。
预计售价会在20万到25万区间。
如果真是这样,那方程豹就形成了豹系列加钛系列的双产品线。
覆盖15万到45万的价格区间,从家用到硬核越野全覆盖。
这个产品矩阵一旦成型,方程豹在硬派越野市场的竞争力会更强。
结语 方程豹这次是技术突围还是命名翻车 半年市场已给出答案
从2024年12月10日官宣钛系列,到2025年4月16日钛3上市,再到现在11月。
整整一年时间,钛这个硬核命名经历了质疑、争议、验证的完整过程。
有人说这是方程豹又一次硬核创新,用金属元素命名重新定义硬派SUV。
也有人吐槽名字太飘,小心翻车。
但说到底,名字只是个符号,真正决定成败的还是产品本身的实力。
如果这款钛3真能把轻量化技术做到极致,比同级SUV更轻、续航更长、城市加轻越野性能兼顾。
那钛这个名字可能会成为方程豹的新标签。
就像豹5代表电驱越野,豹8代表智能硬派一样,钛3或许会成为轻盈硬派的代名词。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方程豹至少在第一阶段交出了合格答卷。
2025年10月单月销量31052辆,全年累计交付20万台,品牌平均成交价23.88万元。
钛3上市半年贡献了接近10万台销量,这个成绩已经证明市场是认可的。
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说明钛这个命名并没有成为购买障碍。
反而因为独特的辨识度,让钛3在一堆新能源SUV中脱颖而出。
当然后续的挑战依然存在。
随着更多新能源品牌入场,15万到20万价格区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钛3能否保持竞争力,取决于方程豹能否持续迭代产品,持续输出技术创新。
如果只是换个名字炒概念,实际体验和普通新能源SUV没区别,那用户可不会一直买账。
但如果方程豹能在轻量化材料、智能驾驶、越野性能上持续突破。
让钛系列真正成为轻量化硬派的代表,那这个硬核命名就不是翻车,而是品牌价值的升华。
最后灵魂拷问来了。
如果预算15万到20万,想买一辆既有科技感又能兼顾城市家用加轻越野的纯电SUV。
你会为这辆钛3买单吗,还是更倾向于传统新能源品牌的同级产品。
从销量数据来看,已经有10万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方程豹用半年时间证明,硬核命名不是翻车,而是自信的表现。
前提是你得有真本事撑起这个名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