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风、华为、襄阳政府一起搞了家新公司,专门造智能越野车。你说现在的中国人,热爱造车胜过热爱减肥,每天都在为未来铺路,还没把过去的坑填平。传统车企拉着科技巨头和地方政府上桌,不是为了烧烤串场,而是打算在人类智慧和地方GDP之间盘活新能源汽车这桌麻将。要说之前的新能源大戏,台词就两句:政府撒钱,企业收钱,然后整套路子一路补贴到年底。这回不一样,政府不是慈善家,企业不是伸手党,华为不是穿马甲进场的中间商,三家合伙,自己拿钱入股,谁也不跟谁装熟,直接摆明了分钱也分忧。
听说东风出技术,襄阳负责搞定祖上八代的厂房和矿泉水,华为管“智能大脑”,三方一拍即合,这阵势让我怀疑以后是买车还是买App充值卡。新公司号称架构简单,决策效率高,办事不拖拉,变相宣告以前那些磨磨叽叽的流程全下岗了。以前的车企官僚体系,好像裹脚布一样长又臭,现在一刀砍掉,大家终于有机会体验一下“你的车没批文,但AI说能开”这猎奇场面。
智能越野车,是他们新的流量密码。东风那猛士M817据说能靠华为智能驾驶系统自主游山玩水,不用驾驶员都能自己去找泥坑翻跟头。这听起来像是国产汽车版的“放任自流”,反正路不平你就自己造个导航,坑太深你就闭眼撞过去。东风向新公司献祭自己的品牌和技术平台,场面类似于父母把独生子送进军队,毕竟光荣能够兑现的一刻才叫牺牲。不光造车,襄阳全城拉供应链陪跑,像婚宴上把全村都叫过来吃席,誓要把地方经济烤得油光发亮。
这年头,政企合作已经进化到了“谁出钱谁说话”的阶段,政府不做指示,直接当股东,脸拉下来了,钱也真敢砸,好像这世上只有汽车和房地产才能托起政绩。这一回,政府不光要风头,还要分红,谁能想到,五年前地方政府帮着卖车,是卖情怀,现在是卖股份。东风堆技术,华为扔算法,襄阳撒资源,这三口子到底能搅出多少水花,让汽车行业的吃瓜群众很期待,也很怀疑——毕竟把三种类型的人放一起,不一定能办事,光斗嘴就得分三季。
华为这次不是客串,而是深度绑定,人机合一,说得像武侠小说,实则搞的是数字基建。从手机到汽车,华为好像已经认清一个道理:世界上只要会放电的东西,都能被他们“智能”。可科技巨头进汽车圈,也不比养猫,别人追求的是舒适圈,华为追的是自我突破极限,比如让你的越野车在野外用AI和狼对话。说到底,华为想的是汽车成了“移动终端”,东风想的是汽车还是“铁皮加四轮”,襄阳想的是一车带动一城GDP。这合作说起来都不傻,就是不知道市场愿不愿意当“第五股东”,毕竟买车的人不关心谁入股,只关心键盘能不能弹钢琴。
猛士越野,挂华为的脑子,就像健身教练喝着可乐领着你跑步——理论上很牛,现实里不见得能拿冠军。传统车企要想突围,靠的不仅仅是智能,还要看中国“有钱有闲”的中产愿不愿意在沙漠里找WiFi信号。你说智能越野车这事儿,听着像一出荒诞喜剧,大家好像都在演主角,但不一定有人真的开得动。东风把“猛士”搬出来,襄阳造好地盘,华为塞进一脑袋的算法,可到头来,市场会不会用脚投票,咱谁也算不准。
倒是这“效率提升”这口号让我笑了半天,以前听决策要一个月,现在听AI只要一秒。行政流程改革变得像抖音短视频,快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把现在的事都甩给未来的Bug。新公司号称一站式,决策不等领导,有河北人的豪爽,也有广东人的快手,但最后能不能跑起来,就跟抢购特斯拉一样,好听,但不保证你能分到车。等到第一辆猛士开出来,大家都在等着看,是不是又一场“新势力”集体表演冬天不着急。
其实,政企科技三方联手,都觉得能创造下一个汽车神话,可有多少人记得前面的“神话”是神仙会飞,最后落地变泥鳅。襄阳这座老汽车城,厂房、供应链、老工人全都压在新项目上,可别到时候变大号“痛痒乐队”,好听但没人买票。现在的汽车圈已经不是“铁皮外壳装四轮”这么粗暴,讲究“数据内在做灵魂”,华为深度参与,就像一种“深度按摩”,按着按着给你换了块心脏。越野车变智能那天,估计车主的最大焦虑不是油耗,而是AI会不会不认主人。
调侃归调侃,说到底,越野车市场真就这么大,比国产科幻电影还挑观众。东风的“押宝”有勇气,华为的“全家桶”有套路,地方政府的合伙投钱有说辞,可这场“诸葛亮式联手”真能打一套完美连招?中国汽车拼的是速度,汽车厂拼的是生死,大家都拼了,剩下拼的是谁家AI不罢工。万一猛士M817上市后,智能系统一个不小心找错路,互联网段子手都等着“智能越野车带我找路边摊”,变成新段子素材。
当然,在传统车企和科技巨头联合搞事的今天,各种新玩家都在试探,谁能雪中送炭不一定,火上浇油倒很容易。你以为这场大联手能让汽车行业脱胎换骨,其实更多可能是让用户钱包脱水痉挛——毕竟技术门槛不低,价格也不好商量,大家都在抢赛道,可胜利者一般不是起跑最快的,而是路上没摔倒还能刷卡买汽水的。至于政府能否靠一辆越野车让襄阳GDP直线翘头,那还得看能不能把本地的“老供销社”升级成全国旗舰店。
华为这次的深度绑定像极了那句老话,“好的婚姻靠包容,坏的合作靠股权”,东风给了面子,华为给了里子,政府给了财力,市面上给不给红利,还得听网友吐槽。“新势力”汽车圈不是干掉别人就能赢,更多时候是自己别把自己干掉。科技和汽车能不能完美牵手,比“爸妈炒股”还悬疑,到时候场面一冷,就剩工程师吐槽技术文档,和营销人喊口号。
等明年第一辆智能越野车出厂,大家等着看,到底是能走上山,还是躺进仓库。中国汽车行业“卷”得只剩头皮,谁能杀出重围,都靠命,一半靠算法,一半靠观众的耐心。三方合体,一场新拼图,把“造车”变成“拼车”,把“厂子”变成“场子”,最后其实最怕的,是把用户变成数据。至于能不能突围,不如先问问自己,下一次买车,你是为AI买单,还是为自己买单?
唉,日子过得像加了涡轮增压,汽车在智能化的路上一路狂飙,谁也不确定终点是哪。至于谁能突出重围,别问我,毕竟我连共享单车都经常还错桩。智能越野车能不能带着中国车企走出泥坑,咱们就静待魔幻的下半场——反正天冷了,市场总会给大家一个看热闹的机会。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