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降价促销后,中国电动车龙头比亚迪6月份销量刷新年内纪录。
比亚迪在今年5月下旬宣布旗下22款车型降价最高34%,开启了新一轮价格战。
得益于降价刺激,比亚迪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8万2585辆,同比增长11.9%;其中海外销量为9万零49辆。
然而,环比来看,6月销量较5月仅小幅增长0.2%。截至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为214.6万辆,若要达成全年550万辆交付目标,下半年每月平均需售出55万9000辆。
相比之下,比亚迪竞争对手吉利汽车6月销量超过19万3000辆,同比大增59%;小鹏汽车6月共交付新车3万4611台,同比增长224%,连续八个月交付量超三万台。
上述数据表明,比亚迪的降价策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销量提振。在最核心的中国市场,比亚迪乘用车销量已连续三个月下滑;同时大幅降价也招致监管部门审查,为其下半年的表现增添不确定性。
由于价格战可能侵蚀利润空间,市场对比亚迪盈利能力的担忧加剧,导致公司市值已蒸发超过200亿美元。
在监管压力下,今年7月起比亚迪旗下王朝和海洋系列据报将启用新购车政策,此前报价方案、政策将全部作废;比亚迪也已与其他车企签署行业联合承诺,规范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统一账期为60天,以回应社会各界对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关注。
随着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比亚迪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7月初,公司内部流出的备忘录显示,管理层已启动"凤凰计划",将通过供应链优化、智能工厂升级和渠道改革三管齐下提升运营效率。在安徽芜湖新建的第四代超级工厂首次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使车身制造成本降低40%,这或许能为持续的价格战提供缓冲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海外布局开始显现成效。继泰国工厂投产后,巴西生产基地将于三季度投产,专门针对南美市场开发的紧凑型SUV"海狮X"已收到超5万辆预售订单。欧洲市场方面,与德国租车巨头Sixt达成的10万辆采购协议正分批交付,这使其海外销量占比有望突破30%。
但隐忧依然存在。最新行业数据显示,6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达47%,增速明显放缓。分析师指出,当渗透率超过50%后,行业将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单纯依靠降价难以持续刺激需求。比亚迪近期推出的"车电分离"购车方案和电池租赁服务,正是试图在销售模式上寻求突破。
资本市场似乎正在重新评估这场持久战。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将比亚迪目标股价下调12%,但同时强调其"在技术储备和海外拓展方面仍具优势"。随着800V高压平台和第三代刀片电池即将量产,比亚迪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技术高地,将成为影响下半年走势的关键因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