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插混车还能省购置税吗?" 随着工信部等三部门一纸公告,2026年起新能源车免税政策将迎来重大调整。纯电续航100公里的硬指标,比现行标准提高132%,意味着市场上近三成插混车型可能失去免税资格。这场技术升级风暴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产业逻辑?
政策调整核心解读:三大技术门槛升级
本次调整最显著的变化是插混车型纯电续航从43公里跃升至100公里,且采用更严格的"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测试标准。纯电动车则启用GB36980.1—2025版能耗限值,新标准虽未公布具体数值,但明确要求"推动电动汽车节能降耗"。
技术门槛升级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插混车型按整备质量分档考核,2510kg以下车型亏电油耗需低于燃油车限值的70%,2510kg以上需低于75%;二是满电状态电能消耗量不得超过纯电车型限值的140%-145%;三是新增对非汽柴油混动车型的豁免条款。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这轮调整旨在淘汰低续航"伪新能源车"。以某品牌插混版为例,其NEDC续航仅50公里,实际纯电行驶可能不足30公里,这类"政策套利"产品将被清退。
新旧标准对比:插混市场面临大洗牌
| 指标 | 2023年标准 | 2026年标准 | 变化幅度 |
|---------------------|------------|------------|----------|
| 插混纯电续航 | ≥43km | ≥100km | +132% |
| 亏电油耗限值 | ≤燃油车80% | ≤燃油车70% | 收紧12.5%|
| 电能消耗量限值 | 无分档 | 按质量分档 | 新增要求 |
数据对比显示,政策对插混车型的技术要求呈几何级提升。特别是续航标准,直接对标当前主流插混车型技术水平。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车企为降低成本推出的"短续航插混特供版",将彻底失去市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增程式电动车同样适用新规。这意味着像理想L7这类纯电续航达210公里的车型优势凸显,而某些续航仅80公里的增程车型则需紧急升级。
危险名单:这些热销车型可能失去免税资格
经梳理发现,以下两类车型风险最高:一是老款插混低配车型,如2022款问界M5增程版(NEDC续航150km,但WLTC测试下仅100km出头);二是微型插混车,因车身轻量化不足导致能耗易超标。
具体来看:
整备质量超2510kg的中大型SUV,若亏电油耗>8.5L/100km将出局
纯电WLTC续航<90km的车型,等效全电里程大概率不达标
2025年12月12日前未完成申报调整的车型
某自主品牌内部人士透露,企业已启动"续航保卫战",计划为受影响车型换装更大电池组。但成本上升可能导致终端涨价,形成"保免税还是保销量"的两难选择。
行业影响预判:技术竞赛与市场格局重构
政策倒逼下,三大趋势已现端倪:
长续航技术军备竞赛:比亚迪DM-p、吉利雷神混动等平台将加速迭代,2025年主流插混车型纯电续航或突破150km
微型插混退出市场:某机构预测,售价15万以下的插混车型占比将从35%降至20%
增程路线价值重估:理想汽车等专注增程技术的车企获政策背书,新势力可能调整技术路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指出,2026年插混市场CR5(前5名市占率)有望从目前的62%提升至75%,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部分技术储备不足的二线品牌,或将转向纯电赛道寻求差异化。
消费者决策指南:现在买还是等新政?
对于不同需求的购车者,建议采取差异化策略:
刚需用户:抓住2025年政策窗口期,现款车型不仅享受全额免税(2024-2025年购置税全免),部分车企还可能清库促销
观望用户:建议等待2026年新品,届时第三代插混技术普及,但需注意2026年起购置税减免额度上限1.5万元
企业用户:关注12月12日目录申报节点,批量采购前核查车型准入状态
这场政策调整犹如鲶鱼效应,既终结了"政策红利躺赢时代",也打开了技术创新的闸门。当百公里续航成为底线而非天花板,中国新能源车产业正从"量变"加速奔向"质变"。您家爱车在"安全区"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购车计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