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来了,打出的旗号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听着是不是很厉害?车里塞了3颗自研的图灵AI芯片,算力数据给到了2200TOPS,比一些旗舰车型强上3到28倍。这么大的算力,小鹏说能支撑两项技术:全球首个全本地端VLA+VLM模型,意思就是不用依赖网络信号,车子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自己做决定。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让车有了所谓的“运动型大脑”,遇到路上塌方或者要给救护车让路这种突发情况,它能自己理解、判断、然后行动,跟人脑反应差不多。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智驾等级和算力是挂钩的。L0到L2级别的辅助驾驶,算力要求不高,几十到一百多TOPS就够用。但到了L3级别,算力需求就跳到了500-1000TOPS,甚至更高。L4、L5?那得几千TOPS往上走了。算力就是处理海量数据、快速决策的基础。小鹏G7的算力池还搞“双脑并行”,2200TOPS的算力可以同时分给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用。分给座舱的有效AI算力,是行业旗舰水平的26倍。这意味着语音反应速度、多模式互动、执行复杂指令会流畅。别的车可能一断网,智能驾驶就降级了,小鹏G7因为模型都在本地运行,号称没网也能开。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小鹏G7的“L3级算力”和真正的“L3级自动驾驶”是两码事。小鹏G7的算力是够L3级别了,但是现行法规没开放L3责任认定,用户实际只能用L2级功能,驾驶员还得全程监控。说白了,小鹏G7现在只能吹牛说硬件达标,但实际体验还达不到L3级别。小鹏汽车营销的是无法验证的事情,消费者总有一种被“画大饼”的虚无感。
小鹏G7除了“L3级算力”,别的方面竞争力也不强。颜值被吐槽没有辨识度,续航、后备厢、动力等参数,在同级里也很难和对手拉开太大差距。在战场空前拥挤,小鹏筹码又不足的情况下,小鹏G7想实现破局,谈何容易。说白了,小鹏G7的压力不止来自产品力一个方面,预支未来的算力赌注,以及同价位段汽车市场激烈竞争,让小鹏在新车预售之后股价下跌6.66%,即便昨晚正式上市以后有所回升,但综合来看,大家对其还是缺乏信心。
如果算力≠能力,小鹏G7的L3级还有意义吗?只能说,小鹏G7身上有亮点,但想“照亮”前路,靠L3级算力玩“擦边”,估计是有点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