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风头正劲,其中比亚迪的表现尤为抢眼。2025年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比亚迪的“出海战略”进入本地化制造的新阶段。
巴西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车企加速布局
巴西作为拉丁美洲大的经济体,拥有庞大的汽车市场和可观的新能源汽车增长潜力。2025年1-5月,巴西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9.08%,渗透率攀升至8.49%。巴西也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制定了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30%的目标,并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激励本土化生产。
中国车企敏锐地捕捉到巴西市场的机遇,纷纷加速布局。比亚迪在巴西建厂,长城汽车改造圣保罗奔驰工厂生产混动车型,吉利与雷诺合作推进低碳车辆本土化。预计到2025年底,名爵、广汽、极氪等十余个中国品牌将涌入巴西,从产品输出转向技术生态落地。
比亚迪巴西建厂,意义深远
比亚迪巴西工厂总投资高达55亿雷亚尔(约71亿元人民币),首期产能为15万辆,未来可能扩产。这座工厂不仅将生产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还将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技术转型做出贡献。
比亚迪巴西总经理李铁表示,工厂目标是让巴西人造巴西车,满足拉美和非洲市场需求。比亚迪还将与巴西工程师合作开发灵活燃料引擎,并建立研发中心,研究太阳能和电动车技术,将巴西打造成比亚迪在南美的技术中心。
“本地化”才是撬动新兴市场的真正杠杆
尽管比亚迪在巴西市场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要站稳脚跟,还需穿越几道“本土化”难关。
政策的不确定性:巴西曾取消对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但近年来又重新征收,这对中国车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比亚迪需要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并加强与当地的沟通合作。
文化与制度摩擦:中巴两国在文化、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一些摩擦和冲突。比亚迪需要加强跨文化沟通,尊重当地文化和制度,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比亚迪巴西建厂,是中国车企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一场长期价值博弈的开始。未来,中国车企需要在巴西这片充满潜力但规则复杂的市场中,不断提升品牌建设、渠道搭建、供应链协同和组织管理能力,才能在巴西生根、在拉美立足。
比亚迪在巴西的成功经验,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本地化制造、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中国车企有望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为中国制造赢得国际认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