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全固态电池量产在即,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是否可行?

说实话,看到比亚迪祭出全固态电池“电掣风驰十分钟,驰骋千里一千二”的消息,第一反应是:莫不是在画饼充饥?这年月,技术跃迁是快,可步子大了,容易闪着腰。

先别忙着弹冠相庆“里程焦虑终结者”,也别急吼吼地把家里的油老虎挂到二手平台。咱得冷静盘算盘算,这“技术杀器”到底锋芒几何,离真正润物无声地改变咱的生活,还有几道坎。

比亚迪全固态电池量产在即,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是否可行?-有驾

比亚迪这次声称攻克了60Ah全固态电池的中试关隘,能量密度扶摇直上,充电速度也快得有些匪夷所思,续航更是直接水涨船高。这听着像是天方夜谭,但若真能落地,那的确能把当下新能源车的体验醍醐灌顶一把。

不过,这里头门道不少。400Wh/kg的能量密度固然让人怦然心动,但这仅仅是象牙塔里的数据。要知道,实验室里的“天花乱坠”和量产后的“聊胜于无”,中间隔着千山万水。良品率、生产锱铢、实际使用窠臼,每个环节都会掣肘最终的成色。

再来说说这个5C闪充。眼下的快充术,对电池的寿数是有损耗的。频仍的闪充,可能会加速电池的折损。比亚迪宣称循环寿数达到万次,这着实是个叹为观止的数字。但问题是,这个数据是在什么工况下炮制出来的?是空中楼阁还是栉风沐雨?这些都得存疑。

一千二百公里的续航,更是个镜花水月。实际驾乘中,路况、气温、驾车习惯都会蚕食续航里程。寒冬腊月开电动车,续航直接“打骨折”的事儿,大伙儿也司空见惯了。所以,一千二,听个响儿就得了,别太较真。

比亚迪全固态电池量产在即,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是否可行?-有驾

兴许有人会说,比亚迪的技术精进,对整个新能源行当都是锦上添花。这话不假,但也要觑见,这场技术竞逐,背后是巨大的利益角力。

电池成本是羁绊电动车普及的阿喀琉斯之踵。比亚迪声称全固态电池成本能压到每瓦时一元以下,这若能如愿,那电动车身价的确有可能比烧油的更亲民。但问题是,要臻至这个目标,需要攻克多少技术壁垒?需要投入多少赀财?

另一方面,全固态电池的普及,可能会对现有的电池产业链掀起波澜。三元锂电池厂家、液态电解液供应商,这些商贾可能会面临转型或者出局的险境。这背后牵扯的就业、投资等问题,都需要审慎掂量。

还有一点,别忘了,丰田、宁德时代等巨擘也在固态电池领域暗中较劲。比亚迪这回抢跑中试阶段,的确先拔头筹,但未来的阋墙会更加白热化。谁能真正执牛耳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独占鳌头。

比亚迪全固态电池量产在即,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是否可行?-有驾

当我们一叶障目地将新能源车的希冀寄托在电池技术突围上时,是否忽略了充电基建、电网升格等其他方面的配套?光有“跑得远”的电池,没有“喂得饱”的充电桩,那也只能是画饼。

这场电池革命,带来的不啻是参数的跃升,更是一场对现有汽车产业格局的改弦更张。它可能会更弦改图人们的出行方式,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源结构的转型,甚或可能会左右逢源全球经济的走向。

设想一下,未来的某一天,我们驾着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周末游山玩水说走就走,充电比加油还快,二手车残值不再受电池衰减困扰,苦寒之地的车主再也不用忧心忡忡冬天续航骤降…这听着甚是美妙,但要实现这个愿景,需要技术攻关、产业升级、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的同心协力。

是以,对全固态电池,我们可以引颈以待,但也要保持审慎。别被“技术杀器”炸昏了头,也别忘了,科技精进的终极鹄的,是为了让咱的生活更臻于至善。而这,需要整个社会的戮力同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