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玄乎,一边是“老把式”们对自动驾驶嗤之以鼻,觉着那是雏儿才稀罕的玩意儿,另一边,明文规定却要硬塞给所有汽车一套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这好比揠苗助长,逼着老农学洋文,着实有点南辕北辙。
这事儿的由头,是那份《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总算落停,预备着广开言路,征求大伙儿的意见。要紧的是,打今儿起,这玩意儿从“酌情安装”摇身一变成了“务必配备”。不止小轿车逃不掉,连小卡车也得遭。
往简单了说,AEBS就一“防碰瓷金钟罩”。靠着那些个传感器,时刻盯着前头的车,一旦瞅着要怼上了,它就能自个儿给你一脚急刹,要么免掉事故,要么减轻点损伤。
新规一出,有人弹冠相庆,觉着这是对人命的负责。毕竟,路上的“二把刀”忒多,有了AEBS,好歹能多一道护身符。也有些个声音,说这是变着法儿地“加价”。毕竟,装一套AEBS,银子肯定得算到车价里,最终还不是咱们老百姓埋单?还有人犯嘀咕,这玩意儿到底灵不灵?万一它脑子一抽,给你来个急刹车,岂不是更添堵?
所以,这事儿盘根错节,还真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乍一看,是为了拔高道路安全系数。可再一琢磨,这背后牵扯的油水可不少。你看,新闻里赤裸裸地点了23家“沾光”的公司,活像股市的指路明灯。这AEBS一搞“一刀切”,相关产业链立马就热络起来了。传感器、雷达、控制系统…… 掰着指头数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强制安装,真能一劳永逸?
有人说,技术是好技术,但得看掌舵人咋用。AEBS说到底只是个辅助,它代替不了驾驶员的见微知著。倘若驾驶员过于依赖AEBS,反倒掉以轻心,那岂不是本末倒置?
再者说,AEBS的性能也良莠不齐。便宜的可能误判率高得吓人,贵的又让购车成本水涨船高。这就像买保险,保费太抠保障不够,保费太狠又让人囊中羞涩。咋选,真叫人挠头。
更何况,道路交通安全,可不止是汽车的事儿。道路规划、交通疏导、驾驶员的素养,哪个环节掉了链子,都可能酿成惨剧。光靠AEBS,有点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当我们一窝蜂地把缘由归咎于技术还不够硬核时, 是否忽略了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强制安装AEBS,或许能减损事故,但压根儿没法彻底杜绝。
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强制安装AEBS,也折射出社会对安全的过度焦虑。一方面,咱们巴望着技术能包治百病; 另一方面,又对技术的可靠性疑窦丛生。这种纠结的心态,也体现在咱们对自动驾驶的争执上。
AEBS这档子事,其实跟当年强制系安全带颇有几分神似。起初,大伙儿嫌它碍事,不得劲儿,甚至有人觉得纯粹是多此一举。可时日一长,安全带成了习惯,也确实救了些人的性命。
但这并不意味着,强制安装AEBS就能水到渠成。关键在于,如何在安全、成本和用户体验之间求得平衡。如何确保AEBS的质量和可靠性。如何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教育,让他们懂得正确使唤AEBS。这都需要更深层次的剖析和更精细化的管理。
这23家承蒙眷顾的公司,无疑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但能不能抓住机遇,真材实料地捣鼓出安全可靠的产品,才是重中之重。要是只想着圈钱,搞些以次充好的玩意儿,那只会砸了自己的饭碗,也辜负了社会对安全的殷切期盼。
想起那个老掉牙的段子,说汽车厂商为了省钱,把安全气囊塞满了棉絮。AEBS也是一个道理,如果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还不如趁早省省。
忆起年少时,爹妈总是耳提面命“慢点开,安全第一”。这句话,时至今日,依旧掷地有声。AEBS也好,自动驾驶也罢,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咱们更平安地回到家。而真正的安全,不单单仰仗技术,更仰仗咱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