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开始,朋友圈里的车友们聊得最多的,不是路上堵车,就是“听说又整治汽车行业了”。这几年新车卖得火,相关的新闻也多了起来。老赵,做了半辈子维修的,说他最近碰到客户为智能辅助那档事争吵,“你这L2的雷达说能自己刹车,结果进了小区蹭墙上了,谁负责?”原本觉得新鲜的“自动驾驶”,现在反倒成了师傅们嘴里的“甩锅神器”。
工信部今年动作确实是不少。按小林说的,说是四五月份起,车企宣传时的“神仙辅助”得低调点,不能再瞎夸了,之前看到有的新品牌广告词吹得连亲戚小孩都心动,谁晓得真开起来还得人手盯着——谁遇上红绿灯一停,发现自己还得脚搁刹车的,都有些哭笑不得。除了这茬,听说生产那块也查得紧,上个月厂区保安还特意说“今年查环保查安全查得苗条得很”,开玩笑地说哪个新车上市没被抽检几轮,心里都悬着呢。
价格战,今年更热闹了。之前在咱们小区群里传某家合资品牌悄悄降价,邻居老张第二天就去4S店试探,结果销售倒是挺直,说,“这行别指望昨天的套路,现在政府盯得比客户还紧”——原来五月那会儿协会出了个倡议,说是要搞良性竞争,别乱打价格。之前真见过有店,为了冲量当场减三千,后来被投诉说误导。
路上跑得多就知道,有些车主其实对那些冷门配置还真拿不准。碰到有车友特意找二手车市场淘“带后排独立空调”的旧款,说新车都舍不得给了,维修师傅摇摇头:“你别信,以后你修风门电机啥的,哭都来不及!”而真要说安全底线,别人可能盯气囊数,老秦就琢磨刹车油是不是DOT4。他有次抱怨过,新换的油半年不到颜色就发乌,疑心原厂的料水加得多,他说最怕的不是坏,是“刚好失灵那一下”。
今年车报废更新的话题也多。你问身边有没谁今年琢磨换车的?真有,老刘,河北人,说当地办手续有点绕,听说有的地方要“先抢资格”,不是车报废完立马就能申请,要蹲点盯官网。他侄儿为了省事,提前打预防针,把所有资料像买房子那样分门别类收拾好,身份证、注销证明、发票、登记证书,一沓沓地拍照存网盘。
顺口再说点之前碰到的插曲。年初有位旧车主说,报废换新申请补贴那会儿,系统弹出资料有错,差一张车主手持登记证的照片,急得直喊“这凭啥还要多一张?”差点错过申领时间。还有一回群里热闹讨论,有人传言说补贴只能买纯电车不认混动,后来问了两家店,销售直接拿出来《目录》给他看,压根不是一码事。“别乱信,说不定来年政策又变。”这是师傅常念叨的话,半真半假,但也不是没道理。
还有个二手车行的小老板笑谈补贴这事,说政策好的年头,新车销量嗖嗖涨,他宁肯库存慢慢出清。有位前两年买了“冷门油改电”的老车主吐槽,去年报废时本以为能多拿点补贴,谁料政策一查跟车型目录对不上边,耽误了时间。后来大家在维修店闲聊,每次聊到选啥车,最后一定归到一句:先看自己口袋,再看哪款省心,回头零件好修便宜点更舒服。
听坊间说这新一轮的检测还提高了“产品一致性”要求,啥意思?懂行的人解释说,大致上是车厂之前宣传和实际能落地的功能得一一对应,模棱两可的不算数。小地方的修理厂老板也插话“你看,有的车三包期里修智能系统,报销流程都比修发动机还慢,还经常遇权责扯皮。”
说到底,对经常跑长途的田师傅真正关心的,其实还是一个“别掉链子”。他有次瞧见报废新政,说“老车淘汰,下次有补贴多好”,但又追问一句,“这补贴是不是一次到位,银行过账慢吗?”毕竟以前出过“审核没通过,卡钱两月”的事,急得人直跺脚。
不瞒你说,去年我亲戚就撞见一回诡事。他的车报废了,看说明说新能源补贴高,结果忘记买的是目录外老国产,最后等了大半年才慢腾腾到账,差点就以为被骗。现在总算明朗些,大多数地方用商务部那个申报平台,资料对了,流程也还算顺路。就是偶尔你要碰上政策新变,还得随时多留个心眼。
老王家的新车买回来俩月,孩子在后排乱按无线充电,结果把主驾驶那块面板点黑,幸亏还在三包里没花钱修,他事后嘟囔一句:“新东西讲起来花哨,坏起来认不得啊。”微信群里一群人跟着起哄,说以后新政策能不能把修理难度也算进去,免得以后修个小灯都得回原厂排队。
信不信,车这玩意,说到底还真是个“日日新”的活计。昨天装导航,今天换胎压监测,报废补贴还没到账,下次又得琢磨电池保养。今年不打算买新车的,也盯着行情琢磨哪天“以旧换新”顺手多捞点。至于政策里的门道,真想明白——还得和修车的老江多唠唠,三言两语就比盯一沓文件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