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还记得当年那个“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梗吗?现在这句话,不仅没过时,反而活成了五菱今年销量报表上的重磅注脚。6月,在新能源车厮杀得你死我活的当下,五菱居然月销12万辆,新能源车撑起了7.3万台的大梁,同比硬是逆袭涨了近14%。你敢信?在车圈“价格战”血流成河的时候,有人打着“价格屠夫”的旗号硬刚一票友商,真的把车市地板又往下压了好几层。问题是——五菱这出“薄利多销”的大戏,能跟着咱老百姓的购车热情唱到几时?新能源车白菜价,还要不要利润了?难不成这价格牌,真能一直爽到天荒地老?
说到争议,可真是“满屏都是弹幕”。你看人家五菱,上演的是一部“争议拉满的车圈宫斗剧”。一边,五菱星驰SUV卖到五万出头,微面的五菱之光EV四万多就能买——哎哟我的亲娘,这价格都快把老底儿掏干净了。可这局里,隔壁比亚迪不是吃素的,18线小将“海鸥”直接从7万往下砍刀,搅得整个新能源微车市场乌云密布。你方唱罢我登场,五菱还真愣是能把微型车利润压到每辆车几百块钱,这力度,东北话讲叫——“真整得明明白白的”。要论拼命劲儿,五菱这波还真是“撸袖子上大货场”,一心想抢都快收摊的燃油车市场底盘。可这到底是救市良方,还是自埋陷阱?价格见底,质量能打住不?企业能扛多久?悬念埋得死死的。
但世事可没咱想象的那么简单。五菱七月份新能源占比飙到60%,比去年多卖一半电动车,看着气势汹汹。细一看产品结构,你会发现无论是7万出头的星驰,还是5万多的之光EV,卖的都是“刚过得去,能用就行”的那档,顶配宝骏悦也PLUS不过才10万。说句实在话,这些车放眼全国各地,谁是刚需?是拼命攒钱买台能遮风挡雨的老百姓,是手紧又要赚钱养家的小商贩,还是三四线城镇的创业族。对五菱来说,这根本不是“造梦”,更不是资本市场追捧的高大上叙事,而是一场对市场底线的坚守。
人间烟火气,最接地气的就是五菱用户。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调侃“五菱就是那个让你‘掏裤兜买车不肉疼’的品牌。”有人自嘲“别人换车看配置,我换车看价格。五菱一便宜,钱包就盘活了。”也难怪新曝光的五菱之光EV,售价只要区区四万七,比燃油版居然还便宜三千大洋,续航200公里,能拉能跑,比村里老王三轮车还强。算上国家新能源补贴,五菱这架势,算得上是“赔本赚吆喝”里的典范。可造车真能赔本赔到最后还活得滋润?坊间讨论从未停歇。
表面上五菱,乃至整个低价新能源车赛道,仿佛吃到了市场红利,春风得意。可冷静下来一琢磨,这样的低价策略,真的能成为中国车市长盛不衰的法宝吗?经验告诉我们,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便宜。五菱之光EV卖得比自家燃油版还便宜,掰着手指头算成本,总感觉哪儿不对劲。你看电池、芯片这些关键原材料,一旦风吹两边动,价格嗖嗖地涨,利润薄得跟张纸似的企业,真有能力抵御冲击吗?
有车圈大佬就出来泼冷水“别高兴太早,这么卖法,撑不住三年。”还有专业分析,柳州工厂每分钟俩车下线,究竟是量产牛X还是拼命冲锋的不得已?薄利多销,理论上没毛病。可要是微利变成亏损,全球供应链一有风吹草动,谁来兜底?新能源补贴也不是铁饭碗,如今逐步退坡,真要哪天补贴一斩,企业马上得“裸泳”。五菱真的做好了随时掉下神坛的准备?
而且还有一个让人头大的事五菱出口看着红红火火,2.2万台海外销量飙涨,涨幅近37%。可你真去细挖就发现,基本还都是在印尼、埃及这些发展中国家卖燃油版老车。新能源车别说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压根进不去,国内新贵们比亚迪元PLUS能在老外地头卖到近4万欧,五菱呢?海外电动车市场一片寂静,连响声都没。眼看别人坐“高铁”,五菱还在村里推板车。
该来的总得来,市场竞争,不拼不活。就在所有人还沉浸在“价格屠夫”膜拜狂欢的时候,九曲十八弯藏着的“市场上限”突然蹦了出来。谁也没预料到,新能源电池价格和芯片供应链会玩起了“跳水与攀岩”的双人杂技,一会儿跌成白菜价,一会儿疯涨成黄金。就在五菱财报亮眼、热搜霸榜的光鲜背后,某些细节正悄悄对整个策略构成挑战。
五菱新能源之所以能风光,靠的是规模化极限压榨,每分钟下线两台车,这种“大甩卖”模式,一旦上游供应链有个风吹草动,每降一分,利润跟着割肉。造车不是卖烧饼,销量上去了,质量还有谁管?要是新技术被卡脖子又或者质检不过关,真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更何况,现在全网都在追什么品牌升级、消费提档,人家比亚迪欧拉搞个高端、外观精致,欧洲那边卖三四十万,直接进豪车俱乐部。反观五菱“群众路线”走得越野太深,连个升级的机会都难觅。
争议由此而起。有人说五菱就是把自己的情怀卖成了“地摊货”,品牌形象跟着产品跌没了档次,这叫“透支品牌价值”。你看看银标车型,同比只涨了4%,销量不过万把。反观便宜的红标系列,真成了增长引擎。至于宝骏品牌,虽然增速快了,可基数小得可怜,一阵风都能吹倒。你说这哪是“多元化战略”?压根就是在肆无忌惮地“上大分”——用极限低价绑架市场。
那问题来了,这样的坚决走地板价路线,究竟是在顽固守住下沉市场的饭碗,还是在挥泪做最后的挣扎?中国老百姓图的是便宜,难不成真愿意看着自主品牌做个“廉价标签”永世不得翻身?消费升级和中产崛起早成主旋律,五菱要真成了“穷人的车”, 谁还会为梦想充值?
眼看数据光鲜,风光无两,但危机的种子其实早已埋下。你说五菱现在靠低价抢下的新能源盘子,是“市场底线”还是“自嗨幻觉”?产品、品牌、国际市场三重夹击,未来摆在五菱面前的是堪比“三国杀”的持久战。要命的是,供需结构越来越扭曲中低端车卷的不是功能,而是价格;高端新能源迟迟没戏。比亚迪、特斯拉们太子爷似得,隔三差五来点新花样,咱五菱还在原地踏步。
外部挑战也不小。欧洲策动“碳税”,国外补贴政策一天一个样,五菱的出口神话,一不小心就会变成“雨天的肥皂,滑了谁都难受”。而国内“补贴退坡”,连国家的底裤都快被掀起来,若轰然倒下,五菱这种边缘化的产品结构能扛得住吗?想做品牌升级,年轻人压根看不上;一味下沉,利润空间几乎被榨干,久而久之真可能成“榨菜配大米”,越来越泯然众人矣。
各利益相关方分歧加深。有的股东想看业绩流血狂奔,有的研发团队心里苦,天天想着“能不能别光给我们KPI压数,偶尔给点技术创新预算啊?”消费者更直接,“我就想掏最少的钱开最实在的车,其他都不重要。” 但是低价到底是护城河还是枷锁?这样的“低价循环”,一旦中断,五菱该何去何从?所以别被头顶数字哄得热泪盈眶,真正的焦虑其实还在下一个季度的财报里头等着爆雷。
五菱现在这打法,真有点像那种“老朋友请你喝酒,自己偷偷兑白开水”的戏码。被粉丝夸成“价格屠夫”,看着又稳又实惠;但你仔细瞅瞅,只要电池涨点价、芯片缺点货,立马腰杆子就软下来。这叫做什么?表面上是“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可能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再割绞肉机”。有人说,五菱这是二十四孝好车企,把利润搞得和过年压岁钱一样少,一心只想让大家都能上车。夸它一波,真是拼了命地卷价格,能卷出奇迹也能卷出悲剧。
可问题也简单明了咱中国品牌真只配活在下沉市场,跟光鲜亮丽的高级感彻底说再见?还是说“地板价”模式可以杀进高端市场,杀出个新天地?往深里说,不靠市场、靠补贴、靠产业链极限榨取的模式,注定不会持久。万一哪天海浪平息,“价格屠夫”还剩几斤几两?这才是真正考验五菱慧眼和胆识的地方。
所以你怎么看?五菱靠着“白菜价”搅动新能源市场,算是守护了老百姓的购车底线,还是正亲手把中国车企拉进“永远的低端标签”泥潭?你是支持价格为王、人人都能买车的普惠奇迹,还是觉得自主品牌就该冲高端搏一把?你说,五菱这条又猛又险的路,是通往民族自信的新征程,还是加速“卷王”变“圈外人”的自毁之道?说句心里话,你会买吗?评论区聊聊呗——哪条路才是五菱的正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