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唐L换名出海,配置减少,澳洲售价更高

最近这事挺有意思,比亚迪唐L刚在国内露脸没多久,转头披上“海狮8”的马甲跑去澳大利亚卖了,不少人都在议论:这不就是换皮出口吗?是不是又在玩啥“特供车”?为啥国外反而卖得比国内贵?值不值?

我先问个问题:国产车出海非得换个名字,这有啥讲究吗?其实这套路一点也不新鲜,别说比亚迪,早年福特、丰田也干过,国内叫个啥,出口给你换个拉风名,好像变身新产品一样,背后还真有点门道。

先说说比亚迪唐L,论颜值、配置什么的,确实不错,龙颜前脸、分体大灯、贯穿式尾灯都该有的有,内饰大屏、HUD、怀挡,这些“祖传工艺”也没拉下。唐L在国内叫王朝网旗舰,这一出海就被塞进了名叫“海洋网”的家伙堆里,结果摇身一变,唐王变成了“海狮大哥”,名字好像升级,其实就是一套外壳多卖几份。

但是为啥非得换个身子整?不少人说,难不成比亚迪想蒙骗澳洲人吗?其实啊,国外市场早就没那么好糊弄。一来中国商标“唐”这个字外国人发不出音,叫Sealion 8,听着顺口点。二来欧洲澳洲那些地儿环保法规、客户口味都不一样,加点噱头利于定价和推广。但归根到底,这些“新名字”背后那点小心思,还不就是为了适应市场、割点新韭菜?

再看配置,不少人对所谓“减配出口”这茬儿质问:哎?怎么到澳洲就砍了激光雷达?“天神之眼”没了,辅助驾驶缩水了,是不是看不起外国人?是不是又玩双标?但你别急着骂,比亚迪不傻,它心里那个算盘敲得响。

其实海外,不像中国市场对高阶辅助驾驶那么狂热。他们那些老外开了大半辈子燃油车,从不信什么车机智能,觉得自动驾驶不靠谱。所以厂商省点本,配置降降级,加个基础L2撑撑门面,对他们来说够了。 别以为他们看不懂科技,其实是消费观念没跟上咱们国内的节奏。你给他配这些高端玩意,成本上去了,最后卖不出去,那是赔笑话不是做生意。

另外还有人说,国外不是“特供车”贵配置高吗,怎么这回比亚迪反着来?别太理想化了。澳洲这种地方,路不好,人少,基建滞后,玩智驾也没多大可施展空间。再说,别墅大院里一辆唐L本身就够霸气,买家在意的是大小和实用性,真到拼科技细节、自动驾驶,估计得三五年后再说。

但大家更关心的其实是价格,国内唐L最便宜二十二万多,顶配靠近三十万,到了澳大利亚,一张新皮一贴,很可能30万人民币起步,甚至不排除一路往高冲。问题就来了——为啥中国车到外边反而卖得更贵?

真说起来,这里边东西多得很,税费、运输、认证、售后全都加码,而且澳洲的人力、仓储、保险都比国内贵老鼻子了。再带个人民币汇率波动,羊毛出在羊身上,钱多了自然售价也就高。还有就是,你在澳大利亚卖车,没国内那体系化的铺货、连锁汽修和媒体矩阵,品牌溢价搞不上去,只能硬顶住成本砸出来。

可是贵了就肯定卖不出去吗?还真不好说。澳洲同级别对手是丰田Kluger混动、起亚索兰托PHEV,这两款可是地头蛇,牌子响、保值率高,售后方便,口碑摆那儿。你唐L(海狮8)虽说更大气,配置也豪华,价格比他们还高一截,那澳洲人凭啥得买你?你是比亚迪,不是宝马奔驰,再豪华他们未必买账。

那有啥机会呢?说白了,就拼一个新鲜、科技感和华人群体带的人气。你别看澳洲本地人嘴上老揶揄国产车,其实那边留学生移民早已经习惯用国产手机、穿国产品牌。汽车这玩意儿,也许还兴起一阵国潮。再加上唐L/海狮8外观和尺寸真的唬人,年轻人图个新潮炫酷,预算够的可能还真会心动。

不过,能不能火,最后看的是售后和耐用性。说到底,卖车不是“一锤子买卖”。你出了问题到底能不能修,配件到不到位,服务跟不跟得上,这才是渠道和品牌决定成败的地方。国内这种事吵过无数次,出了国只会被放大一百倍。

比亚迪唐L换名出海,配置减少,澳洲售价更高-有驾
比亚迪唐L换名出海,配置减少,澳洲售价更高-有驾

我自己琢磨,比亚迪“换名出海”的路子,如果能把国内的性价比和新鲜感兜牢,再在售后上下点真功夫,倒是有希望闯出点名堂。但你要是指望一招鲜吃遍天,品牌认知和用户信任一时半会补不上,销量很容易昙花一现。

你看前几年,咱手机刚冲出来时,国外市场就把咱包装成“小米为平价”“华为为高端”,一样套路。最后拼的是产品力,但更拼售后、用户习惯和“用着随手”的体验。有些品牌出来猛几年就凉了,就是因为后劲不足,维护体系没跟上。

比亚迪唐L换名出海,配置减少,澳洲售价更高-有驾

而咱们中国车的崛起,本质不是靠堆配置、绕开专利、价格战,而是得真做出点用户信心,让别人打心里服气。这种事情需要时间,靠改一个名字,讲几个“龙狮故事”,可没那么简单。

比亚迪唐L换名出海,配置减少,澳洲售价更高-有驾

另外,我还想问,既然比亚迪能做到海外版比国内贵不少,但配置还减点,那国产“卷王”是不是也考虑一下别把国内车主当冤大头,玩那么多花样减配?如果说海外能接受“够用就好”,是不是国内高标配也是打了价格牌,反而让消费者掉进了看谁花样多的内卷陷阱?换句话说,到底是我们太计较花里胡哨,还是比亚迪和其他车企在不同市场都各有策略,各玩各的套路?

最后让我再问问大家:你要是在澳洲,花30来万人民币买个“海狮8”,少了两个激光雷达,自动驾驶仅剩L2,你图啥?买个新鲜感还是攒个人生第一辆中国SUV的体验?还是你压根不在意配置,反正好开就得?

说到底,全球化时代,产品本地化、个性化是正路,“一车换皮多卖钱”不稀奇,关键是别把消费者当傻子,玩套路被看穿,信誉就要折损。比亚迪是该感谢国内市场给了练兵场,但想在海外成气候,还靠“名字+价格+大屏”那一套,恐怕还得慢慢修炼。

你咋看?比亚迪这路子,你买账不买账?国际市场真有一天成了国产大战主场,我觉得就精彩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