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上,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理事长罗军表示,未来两年内,千米以下空域管理权限将逐步下放至地级市。这一政策变动意味着地方政府在低空资源调配上获得更大自主权,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与此同时,罗军透露,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今年下半年将密集试飞,2027年有望在部分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实现商业化运营,市民或能坐上空中出租车出行。
之前低空空域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地级市在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测试和运营中受限较多。权限下放后,地方政府可自主规划低空航线、审批飞行活动,大幅缩短项目落地周期。例如,深圳、杭州等城市已率先布局低空物流、空中交通试点,权限下放将助力其更快打通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成熟。
作为低空经济核心载体,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被视为解决城市拥堵的关键技术。罗军透露,今年下半年起,多家企业将在指定空域开展密集试飞,重点测试飞行安全性、续航能力及噪音控制。可能到2027年,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将率先开通商业化航线,我们通过手机预约即可体验打飞的上下班。
这次论坛最吸睛的还是eVTOL。
这种飞行器不用跑道,直接垂直起飞,被称作“空中出租车”。2027年四五家eVTOL企业将获适航证,2030年国内至少诞生100多家eVTOL企业,行业迎来爆发期。
过去,eVTOL企业想量产飞行器,必须拿到适航证(AC)和运营合格证(OC)。但这两个门槛极高,涉及安全性、噪音、续航等数百项测试。《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指出,2027年起,相关部门将逐步放宽审批流程,预计每年至少有四五家企业能通过认证。到2030年,我国将至少诞生100多家eVTOL生产企业和研发企业,行业整体上将进入爆发阶段,同时行业洗牌也将同步开始。
低空经济不只是交通工具升级。未来城市可能形成“地面+空中”立体交通网,快递无人机半小时送到家,急救飞行器几分钟抵达灾区,堵车难题也能靠空中航线缓解。比如杭州曾试飞无人机送急救血包,30分钟完成原本需要2小时的地面运输。如果eVTOL普及,这类场景将成为日常。
不过,也有人认为空中飞行器增多,如何避免空中堵车?
万一出事故,责任谁来担?
还有,普通人能接受头顶飞满飞行器吗?
噪音、隐私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都是接下来要啃的硬骨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