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17年合资大厂也难逃关闭。
作者 | 阿超
编辑 | 新势能
两起裁撤事件,折射传统车企的中国转型焦虑。
2025年7月初,中国汽车行业几乎同时迎来了两起重磅人事调整与工厂关停消息:
一则是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裁员计划正式落地;另一则是上汽大众南京工厂在运营17年后正式关停,3000名员工面临转岗、外派或补偿离职。
凸显传统车企在新时代竞争格局下的艰难转型抉择。
01.
沃尔沃CEO回归,裁员蔓延至中国区
中国经济网最新消息显示,截至7月2日,沃尔沃中国区用三天时间完成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共计裁员283人,占其在华员工总数的3.5%。
这一动作,意味着沃尔沃5月公布的全球裁员3000人计划,已快速延伸至中国。作为吉利控股下的首个全球化成功案例,沃尔沃中国区的此次“瘦身”不仅引发行业关注,更凸显传统车企在新时代竞争格局下的艰难转型抉择。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轮裁员主要集中在研发、工程制造、采购和支持部门,核心岗位成为调整重点。员工补偿方案按照“工作年限N + 3个月工资”发放,这一标准在业内属于中上水平,显示出沃尔沃在成本控制与员工安置间的谨慎平衡。
🔺沃尔沃中国
不同部门的裁员比例不一,从10%至70%不等。员工普遍在6月30日至7月2日期间完成谈话和手续流程,整体推进迅速而低调,部分员工甚至形容为“一场静默的效率革命”。
虽然裁员操作仅历时三天,但关于沃尔沃裁员的消息在行业内已“预热”多时。早在5月26日,沃尔沃便在全球发布公告,计划裁员约3000人,占白领员工总数的15%,其中约1200人位于瑞典本土,其余分布在全球各大市场。
裁员背后,是沃尔沃在华经营状况持续承压的现实。今年一季度,沃尔沃全球销量同比下降6%,其中中国市场表现最为疲软,同比大跌12%,跌破4万辆,创下五年来新低。
🔺沃尔沃EX30
更令人担忧的是利润端的收缩。今年第一季度,沃尔沃营业利润同比暴跌59.5%,仅为19亿瑞典克朗(约14.3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市场的持续萎靡正是其中的主要拖累因素之一。
在新能源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沃尔沃推出的EX30与EM90两款车型均未达到市场预期。数据显示,EX30前五个月仅售出459辆,EM90甚至不足200辆。这一成绩与其早期制定的电动化战略形成鲜明反差。
为应对销量危机,沃尔沃开启激进降价:XC60、S90、XC90等多款车型降幅达10万元以上,经销商终端价格更是“腰斩”,短期刺激虽带来一定销量回暖,但也进一步稀释品牌价值,陷入“价格换量、量价齐伤”的两难境地。
🔺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
面对多重挑战,沃尔沃于4月请回74岁的老将汉肯·塞缪尔森再度出任全球CEO,其上任后的第一项重大决策即是实施“节约180亿瑞典克朗”的全球成本重组计划。
这一举措被解读为吉利收购沃尔沃15年来首次大规模裁员,也是沃尔沃全球转型战略的关键一步。相比欧洲和北美市场的稳健增长,中国区的“先动手”或是在尝试通过组织扁平化、架构精简来扭转颓势。
02.
上汽大众南京工厂谢幕:
17年落幕,3000人何去何从?
7月1日,上汽大众南京工厂正式关闭的消息传出。这家自2008年挂牌运营、年产能36万辆的合资车企基地,在中国市场曾见证上汽大众帕萨特、斯柯达等经典车型的辉煌。如今却悄然走向谢幕。
🔺上汽大众南京工厂
据知情人士透露,工厂在关停前通过非公开问卷调查员工意愿,提供四种安置方式:包括海外调派、内退、转岗至仪征工厂,以及“N+1”补偿解除合同。虽然名义上选择自由,但在现实压力下,大批员工不得不面临被迫离开原有岗位的局面。
更早之前,关于该工厂关闭的传言早已有之。2024年初设备开始迁移,6月官方确认裁撤计划,并明确工厂将于年内彻底停产。
而从数据看,问题并不难解读:2023年上汽大众销量120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六成;2024年更降至114.9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4.8%。
在电动车快速增长、传统燃油车消费持续收缩的今天,维持一座大型燃油车工厂的意义正在迅速消失。
03.
结语:车圈降本形势依旧严峻
当前国内外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车企外部风险增加,不得已采取更加谨慎、保守的经营策略。
此外,中国本土电动车制造商凭借完善的供应链与规模优势快速扩张,压低价格,挤压了传统外资品牌在华市场的利润空间与销量,使得车企大规模裁员降本。
内外部形势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变,车圈降本形势依旧严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