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电摩市场变天了,最近一份行业榜单刚出炉,长期霸榜的雅迪竟然滑到了第四名!今年1-8月雅迪电摩销量高达70.23万辆,明明是实打实的销量冠军,却在消费者喜爱度排行榜上连前三都没挤进去。
这种反差简直像考试总分第一的学生,却在“最受欢迎同学”评选中落选,销量冠军和口碑冠军,居然不是同一个品牌。
拿下第一的,是很多人没想到的五羊本田。这个广汽和本田的合资品牌,平时低调得像个技术宅,这次却靠燃油摩托车时代积累的制造功底,硬生生把电摩做成了“耐用代名词”。
排名第二的九号,简直就是科技控的狂欢。2012年才成立的品牌,靠智能系统直接弯道超车。 他们家2025年新旗舰远航家M3,塞进了3300W峰值功率电机,还配了汽车级的双通道ABS和TCS牵引力控制。用手机NFC一碰就解锁,大灯能自动感应光线明暗——这些功能放在几年前,可是连中端汽车都不一定标配。
这场排名战背后,其实是三大门派在抢地盘。 传统电动自行车出身的企业,比如雅迪、绿源,靠的是早些年铺开的渠道和性价比,在下沉市场卖得风生水起。
传统摩托车企业转型的,像五羊本田、春风动力,直接把燃油摩托的工艺标准搬过来,吸引了一批重视驾驶质感的老摩托党。 九号、小牛这类智能新势力,专攻年轻群体,用科技感打造差异化。
产品厮杀更是刺刀见红。 小牛今年推出的NX Pro,破天荒在万元级电摩上装了毫米波雷达,能实现盲区监测和后碰撞预警。
绿源则死磕“液冷电机”技术,号称保用10年。 台铃继续放大招,把“长续航”标签贴得牢牢的。
细分市场的数据更值得玩味。 五羊本田的用户里,超过六成是之前骑燃油摩托的;九号的买家平均年龄比行业年轻5岁,学生和互联网从业者特别多。
雅迪虽然丢了口碑排名,但在县城和乡镇市场,依然靠着3000元左右的实惠车型稳住基本盘。
2025年前8个月,国内电摩销量冲到213.94万辆,虽然和燃油摩托的1220.8万辆还有差距,但增长速度吓人。 销量前十的电摩厂商里,七家是电动自行车企业出身,传统摩企只占三席。
智能化成了最狠的竞争壁垒。九号的RideyGo!2.0系统能通过OTA远程升级,今天买个软件包,明天刹车手感就更顺滑。
小牛在APP里集成了社群骑行轨迹分享,硬是把通勤工具玩成了社交玩具。传统品牌也没闲着,春风动力推出的极核AE5,用悬浮式机甲设计吸睛,连钥匙都做成了星际飞船造型。
但技术狂欢背后,现实问题依旧尖锐。 电摩要上牌、考驾照,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时反而更谨慎了。 “既然都要走正规流程,干嘛不选个安全配置高的? ”
一位刚考完D照的女生坦言,她最终多花2000元选了带TCS的车型,“雨天防打滑比炫酷灯效实在多了。 ”
市场正在裂变成无数个平行宇宙。外卖小哥盯着一次电跑200公里的黑骑士,都市白领纠结九号M3的智能感应灯要不要选配,大学生攒钱想买小牛NX Pro的雷达安全套装,没有哪个品牌能通吃所有人群,排名变化的背后,其实是消费者用钱包投出的一张张细分选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