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购置税新政落地,续航百公里成硬指标
2025年深秋。汽车行业迎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享受税收优惠的门槛。2026年起。购置税减免政策将进入新阶段。技术标准全面升级。
纯电续航门槛大幅提升132%。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要求从43公里跃升至100公里。这意味着什么?近四成在售插混车型面临淘汰。行业洗牌即将开始。
01 政策拐点,从普惠到精挑细选
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正在转向。2024-2025年仍是免税期。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2026-2027年则进入减半征收阶段。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但真正关键的变化是技术门槛的提升。2026年1月1日起。享受减税政策的车型必须满足更严格的技术要求。
纯电动乘用车必须符合新国标GB 36980.1—2025的电能消耗量限值。简单说。就是百公里电耗要求更严格了。整体能耗标准较原第二阶段加严约11%。
插电混动车型面临三重考验。纯电续航不低于100公里。亏电油耗必须低于传统燃油车限值的70%-75%。满电状态下的电耗也有新标准。
这些变化传递明确信号。政策扶持正从“量”转向“质”。
02 混动市场,重新洗牌不可避免
插电混动市场将经历剧烈调整。数据显示。2025年1-9月。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约2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30.7%。
但目前市场上。约40%的插电混动车型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这些产品将在新政实施后面临退市风险。
车企已经行动起来。主流车型如问界M5增程版纯电续航230公里。比亚迪唐DM-i智驾版纯电续航175公里。理想L8的CLTC纯电续航225公里以上。这些产品符合新标准。
但那些续航在43-100公里之间的车型呢?它们只剩下最后的机会。2025年底前。清库促销将不可避免。
消费者会看到两种景象。一边是符合新标准的高端车型保持价格稳定。另一边是即将退市车型的优惠促销。
03 技术进化,政策背后的产业逻辑
新政背后是深刻的技术进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续驶里程不断提升是消费者购车选择的结果”。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插电混动车型。续航主要集中在100公里-200公里之间。250公里左右的车型也在大量推出。技术进步速度远超政策预期。
新国标GB 36980.1—2025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其核心变化是调整了整车质量拐点。由原750kg、2510kg调整为1090kg、2710kg。
这意味着什么?电能消耗量限值。基准质量1780kg下的限值要求总体较原第二阶段加严约11%。车企必须进一步提升能效。
新政还按车辆整备质量进行分档。2510kg以下和2510kg及以上车型适用不同标准。这避免因车身重导致能耗无法达标。更科学合理。
04 企业应对,淘汰赛与机遇并存
面对新政。车企需要快速反应。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认为。“新技术要求的提出。车企应该已有预期”。
但挑战不容小觑。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专家杨伟斌建议。“车企要按照能耗和距离的新技术标准。尽快进行车辆公告”。
最重要的是。不能依靠简单增加电池电量满足里程要求。而应加强研发。“通过提升‘三电’系统效率和整车集成技术。以同样的电量跑出更长的距离”。
行业将加速分化。崔东树分析。“严格的标准推动企业推出更高性能车型。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低能耗的需求”。优胜劣汰加速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对非汽柴油插混车型燃料消耗量不作要求。这为甲醇等替代燃料技术留下空间。鼓励技术多元化发展。
05 消费者指南,购车决策的新考量
对消费者而言。新政带来哪些影响?
2026年起购买新能源汽车。虽然不再免征购置税。但依然可以享受减半征收优惠。当前车辆购置税税率为10%。减半后实际税率为5%。
以购买30万元以下车型为例。消费者直接按5%税率缴税。与现在的免税相比。成本有所增加。但幅度有限。
但如果购买超过30万元的车型。情况不同。需缴纳车购税额为:按10%计税后减去1.5万元最高免税额。例如50万元车。需缴纳3.5万元税款(50万×10%-1.5万元)。
消费者购车时应重点关注车型是否符合新技术要求。2026年1月1日起。只有列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才能享受优惠。
建议消费者在购车前核实车型的纯电续航、能耗等参数。确保能持续享受政策红利。
06 产业前景,从量变到质变的分水岭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关键转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已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
市场规模扩大同时。政策引导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杨伟斌认为。“这次调整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能源车整体的技术水平”。
展望未来。到2030年。国内车市可能出现纯电、插混(含增程)、燃油三大动力形式乘用车各占30%的格局。多元化技术路线并存。
新政恰逢其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产品。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甜蜜成长后的成人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