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版:二线豪华车,败得蛮惨额
侬晓得伐,曾经在上海弄堂里走来走去,老觉得那些二线豪华品牌像是个“老油条”
哪晓得,眼下看起来,个场面就像是“老早的戏码”,早就落了幕
更要紧的是今年上半年,雷克萨斯的销量一下子就掉了一半,林肯直接跌了三成
凯迪拉克倒变成了通用在中国唯一还在“挣扎”的品牌
说实话,三年前还在市场上拼得热火朝天,转眼就变成了“甩卖场”,从“等车排队”到“打折甩货”
这背后,搞不好不是单纯的市场冷淡,像是整个行业都在搞一场大洗牌
中国的消费者,已经用真金白银在跟人间宣告:“我们不需要二线豪华车了,老派的那些玩意
” 【价格最直观:从“豪华象征”到“赔本卖”】 你侬晓得伐,这个市场里
捷豹XFL,从43.99万一下子掉到23.98万
差不多砸穿了中大型车的心理底线
雷克萨斯RX、凯迪拉克的CT5,还有林肯的航海家,个个都“自断手臂”,优惠动辄七八万
像是在坐滑梯一样往下滑
曾经那些“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眼下在经销商那里
反而把品牌的“金字招牌”都打烂了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像英菲尼迪QX50这种车,三年车龄残值不到40%,根本就像“理财黑洞”
消费者一边看着新车打骨折,一边算着二手车的贬值账
更别说,经销商们开始集体“背叛”了,80%以上的豪华品牌4S店都在亏本卖车
中升集团干脆砍掉了18家豪华店,转头投入华为智选门店
一位奔驰的经销商还跟我讲:“卖问界单车的毛利,从负2万变成正1.3万,回本速度快得像“火箭”
” 【定位迷失:夹心层被挤得喘不过气来】 侬看看,二线豪华品牌的尴尬不仅仅在价格
更多的还是“定位”出了麻烦
它们就像个夹心饼干,夹在上面奔驰宝马打价格战,下面又有国产新势力拼智驾拼性能
奔驰C级落地价才23万,宝马X3不到30万
直接把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的“地盘”都踩了个遍
一边...一边,国产的问界M7、理想L7、极氪001这种“新秀”,在智能化、续航、空间、成本上
已经全面碾压了“老派”豪华车
国产车不光技术更“卷”,还更懂中国人的“胃口”
问界M8,能听懂四川话,自己还能变道泊车,奔驰的MBUX系统还在慢悠悠等加载界面;再看看充电速度,800V快充已经普及了
德系“油改电”车型,在冬天还在“缩水”续航,真是“老金刚”了
眼下的新豪华定义,不是靠“进口标”就能糊弄过去
你看问界的M9,车长超过奔驰的GLS,价格却只要一半;理想L9、极氪001、飞凡R7这些名字,五年前还没人认得
现如今都成了“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网红”
新能源车的保养费用,比燃油豪车低了差不多67%,用起来“舒服”得很
体验感比那些“老牌子”强多了
更别说,消费者心态也变了
以前开BBA就像是“身份象征”,眼下开华为智选、理想、极氪
变成了“科技品味”的表现出来
90后消费观更直白:“买国产新能源,代表我懂车;买打折的豪车
”这不是“情绪化”,而是真实的“理性选择”
当保时捷销量被小米的SU7反超、捷豹XFL卖不过比亚迪汉,说明一个新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未来走向:三条路,谁能撑到弄到最后
这个局面,基本已经写在墙上了
未来三年,二线豪华品牌可能就剩下三条路:要么退出中国市场,要么变成“贴牌代工”
要么就只在小众市场“苟延残喘”
英菲尼迪、讴歌,早就“走了”,捷豹路虎在常熟的工厂也开始给奇瑞代工
林肯的日子可能也不远了
要是再不赶快补上“智能化”和“电动平台”的短板,像诺基亚那样“失宠”是板上钉钉的事
眼下的中国车市,已经变成了“技术+体验”主导的豪华时代,再好的过去
没有永远的贵族,只有跟不上时代的品牌
二线豪华的败退,既不是“偶然”
就是因为,它们不够“值钱”
曾经那个“豪华”,假如不能代表“时代”
就只能变成“过去的记忆”
▎附:数据和报道的参考来源
1. 凯迪拉克母公司通用汽车2025年财报数据 2.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2025年上半年销量数据 3. 《经济观察报》就...来说二线豪华品牌市场表现的报道 4. 《财新汽车》就...来说国产高端品牌崛起的分析文章 5. 各大车企官方公布的销售数据和经销商报价,额外补充了许多真实的市场局面 --- 侬看,阿拉觉得
未来那些“老牌子”要想在上海这块“热土”站稳脚跟,除了拼“技术”,还得搞点“生活味”——要不然
就真的是“老死在别人的碗里”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