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青岛保时捷女销冠被造黄谣”这事儿,我心里五味杂陈。一边是170台保时捷的惊人销量,一边是900多万播放量的恶意视频,这反差也太大了。一个能靠实力月月拿销冠的销售,凭啥要靠“陪睡”才能卖车? 这逻辑站得住脚吗?造谣的人,怕不是自己心里有鬼吧?
但话说回来,这位牟倩文小姐姐,业务能力确实顶呱呱。一年卖170台保时捷,平均下来一个月得卖出14台以上。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台保时捷就算按最低配算,也得六七十万起步,这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重大决策?她得有多强的沟通力、专业度和客户信任,才能把这么贵的车一台接一台地卖出去?这不是运气,这是实打实的能力支棱起来的结果。
可问题也出在这儿——她太想让大家知道她厉害了。直播里一句“很少有不是销冠的时候”,听着提气,但也容易让人“上头”之后“劝退”。你想啊,普通人努力点月入两三万就不错了,她一年光提成就可能几百万,还不低调点?高调本身不犯法,但在风口浪尖跳舞,就得防着被人扔石头。 她说“卖不到170台是种耻辱”,这话一出口,等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明年市场要是波动一下,销量稍微下滑,岂不是真有人要说“天塌了”?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是个买车的客户,走进保时捷展厅,看见一个天天上热搜的销售,你会怎么想?有人会觉得“这人靠谱,冠军水准”,也有人会嘀咕“是不是炒作?”、“会不会心不在焉忙着直播?”过度曝光,有时候反而削弱了专业感。 其他城市的销冠为啥默默无闻?人家懂得细水长流,不做昙花一现的“车界网红”。
再说了,保时捷本身是什么定位?那是不少人心中的“装逼利器”,也是很多人奋斗多年的“梦想之车”。买它的人,往往既看重品牌,也看重服务体验。一个销售太出名,客户反而容易产生距离感。你说她是真心爱车,还是只想当网红?这种质疑一旦出现,哪怕没根据,也会影响口碑。
当然,造谣者更是离谱到让人“气的蹦起来”。没有证据就说别人靠身体换订单,这种下三滥手段,不只是对女性的侮辱,更是对整个汽车行业从业者的抹黑。一个靠专业吃饭的销售,被泼这种脏水,换谁不崩溃? 报警是对的,必须追责到底。900多万的播放量,如果属实,平台也该担责,不能让恶意流量肆意横行。
但反过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她的高调确实给了谣言可乘之机。你要宣传业绩,发个朋友圈、拍个短视频庆祝一下,大家都能理解。可动不动就说“耻辱”、“从来都是第一”,这就有点“走路摇头晃脑”过头了。真正的大佬,往往是笑着递名片,而不是举着喇叭喊“我最强”。
其实,她完全可以换种方式“出圈”。比如分享一些真实的购车故事,聊聊客户为什么选保时捷,分析不同车型的使用场景,甚至做点汽车知识科普。这样既能展示专业,又能建立信任,还能避免成为八卦焦点。现在的模式,更像是把“销冠”当成一次性消费品来炒,长远看,未必划算。
你看看隔壁特斯拉的销售,或者雷克萨斯的顾问,哪个天天直播说自己卖了多少台?人家靠的是客户转介绍、口碑积累。真正的“国民神车”不是靠主播喊出来的,而是靠一辆辆车在路上跑出来的。 牟倩文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她可能忘了:销售的本质是服务,不是秀场。
所以你看,这件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两个极端:一边是毫无底线的网络暴力,必须严惩;另一边是过于张扬的自我营销,值得反思。她不需要低头,但可以稍微收一点锋芒。 实力在那儿摆着,时间久了,自然有人认可。
最后我想问一句:这样的销售,你会愿意找她买车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平衡“展示实力”和“保持低调”?你喜欢那种默默做事的“老咕噜棒子”,还是喜欢这种话题拉满的“出片利器”?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