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事儿,特别有意思,长沙万家丽请了亚洲小姐冠军吴春怡去搞车展,主题叫“美学新视角”。我看到这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车圈真的卷到不务正业了。当一个行业开始不聊技术,不聊参数,开始跟你聊“美学”,聊“家居共鸣”,聊“国潮纹样”的时候,你就要明白,这不是产业升级,这是心态崩了之后的一种大型行为艺术。
讲真,这操作属于典型的“不装了,摊牌了”。以前卖车,大家还假装自己是理工男,聊的是发动机热效率,是零百加速,是扭矩平台,虽然大部分消费者也听不懂,但起码姿态是硬核的。现在呢?直接把理工男的桌子掀了,请来一个美学老师,告诉你这台浅色系的车,搭配你家的原木家具,会显得“通透”。
通透。
你看这个词,多么玄学,多么灵性。它直接绕过了你大脑里负责计算性价比的那块区域,精准地轰炸了你负责感受小布尔乔亚情调的那片神经元。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给你装修灵魂。传统4S店的销售还在跟你掰扯“我们这款车比竞品多了两个气囊”,人家万家丽直接把冠军请过来,告诉你“亲,你买的不是车,是生活方式的延伸,是你审美品位的压缩毛巾,一泡就开”。
就问你怕不怕?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掀桌子式竞争。在当下的汽车市场这个黑暗森林里,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最好的防御不是造一艘更强的飞船,而是直接把对方的恒星给爆了。价格战是爆物理恒星,属于硬杀伤;而万家丽这种搞法,是直接引爆你脑子里的概念恒星,属于魔法攻击。当友商还在纠结怎么把车价再降三千块的时候,人家已经不跟你玩这个游戏了。人家创造了一个新的次元,在这个次元里,车的价值不取决于它能跑多快,而取决于它跟你家沙发颜色搭不搭。
这叫什么?这就叫“道诡异仙”,你用法术,我直接请神上身,大家都不在一个规则里玩了,看谁先疯。
我试着构建一个场景。一个传统的汽车销售,从业十年,熟背所有车型的参数,能把扭力梁和多连杆的区别讲得比大学教授还明白。他信心满满地来到万家丽,想看看对手在搞什么鬼。然后他看到了吴春怡老师,指着一台车说“细节处的呼应最能体现美学巧思”。那一瞬间,这位销售大哥的世界观会直接崩塌。他脑子里所有的马力、扭矩、功率,瞬间变成了一堆乱码。他会感觉自己像个闯进了魔法学院的麻瓜,周围的人都在聊咒语,只有他还在研究物理定律。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说好的技术是唯一衡量标准呢?怎么你们地球人开始拼谁的PPT做得好看了?
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年特斯拉的中年人,对这种“玄学”打法是深有体会的。当年为什么买特斯拉?真的是因为它自动驾驶牛逼吗?真的是因为它环保吗?是,但不全是。更核心的是,它代表了一种“信仰”。开特斯拉,就好像给自己的脑门上贴了个标签,上面写着“科技、极简、未来”。这种感觉,跟今天在万家丽,听完美学课,觉得自己“品味高雅”的消费者,心态上是完全互通的。
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吹过的牛逼,而万家丽这波操作,是想给所有在它这里卖的车,都镀上一层“美学”的金。这层金,就是品牌的玄学光环。它让你觉得,在这里买车,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堆钢铁和零件,还得到了一种“认证”,一种“懂生活”的身份牌。
所以,你看,现场那些阿姨都主动参与什么“美学搭配”小游戏,是真的因为她们对车载饰品有研究吗?不是。她们是在享受那种“被启蒙”的快感。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马杀鸡。我敢说,就算吴春怡老师说这车配个痰盂最好看,她们也会觉得“诶,好像是这个道理哦,这叫反差美”。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儿我自己都笑了,把一个商业活动解构成修仙渡劫,可能只有我们这种魔怔人干得出来。
当然,光有玄学是不够的。玄学是开胃菜,是让你放松警惕的迷魂汤。真正让你掏钱的,永远是最后那一刀。朋友看中的车,比外面便宜近两万。
看到没,这才是图穷匕见。
前面所有的美学铺垫、场景共鸣、冠军带逛,都是为了最后这一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万家丽这种玩法,就是先把餐厅装修成米其林三星,请来最顶级的侍酒师给你讲一个小时的红酒历史,最后给你端上来一盘十八块钱的拍黄瓜,但告诉你今天打折,只要九块九。你晕不晕?你肯定晕了。你觉得你占了天大的便宜,你用吃沙县的价格,享受了米其林的氛围。
这就是最骚的。它把价格战,包装成了一场美学盛宴。它让你在被收割的时候,还充满了智商上的优越感和审美上的愉悦感。别的降价,让你感觉是“消费降级”,这里的降价,让你感觉是“认知升级”后的必然结果。讲真,我那天中午就想去负一楼吃那个湘菜,结果排队人太多,最后吃了隔壁的汉堡王,有点亏。
所以,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同行看了也得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你跟它拼价格?它的场地是自己的,本身就有成本优势,而且它用“美学”给你来了一剂蒙汗药,让你对价格不那么敏感。你跟它拼美学?你一个卖车的,怎么跟一个商业综合体拼生活方式的理解?人家楼上就是家居城,楼下就是电影院,转身就是文化馆。人家卖的不是车,是一个“万家丽宇宙”的入场券。这帮人,真的不讲武德!
所以,万家麗名车展的成功,不是汽车的成功,也不是美学的成功,而是“场景”的成功。它告诉你,在未来,汽车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汽车本身。战场早就从产品参数,转移到了用户心智,转移到了生活场景的每一个缝隙里。谁能把车无缝地、甚至是有格调地塞进用户的日常生活里,谁就赢了。
至于这种“美学”是不是真的高级,这辆车是不是真的跟你家沙发很搭,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信了。
而让你信,就是这个时代,最牛逼、也最可怕的技术。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