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年头,摩托车市场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精彩,咱老百姓也算是看一场热闹。
你说以前买个本田的125踏板,怎么着也得一万一二吧?
现在直接干到9980元,还带着本田标,这谁看了不说一句“卷疯了”?
以前老想着合资大厂高高在上,价格坚挺得很,没想到有一天也开始跟国产品牌打价格战了。
这事儿要搁十年前你信么?
连本田都扛不住了,真不是咱们瞎说,这就是市场压力的真实写照。
先说说这个NPF125 CBS版,其实刚听到这价格我还以为广告打错了,结果一查,真就出来了。
你说一辆本田,卖到不到一万块,怎么想都觉得有点魔幻。
搁以前,这价格顶多能买个国产品牌的基础款,现在好了,直接买到带本田标的合资车,关键还不是贴牌,是人家正儿八经自营出来的。
本田这波操作,我觉得既是无奈也是精明。
无奈是什么?
实在是被市场给逼的,现在电动车又快又便宜,国产踏板新车层出不穷,配置一个比一个花哨,消费者的选择多了,合资品牌再不打点骨折价,估计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一天天缩水。
精明在哪?
你看本田这次虽然价格放下来了,但调调还在,品质控的标签没掉,品牌溢价还能吃一口,老用户、打工族、通勤党,哪个不乐意买账?
说到这车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外观方面,别看价格便宜,设计还是有点讲头。
你看那砂岩灰新配色,挺时尚的,前脸的LED大灯一亮,晚上回头率确实高。
不过说实话,尾灯那块“H”造型,到底是有点赶工的感觉,没啥创新,甚至有点偷懒。
不过骑车上路,谁在乎尾灯造型啊?
买这车的,多半就是冲着耐用、能装、省心去的,颜值只是顺带的事。
现在通勤的压力这么大,谁还天天琢磨摩托车长得多好看?
用着顺手,路上不掉链子,才是王道。
再说这车的储物空间,真心不错。
前置物箱够深,水、烟、钥匙都能塞,日常用着真方便。
座桶14.3升,放个头盔、雨衣正好,偶尔去超市买点菜,脚踏板上一堆,连后备箱都省了。
你说开四轮有时候还得找停车位,这车骑着钻小巷,买一堆菜都不嫌多。
关键是油箱5.7升,加满油能跑两三百公里,官方油耗2.05,日常通勤,一个礼拜不用加油,这是真的省心。
想想现在油价一天一个样,这车省油就等于省钱,油钱省下来的,月底还能多买点水果。
说到动力,本田的eSP发动机确实有点本事。
7千瓦的最大功率,同级别里算是能打的。
起步平顺、加速给力,不像有些便宜车一踩油门就抖,骑着真舒服。
还有自动启停,等红绿灯的时候发动机自动熄火,省油又安静,难得本田把这配置下放到这么便宜的车上。
还有一点,这车虽然极速官方写的90,实际骑八十多就有点飘,但说实话,城市骑行谁真飙车啊?
有这个表现,已经够用得很。
通勤、买菜、接送孩子,日常场景妥妥的。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刹车系统。
说真的,CBS联动刹车这东西,按理说安全性是加强了,雨天或者突然急刹确实不容易甩尾,能帮不少新手减少失误风险。
可是吧,眼瞅着都2025年了,前碟后鼓的配置,多少有点跟不上时代。
现在便宜电动车都碟刹了,合资大厂还用鼓刹,这说实话有点掉价。
这其实就是个成本取舍,咱消费者也知道,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本田也不是傻子,知道后轮空间有限,鼓刹更便宜还更耐用,维护简单不容易坏。
你要真给个后碟刹,这预算可真压不住。
其实鼓刹得不得说两句公道话。
你像大货车、客车到现在后轮还用鼓刹,为啥?
就是耐用、成本低、坏了好修。
125踏板车本来也不是给你飙车用的,日常用鼓刹够用。
况且,鼓刹结构简单,泥水、灰尘一冲就干净,坏了修一修也便宜。
你要真是天天骑,一年到头修车都不想进修理厂的,鼓刹省心是真省心。
所以说,鼓刹不是原罪,只是档次感不高。
但很多人也有新想法了,既然技术上没啥难度,为啥就不能标配碟刹呢?
说白了还是厂家省成本,多赚点是点。
可消费者也不是傻子,现在信息流通那么快,懂行的都看配置,能接受的就买,不合适的就换别家。
所以你看,国产品牌为了争市场,配置一个比一个卷,ABS、TCS这些高端配置都下放了,价格却还不贵。
本田呢,靠品牌、靠技术底子,还能稳一稳,但再不创新,迟早得被拍在沙滩上。
说到配置,这车其实还是有诚意的。
无钥匙启动、液晶仪表、脉冲点火,这些都有了,日常用挺方便。
再说本田自家标,做工、用料还是比联合标强点。
很多人买车不就图个放心么?
这钱花得值不值,有时候比的就是个心里踏实。
本田这些年在国内口碑还是在的,你要是习惯了日系摩托的风格,买这个应该不会失望。
不过这车也不是没毛病。
座椅偏硬,骑久了屁股难受,后减震过个减速带那简直是物理按摩,颠得人胃疼。
这就得点名本田了,既然都这么卷了,把这些小地方优化一下不难吧?
别天天想着省点小钱,这体验感拉胯了,用户可就不留情了。
国产品牌现在都学精了,做得越来越细,连座椅软硬、避震舒适度都琢磨得透透的。
本田要是还端着那套老思想,用户早晚得跑光。
再来说说这价格战的本质。
其实本质上是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倒逼企业让利。
以前合资品牌高高在上,觉得老百姓认品牌,怎么卖都能挣钱。
现在不一样了,大家信息透明了,配置一对比,价格一对比,手机下单、短视频看测评,谁还当冤大头?
所以合资车企也只能放下身段,割肉卖车。
消费者当然是最大受益者,钱花得更少,车骑得更好,谁不开心?
但也得说,这种价格战到底能持续多久,真不好说。
合资品牌利润被压到底,一轮两轮还能扛,时间一长没法维持质量,那可就成了杀鸡取卵。
你看现在有些国产品牌为了抢市场,已经开始亏本赚吆喝,长此以往,真的能坚持下去吗?
企业要活下去,质量、口碑、服务都得跟上,不能只靠低价。
消费者也得有点判断力,不能光看便宜,买回去用两年就掉链子,那才是真亏。
最后,咱们老百姓买车,最在意的其实还是实用性和性价比。
你说一万块不到买个本田踏板,日常通勤省心、省油,配置该有的也有,关键是后期保养便宜,坏了好修。
对于那些想要省心、省钱,又想要点小品质的普通人来说,这车确实有吸引力。
要说缺点也有,比如刹车配置还没跟上时代、舒适性一般,但你要是问这价位有更完美的吗?
好像也没有。
所以说,摩托车市场卷到今天,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
我们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品质、更多配置的好车,这才是市场该有的样子。
只是希望合资大厂在坚持降价的同时,也别丢了初心,品质和体验别掉队。
再回头说一遍,鼓刹到底能不能淘汰?
我觉得短时间内还得看需求。
毕竟对于大多数通勤用户来说,“够用”是第一位的。
有一天大家普遍都不满足于“够用”,而是要更高安全、更好体验的时候,厂商自然会跟上。
到那时候,市场的“风向标”可能就不是鼓刹和CBS,而是看谁能在万元档位做到配置和质量双优。
最后一句,咱普通人买车也别太纠结,适合自己、用得顺手最重要。
省钱、省心、靠谱,才是摩托车最大的“价值”。
你要问我,本田这波能不能成?
我看关键还是能不能把握住用户的“心气”——既要配置跟得上,又不能忘了老本行的耐用和省心。
厂商下场卷价格,对我们来说是实打实的好消息。
只要别降价降到把品质都丢了,那才是行业和消费者的双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