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3天变旧车"的魔幻剧情正在极氪车主群真实上演。8月13日2025款极氪001上市时,一位刚提2024款的车主在社交平台晒出购车发票:成交日期赫然写着8月10日。这不是个案,自2月2024款发布以来,半年内两次改款让极氪陷入品牌信任危机,更折射出新能源时代产品迭代的伦理困境。
事件回顾:极氪001现款售罄与老车主集体不满
2024年2月发布的2024款极氪001,在8月就被2025款取代。新款首发搭载极氪AIOS和浩瀚智驾2.0,智驾算力从48TOPS跃升至508TOPS,价格却下调1万元。这种"增配降价"的操作直接点燃老车主怒火,尤其是2024款车主发现,自己车型的Mobileye智驾方案与新款硬件完全不兼容。
极氪官方承认,2024款研发时未规划浩瀚智驾方案,直到极氪007验证该方案成功后才决定移植。这种"半路转向"的决策导致老车主无法通过硬件升级享受新功能,仅获得1万元购车抵用券补偿。更戏剧性的是,现款001在8月下旬突然宣布售罄,预售提前至9月23日,这种清库存速度在燃油车时代难以想象。
技术革命:电动化平台如何重构研发周期
传统燃油车3-5年的换代周期在SEA浩瀚架构面前显得笨拙。该平台通过域控制器替代传统ECU,使线束布局时间缩短70%。电池包采用标准化接口设计,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迭代可直接适配。英伟达Orin芯片的模块化部署,让算力升级如同更换电脑显卡。
这种"硬件即插即用"的特性带来两个颠覆:一是零部件数量从燃油车的3万个降至电动车的1万个,二是软件OTA与硬件预埋结合,理论上可实现"永不过时"。但极氪001的案例暴露出预埋硬件的局限性——当技术路线发生根本转变时,老架构可能完全无法兼容新系统。
市场博弈:快节奏迭代的双刃剑效应
消费者正在陷入"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的悖论。2025款001用户能以更低价格获得十倍智驾能力,但2024款车主面临资产快速贬值的焦虑。极氪CEO安聪慧坦言,改款是对市场反馈的快速响应,背后是智驾赛道白热化竞争的压力。
企业端的困境同样明显:小鹏G9、问界M7等竞品都在半年内完成重大升级,慢一步可能失去市场。但频繁改款会透支品牌信誉,极氪不得不推出"客户服务公约"等补救措施。这种"技术狂奔"与"用户信任"的平衡,成为所有新势力的必修课。
行业启示:重构用户权益保护体系
欧盟正在立法要求车企提供5年硬件升级服务,中国新能源市场也需要建立新的游戏规则。特斯拉的FSD硬件预埋、蔚来的电池灵活升级方案都值得借鉴,但更需要行业共识:当技术迭代周期短于产品使用周期时,如何定义合理的"技术保鲜期"?
极氪事件给行业敲响警钟:在颠覆传统的同时,新能源车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用户权益体系。毕竟,当车主们开始计算"背刺概率"时,再炫酷的技术也难掩信任裂痕。这场关于速度与耐心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