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Electric E125倒闭,公司高价定价,配置虽高但不实用

说起Red Electric E125,咱先问问大家一句,200公里的续航,能跑能冲,表面上看着挺不错,是不是个“无敌小怪兽”?咱换句话说,现在在大街小巷你要是发个问:“哪款电动踏板车敢这么标续航、敢把动力堆满?”估计没几个能抬头和它叫板。但是,好东西为啥卖不出去?更狠的是,这车一上线,牌没打成,公司直接倒闭清算,这到底是为啥?

先别光看参数。200公里这种续航搁谁嘴里都不弱,再拿11kW的电机和560Nm的轮上扭矩、120公里的极速一说,爱摩托、爱电动的难免要咂摸咂摸嘴,说句“这玩意儿真能整!”那配置给的也不像闹着玩的,四块大电池、全三星;14寸轮圈、前后碟刹还拉上ABS;7寸TFT智能仪表、联网App一应俱全;GPS定位、NFC卡片启动、事故报警……你能想到的高端配置都往里头填。

但问题在这儿:你造一台“想要什么有什么”的产品,并不能保证它能卖得火。道理特简单,啥都给谁都行——可咱得问一句:它到底卖给谁?

这个E125的定价,8990欧元,折合咱中国钱就是7.6万块一个,你说这步子迈得大不大?咱摊开手说句良心话,法国、德国这些欧洲地儿,电动车价格本来就比咱高。但即便这样,别人本地品牌的同级车,价格依然能压下去,比它便宜不少。你说老百姓凭啥买你的,不买别人的?

可能E125想赌一个:拼技术、拼性能总能拼出个未来。可问题来了,用户真关心吗?落到实处,一个通勤用的两轮电动车,咱们要的是啥?是要极速能跑120、一脚拉爆路面,还是要续航里程的最后10公里?咱问个狠的,日常骑这玩意的,还真有几个人能全程用到它那些极限参数?电池给你放成四大块、座椅底下塞塞、边盖那儿藏一藏,最后实际用下来,它的体积与重量,是不是又变得“累赘”了?推到电梯口、挪到储藏间,你感受过那种“搬砖”的快乐没有?

再说定价,9000欧买个踏板摩托,决定权还真不是靠“技术参数”砸出来的。欧洲这么多品牌,咱先不讲别的,消费者都不是冤大头。对欧洲本地老百姓来说,虽然电动车补贴比咱高,换算下来价格比国内出得去,但合家欢买一台日用通勤,七八千欧已经能买到成熟好用的两轮、甚至不错的燃油踏板了。况且,人的消费心理根上就讲究“物有所值”,你性能高归高,买单的钱和我得着的爽,没有线性对应,那不还是不行吗?

再看看咱们身边的用车实际——敢问在“200公里续航”前面,有多少人一个礼拜能跑大于100公里?上班下班10公里来回,撑死一礼拜也才五六十公里,大部分人根本不在那极限里兜圈子。你硬把电池做大,未必换来口碑,只招了个价格贵和电池更换维护费用高的板子。你本来想研究个宝贝,结果推销出个鸡肋,这种尴尬倒是真的。

谈创新不难,但创新不是脱离地气的折腾。你想走高性能,甩出极致体验尊重梦想,但买单的却不是极客群体,而是一天天街头巷尾骑车赶班的工薪族。他们要的是什么?是实用、是经济、是可靠,甚至于维修方便最要命。至于七寸大盘、全能联网,最后大部分人怕不是一年都用不上一回。公司最初的野心是“将电动车的全部科技堆进一辆踏板”,但你把问题搞复杂了:当一个日常通勤工具被赋予太多炫技基因,用户转身就把它晾在橱窗里——牛归牛,买不起、用不上、不敢养。

而且别忘了,品牌力也是个大事。Red Electric虽然炒了不少新概念,但它自身品牌根基太薄。摩托市场不是一锤子买卖。你价格比别人高,配件维护、售后服务网络能不能跟上?故障了修车容易不容易?加之新能源车尤其电动车,后期换电池一笔不小的开销,这可靠性、后续成本的问号可比你手头工程师的参数还要吓人。

在商业世界,每一个产品都得思量两个问题:用户到底想要什么?我们能不能便宜、好用地满足这个需求?Red Electric在这一点上自己给自己下了绊子。它看起来是在勇敢创新,但实则把“用户价值”让位给“技术炫耀”,做出了个高价爆表却不实用的“好学生作业”。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公司自己“打脸”,不得不关门结算,所剩的技术和梦想只能当成经验教训,留给后来人。

技术创新是好事,没人否认;但创新没和市场接上地气儿,就是空中楼阁。有亮眼参数,有溜溜性能,但终极对抗没法解决老百姓“凭啥掏钱买你”这个根本问题。你可以引领趋势,但你能舍得利润赚用户笑脸,才能换来持久的市场信任。

说到底,谁不想骑个性价比爆棚的电动车?但只要你出价只给极少数人玩得起,这新东西就注定进不了寻常百姓家——科技在炫,百姓在看,钱包千金难买心头舒坦。Red Electric E125的倒下,不是技术沦陷,是产品与需求彻底失联,无线相连、无人买单。

回头想想,摩托圈子、汽车圈子到处都有类似故事。咱中国多少“新势力”车刚一出来时候天花乱坠,拿钱砸科技、提理念、讲智能——结果剩下来能落地成为“人民好车”的没几个。大家好好对比下身边卖得好的款型,有几个靠参数堆死对手的?反而是那些价格合适、麻烦少、零件齐、售后不愁的,天天被老百姓嗑着。哪怕性能不上天入地,那才是真的“走进人心”。

以后再有创业者想跳出来“改变世界”,建议先去菜市场看看,见见上午骑摩托大妈到底在乎啥,那才是真正的市场温度计。产品语言得和顾客同频共振,别光在白板上画圈模拟“爆款路径”。行业内外也该记住:真正的创新不是拿几个数字压死人,而是让村口大爷都掏腰包愿意买。

Red Electric E125倒闭,公司高价定价,配置虽高但不实用-有驾
Red Electric E125倒闭,公司高价定价,配置虽高但不实用-有驾
Red Electric E125倒闭,公司高价定价,配置虽高但不实用-有驾

这个世界上“价格杀人”的案例实在太多了。有时候咱们技术宅喜欢堆料,把自己给圈晕了,结果底下人连脚都迈不上。Red Electric E125走了个极端,让所有人记住了一个教训:创新和实用之间隔着老百姓的账户余额,光有梦想没有市场,那只是创业书上的反面例子。到头来,产品不是属于研发的,而是属于用户的。如果不能跟广泛的用户生活深度捆绑,那技术再浪漫、梦想再丰满,也是孤芳自赏。

说白了,创新可以炫,但不能糊弄老百姓的钱包,更不能只当设计师的自嗨。市场需要能用、好用、敢维护的“实在家伙”,而非冷冰冰的参数清单。以此为鉴,以后甭管做啥,你想让产品火一把,记得先问问——“这东西真有人用得起吗?”

Red Electric E125倒闭,公司高价定价,配置虽高但不实用-有驾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