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底,国产新能源SUV的"顶流大战"迎来新高潮——极氪汽车旗下新车极氪9X正式上市,最狠的是甩出限时45.59万元起的置换价,还放话要"挑战问界M9"。
要知道问界M9可是华为和赛力斯联手打造的"国民豪车",2025年1月至5月累计交付约5.05万台,持续蝉联中国乘用车市场50万级销冠。
极氪9X这一波操作,妥妥是要"硬刚"啊!
官方宣传里反复强调一个关键词:全车搭载5个激光雷达,包括1颗520线长距激光雷达和4颗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可实现360°激光雷达全覆盖。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堆的装饰品,把智能驾驶的"天花板"又往上顶了一截。
那问题来了:极氪9X凭啥敢喊出挑战问界M9?
这5个激光雷达到底是噱头还是真本事?
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单纯拼价格、拼续航,进入到拼技术硬实力的新阶段。极氪9X选在这个时间节点正面挑战问界M9,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战略部署。
先把时间线捋清楚。2025年7月9日,极氪在杭州举办浩瀚-S架构暨极氪9X技术发布会,首次向外界展示这款全新旗舰SUV的技术底牌。这场发布会的核心内容不是外观设计有多炫酷,也不是续航能跑多远,而是反复强调一个关键词——5颗激光雷达全系标配。当时业内就有人嗅到不寻常的味道,这明显是冲着问界M9去的。
到了8月29日成都车展,极氪9X正式开启预售,推出Max版、Ultra版、Hyper版三款车型,预售价格分别为47.99万元起、49.99万元起、56.99万元起。这个价格区间跟问界M9几乎完全重叠,问界M9的售价区间是46.98万-56.98万元。极氪这是明摆着要在同一个价位段里"抢饭碗"。
9月29日晚上,极氪9X正式上市,官方零售价为46.59万-59.99万元,共推出Max版、Ultra版、Hyper版、曜黑版四个版型。而且还推出了超级置换权益,限时售价为45.59万-58.99万元。这个定价策略非常有意思,比问界M9稍微便宜一点点,但配置上却要更狠——全系标配5颗激光雷达,这在50万级SUV市场里可是独一份。
为什么极氪非要选问界M9当对手?这事儿得从市场格局说起。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问界M9在50万级新能源SUV市场里几乎没有对手,凭着华为的品牌背书和ADS智驾系统的口碑,稳稳占据销量榜首。消费者买这个价位的车,看重的不再是简单的空间大小或者动力强劲,而是智能化水平、驾驶辅助能力、整车的科技感。问界M9正好把这些需求都满足了,所以才能在豪华SUV市场站稳脚跟。
极氪看到了这个机会,也看到了问题。问界M9虽然强,但并非没有短板。比如它的激光雷达配置,2024款只有1颗前向激光雷达,到了2025款才升级到4颗,包括1颗前向192线激光雷达和3颗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这个配置在业内已经算顶尖,但极氪9X上了5颗,而且是1颗520线长距激光雷达配4颗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的组合。其中主雷达定制的RoboSense速腾聚创52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是目前性能最高的量产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
极氪还自研了4颗全球首款纵横全向固态激光雷达,要求横向扫描范围达150度,纵向感知达112度,最远探测距离达15米,共43个感知单元,相当于给车子装了一套360度无死角的"眼睛"。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楚: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迷信品牌,而是更看重实际的使用体验。问界M9能火,靠的是华为的技术实力和生态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没有空间容纳第二个、第三个玩家。极氪的策略就是用"硬件堆料"加"技术自研"的方式,在智能驾驶这个核心赛道上跟问界M9掰手腕。
更关键的是,极氪9X瞄准的用户群体非常精准。根据预售数据,极氪9X的潜在用户中,拥有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的占比达到七成以上。这些人不是第一次买车,他们对车的理解比普通消费者深得多,知道什么配置是真有用,什么是花架子。他们看重的是实际的驾驶辅助能力、底盘调校的扎实程度、整车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品牌溢价。
极氪9X这次的打法,其实是在赌一个趋势:未来的高端SUV市场,技术硬实力会比品牌光环更重要。问界M9有华为背书,但极氪有吉利集团几十年的造车经验,在底盘调校、隔音降噪、车身稳定性这些传统车企的强项上,极氪有自己的底气。再加上5颗激光雷达带来的智驾能力提升,极氪9X认为自己有资格在这个市场里分一杯羹。
当然,挑战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赢。问界M9在2025年1月至5月交付了约5.05万台,这个成绩不是靠营销噱头堆出来的,而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和用户口碑。极氪9X想要撼动这个位置,光靠配置表上的数字还不够,最终还得看实际的市场表现和用户反馈。但至少,极氪敢在这个时间点站出来"叫板",说明它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也愿意在技术研发上投入真金白银。
这场较量的结果如何,可能要等到2025年底才能看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极氪9X的出现,让50万级SUV市场变得更有看头了。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车企之间的竞争也会更激烈,最终受益的还是买车的人。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5个激光雷达"这个配置,可能会觉得这是车企又在玩参数游戏,用看起来唬人的数字来吸引眼球。但仔细研究极氪9X的激光雷达布局,会发现这套系统的设计逻辑跟市面上常见的方案完全不一样。
先说说激光雷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简单来说,它就像车子的"透视眼",通过发射激光束来实时测量周围物体的距离、形状和运动状态。相比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优势非常明显:摄像头容易受光线影响,大雾天、暴雨天或者夜间光线不足的时候,识别能力会大打折扣;毫米波雷达虽然不怕天气,但精度不够,很难准确识别障碍物的具体形状。激光雷达正好弥补了这两者的短板,既能在恶劣天气下稳定工作,又能提供厘米级的精度。
以前激光雷达主要用在百万级豪车上,成本太高,普通车型根本用不起。但最近几年技术进步了,成本降下来了,激光雷达开始在新能源车上普及。问界M9的2024款只装了1颗激光雷达,到了2025款升级到4颗,这已经是业内比较激进的配置了。结果极氪9X上了5颗,而且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有一套完整的布局逻辑。
极氪9X的5颗激光雷达是这样分工的:1颗520线长距激光雷达安装在车头,负责远距离探测,探测范围可以达到200米。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车速120公里每小时的情况下,系统有足够的时间提前发现前方的障碍物或者突发状况,给驾驶员或者自动驾驶系统留出充足的反应时间。
另外4颗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四个角,专门负责近距离和侧方的盲区覆盖。这样一来,车辆周围360度范围内,基本上没有感知死角。
这套系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跟极氪的"千里浩瀚H9智驾系统"是深度匹配的。极氪9X搭载了行业首发的双英伟达Thor-U芯片,总算力超过1400TOPS。这个算力水平意味着什么?它可以同时处理5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传回来的海量数据,实时构建出车辆周围的三维环境模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做出驾驶决策。
举个具体的例子。在城市道路上,前方有一辆车变道插进来,普通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方案,可能需要几百毫秒的时间才能识别出这是一辆车、它的速度是多少、它的行驶轨迹是什么。但有了激光雷达,这个识别过程可以缩短到几十毫秒,而且精度更高。系统不仅能判断出前方是一辆车,还能知道这辆车的具体尺寸、它跟本车的相对距离、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然后立刻做出刹车或者变道的决策。
再比如在雨天或者雾天,摄像头的识别能力会大幅下降,但激光雷达不受影响。极氪9X的5颗激光雷达,即使在能见度只有几十米的大雾天,依然能准确识别前方20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这对智能驾驶系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安全保障。
问界M9的4颗激光雷达配合华为的ADS 3.3智驾算法,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表现已经相当成熟。但4颗雷达的感知覆盖面相对有限,尤其是在一些复杂场景下,比如多车道环境、狭窄路段、地下车库,可能会出现感知盲区。极氪9X的5颗雷达,相当于在问界M9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层"双重保险"。
当然,激光雷达多了,对算法的要求也更高。5颗雷达同时工作,每秒产生的数据量是海量的,如果算法处理不过来,或者不同雷达之间的数据出现冲突,反而会影响系统的判断。极氪9X用双Thor-U芯片,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套芯片的算力足够强,可以实时融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保证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从技术角度看,极氪9X的5颗激光雷达配置,确实是目前量产车里最激进的方案之一。它不是简单的堆料,而是一套经过精心设计的感知系统。至于这套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如何,能不能真正发挥出优势,还需要等用户实际体验后才能下结论。但至少从硬件配置来看,极氪9X在智能驾驶这个赛道上,已经做到了"武装到牙齿"。
表面上看,极氪9X是在跟问界M9抢市场份额,但往深了挖,这其实是国产新能源品牌在高端市场"技术突围"的一个缩影。这场较量的背后,藏着更深层的行业逻辑和市场变化。
问界M9能在50万级SUV市场站稳脚跟,靠的绝不仅仅是华为的品牌光环。它的成功有三个核心支柱:华为的技术背书、鸿蒙座舱的流畅体验、ADS智驾的高阶能力。
2025年1月至5月累计交付约5.05万台,持续蝉联50万级销冠,这个成绩在豪华SUV市场里已经相当亮眼。很多传统豪华品牌的同价位车型,销量都比不上问界M9。
但问界M9的优势,也恰恰是它的局限。华为虽然在智能驾驶和车机系统上有技术积累,但在传统造车领域,华为是"外来者",底盘调校、车身结构、隔音降噪这些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东西,不是短时间能追上的。问界M9的底盘由赛力斯负责,虽然经过华为的调教,但在一些老司机眼里,跟传统豪华品牌还是有差距。
极氪9X的优势正好在这里。吉利集团有几十年的造车经验,在底盘调校、NVH(噪音、振动、声振粗糙度)控制、车身刚性这些传统车企的强项上,积累非常深厚。极氪9X采用了全铝合金底盘,搭载闭式双腔空气悬架和48V主动稳定杆,这套组合在同级别车型里属于顶配。用户实际开起来能感受到什么?就是过颠簸路面的时候,车身更稳,路噪更小,转弯时的侧倾更少。
这些细节体验,可能在配置表上看不出来,但实际用车的时候差别明显。
除了底盘,极氪9X的动力系统也是一大亮点。它采用了全栈900V高压架构和三电机兆瓦级混动电驱,最大马力超过1400匹,综合功率1030千瓦。这个动力水平是什么概念?百公里加速可以做到3秒多,基本上跟超级跑车一个水平。虽然买SUV的人不会天天飙车,但强大的动力储备意味着更好的超车能力、更灵活的加速响应,在高速公路上并线或者超车的时候,心里会更有底。
续航方面,极氪9X搭载70kWh宁德时代混动专用电池,CLTC纯电续航达380公里,综合续航超过1000公里。更关键的是充电速度,依托900V高压架构,充电9分钟可以增加400公里续航。
这个充电效率基本上跟加油差不多了,彻底解决了长途出行的补能焦虑。
问界M9在续航和充电方面也不差,但极氪9X的优势在于"全面"。它不是在某一个单项上特别突出,而是在动力、续航、充电、底盘、智驾这几个维度上都做到了高水平,没有明显的短板。
再说回激光雷达这个核心卖点。问界M9的4颗激光雷达配合华为ADS 3.3智驾算法,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表现已经很成熟,即将升级到支持L3级自动驾驶的ADS 4.0。但极氪9X的5颗激光雷达加上双Thor-U芯片,理论上在感知覆盖范围和算力储备上都更有优势。尤其是在一些边缘场景,比如乡镇小路、没有标线的老旧道路、复杂的地下车库,更多的激光雷达意味着更全面的感知能力。
当然,智能驾驶不是硬件堆得越多就一定越好,算法的成熟度同样重要。华为的ADS系统经过了大量的路测和迭代,在算法层面已经相当成熟。极氪的千里浩瀚H9系统虽然硬件更强,但在算法积累和实际场景应对能力上,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极氪9X这次的定价策略也很有意思。限时45.59万起的价格,比问界M9便宜了1万多块,但配置却更丰富。对于那些预算在50万左右、想买一台智能化水平高、驾驶体验好的SUV的消费者来说,极氪9X的性价比优势比较明显。
但风险也是存在的。5颗激光雷达虽然提升了感知能力,但后期的维护成本会不会更高?如果其中一颗雷达出了问题,维修费用是多少?这些都是潜在的用户顾虑。
另外,智驾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大量的实际路测数据来验证。问界M9的ADS系统已经跑了上百万公里,积累了大量的真实场景数据。极氪9X的千里浩瀚H9系统虽然硬件更强,但在实际场景的应对能力上,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从市场策略来看,极氪9X瞄准的是"豪华车增换购用户"。根据预售数据,这些用户中有七成以上拥有5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型。他们不是第一次买车,对车的理解比普通消费者深得多,不会被简单的营销话术忽悠。他们看重的是实际的使用体验、长期的可靠性、品牌的服务能力。极氪想要打动这部分用户,光靠配置表上的数字还不够,最终还得看产品的实际表现和品牌的长期口碑。
但不管怎么说,极氪敢在这个时间点站出来"硬刚"问界M9,说明它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这场较量的最终结果如何,可能要等到2025年底才能看清楚。但至少,极氪9X的出现,让50万级SUV市场变得更有竞争力,消费者也有了更多选择。
极氪9X正式上市后,网上的讨论热度一直没降下来。除了两极化的评价,还有很多消费者在观望,他们关心的问题其实很实际,也很有代表性。
第一个高频问题就是:5个激光雷达会不会特别费电?续航会不会因此缩水?
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激光雷达是主动发射激光束来探测周围环境,听起来就像是个"电老虎"。但实际上,单个激光雷达的功耗大概在50到100瓦之间,相当于几个大灯的功率。5颗激光雷达全开,总功耗也就500瓦左右。对于一台整备质量超过2吨、电池容量70kWh的SUV来说,这点电耗真的微不足道。
有人算过一笔账,500瓦的功耗,按照极氪9X百公里15度电左右的能耗来算,激光雷达对续航的影响大概只有几个百分点的水平,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且现在的智能驾驶系统都有功率管理,不是所有场景下5颗雷达都会满负荷工作。比如在高速巡航的时候,侧方的雷达可以降低工作频率,只保留前向雷达全功率运行,这样能进一步降低能耗。
第二个问题更关键:没有华为加持,极氪的智驾真的能打得过问界M9吗?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智能驾驶的体验是个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但从客观条件来看,极氪9X的硬件配置确实更强。双Thor-U芯片的总算力超过1400TOPS,比问界M9的算力平台要高。5颗激光雷达的感知范围也更全面。但硬件只是基础,真正决定智驾体验的是算法。
问界M9的ADS 3.3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停车场这些常见场景下,表现稳定可靠。即将升级的ADS 4.0更是要支持L3级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在特定场景下,驾驶员甚至可以不用盯着路面。华为在智能驾驶算法上的积累,不是一两年能追上的。
极氪的千里浩瀚H9系统虽然硬件更强,但在算法成熟度上还需要时间去验证。5颗激光雷达提供的数据更丰富,理论上可以应对更复杂的场景,但如果算法处理不好,或者不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融合出现问题,反而会影响系统的判断。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还不好下结论,需要等更多用户实际体验后才能看清楚。
第三个问题是性价比。极氪9X限时45.59万起的价格,跟问界M9的入门版相比便宜了1万多块,但配置上更丰富。除了5颗激光雷达,极氪9X还标配了闭式双腔空气悬架、48V主动稳定杆、三电机混动系统、900V高压充电。
单看配置表,极氪9X的性价比确实高。
但问界M9的优势在于品牌和生态。华为的品牌号召力不用多说,鸿蒙座舱的生态体验也是一大卖点。手机跟车机之间可以无缝流转,这种体验对于华为手机用户来说,吸引力很大。而且问界M9在市场上已经卖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不少真实用户的口碑,这对于犹豫不决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所以选谁,还得看个人需求。如果你更看重硬件配置、动力性能、底盘调校这些传统车企的强项,而且对智驾系统的期待是"能用就行",那极氪9X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你是华为生态的用户,习惯了鸿蒙系统的流畅体验,而且更信任华为在智能驾驶上的技术积累,那问界M9可能更适合你。
还有一个问题是后期维护成本。5颗激光雷达虽然提升了感知能力,但如果其中一颗出了问题,维修费用会不会很贵?
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激光雷达不是易损件,正常使用基本上不会坏,但一旦出问题,更换成本确实不低。不过极氪官方给出了质保政策,核心三电系统和智驾硬件都有较长的质保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顾虑。
从市场反应来看,极氪9X上市13分钟大定突破10000台,这个成绩相当可观。订单量还不错,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很多豪华车增换购用户对它表现出了兴趣。这说明在这个价位段,消费者对于"技术硬实力"的认可度在提升,不再盲目追捧品牌光环。
结语:
极氪9X和问界M9的这场"对决",本质上是中国新能源品牌在高端市场"技术突围"的一个缩影。以前国产车拼的是价格,谁便宜谁就能占据市场。后来进入到拼配置的阶段,屏幕越来越大,续航越来越长,但核心技术还是依赖供应商。
现在不一样了,车企们开始拼真正的技术硬实力——自研芯片、自研算法、全栈自研的智驾系统。
极氪9X的5颗激光雷达,或许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