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2026款迈巴赫S480这车一出来,我就知道,大的要来了。不是什么技术革命,也不是什么价格屠杀,而是一种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叫“不装了,我摊牌了”。146.8万,买一辆迈巴赫,附赠一个为期三年的“智能驾驶体验包”。三年之后怎么办?对不起,想续费请先证明你的信仰。梅赛德斯这波操作,是想给自己的品牌金钟罩办一张“计次卡”,就问你魔幻不魔幻。
这事儿最逗的地方在于,它完美地误解了所有的人。它以为大家买迈巴赫是为了那个听起来很6的“领航辅助Max”,是为了那套能在五环上帮你扶着方向盘的AI。坏了菜了,大错特错。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根本不在特斯拉的FSD,也不在什么激光雷达或者高精地图。它的最终考场,永远是菜市场门口,那些神出鬼没、走位堪比道诡异仙的“老头乐”。你的AI能预判一个老大爷为了抢最后一把菠菜,突然一个回首掏式横穿马路吗?不能。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你看,所有脱离了老头乐的自动驾驶讨论,都是在扯淡。
那买迈巴赫的人图什么?我作为一个偶尔也需要穿上西装假装成功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他们图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社交任意门”。这扇门的作用,就是让你在某些场合,自动获得解释权和话语权。它是一个移动的神殿,供奉的是“实力”这个神。现在好了,奔驰告诉你,不好意思,你这个神殿的核心服务,三年后可能要扫码支付。这简直就是对一百多万现金的公开羞辱!这感觉就像你买了灭霸的无限手套,结果灭霸跳出来说,那个打响指的功能,是订阅制的,首年免费。这谁心态不崩?
所以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那个功能该不该收费。而是,奔驰,或者说迈巴赫,它“悟了”,但好像又没完全悟。它看到了新势力们靠软件赚钱眼红了,觉得“机你太美”,自己也得来一把子整活。但它没搞懂,新势力的用户买的是“科技玩具”,是“未来体验券”,他们本身就是互联网付费模式的原住民。而迈巴赫的用户,买的是“传承”,是“血统”,是“老子就是规矩”的玄学光环。你不能跟一个修仙的人讲科学,更不能跟一个买奢侈品的人讲性价比。这是信仰层面的亵渎。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送他一台迈巴赫,他可能还会嫌油钱贵。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迈巴赫这波操作,就是想把餐桌上的蜡烛也按根卖。它把自己从一个豪华图腾的缔造者,降维成了一个斤斤计较的包租婆。这就给了对手可乘之机。往下,奥迪A8L Horch版笑而不语,心说大哥你这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往上,宾利飞驰都懒得看一眼,因为人家玩的就不是一个规则。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防守不是降价,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迈巴赫这操作,不像掀桌子,更像是在自己的桌子上小心翼翼地刻了个“付费”的二维码。格局,一下子就小了。
讲真,我楼下那个天天占我车位的大爷,他的走位比所有自动驾驶的算法都诡异。我有时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你看,现实就是这么不讲道理。迈巴赫以为自己面对的挑战是科技,是电动化,其实它真正的挑战,是它自己越来越像一个普通的“公司”,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品牌”。它开始计算投入产出,开始试探用户底线,开始玩互联网公司那套“A/B测试”。当神开始怀疑自己,那离跌落神坛也就不远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迈巴赫和互联网公司放一起比,好像有点欺负人了。对,我是在欺负迈巴赫。因为它本可以体面地老去,或者轰轰烈烈地重生,但它偏偏选择了一种最拧巴的方式,一边强调自己的百年荣光,一边干着最没B格的事。
所以,迈巴赫的自动驾驶三年后会失效吗?答案是不重要。因为真正会失效的,是用户对“豪华”这两个字最后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它亲手打破了那个“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的神话。当然,也可能迈巴赫就是想筛选掉那些还在乎这点“小钱”的客户,这么一想,它的操作又好像是雷电法王在大气层。是是是,你说的都对。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