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大事,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搞了个大合作。8月15号他们宣布,小鹏要帮大众开发汽车的电子系统,而且不只是电动车,连燃油车都要用上。这事儿听着有点新鲜,毕竟以前都是外国车企带着中国品牌跑,现在居然反过来,中国车企开始输出技术了。
其实这事从去年就开始了。2023年7月,大众就投了小鹏7亿美元,占股差不多5%,说是要一起造纯电车。到2024年4月,合作范围又扩大了,小鹏负责给大众的电动车平台开发智能系统,计划2026年用上。现在更夸张,连大众在中国卖的燃油车都要用小鹏的技术,2027年开始全面覆盖。大众的老总贝瑞德说,这样能省成本,还能保持燃油车市场的优势。
以前中国车企总被说技术不行,得靠合资品牌撑着。现在小鹏能反过来给大众供货,说明咱们在电动车和智能化这块真有本事了。比如小鹏的自动驾驶系统,还有智能座舱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研发的。大众看中这点,可能觉得自研太费钱,直接买现成的更划算。
不过这事也有争议。有人担心大众会不会真的全盘接受小鹏的技术?毕竟大众是百年老店,供应链和生产体系都很成熟,突然换系统会不会出问题?还有知识产权的问题,万一技术泄露了怎么办?小鹏自己也在卖车,和大众合作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市场定位?比如小鹏G6这种车型,和大众的新车会不会撞车?
从销量看,小鹏确实干得不错。2025年1到7月卖了23万多台车,比去年多了两倍多,7月单月就卖了3万多台,创了新高。这说明消费者认可他们的技术。但问题也来了,小鹏现在要帮大众开发系统,精力会不会分散?他们自己的新车研发会不会受影响?
再想想以前,中国车企老被外国品牌压着打,合资车企赚大钱,自主品牌只能卖便宜车。现在像小鹏、比亚迪这些品牌,靠着电动车和智能技术翻身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人说,现在中国新能源车技术比全球领先5到10年,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看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大众反过来找小鹏合作,可能真有道理。
不过挑战也不少。比如欧洲那边对电动车补贴少了,还搞碳关税,中国车企出口会不会受影响?还有技术兼容性,小鹏的系统装到大众车上,会不会出现bug?比如导航不准、软件卡顿这些,到时候消费者会不会抱怨?
最让我好奇的是,以后大众的燃油车也能用上智能系统,比如语音控制空调、手机远程启动这些功能,这会不会让燃油车卖得更好?毕竟现在电动车虽然火,但很多人还是习惯油车。如果大众的燃油车也能像手机一样升级系统,那传统车企转型压力就小多了。
再对比下其他车企,比如蔚来在德国建厂,小米也要造车,感觉中国车企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像小鹏这样输出技术,另一条是直接在国外开店卖车。但能不能真在全球市场站住脚,还得看产品能不能打。
总之,这次合作挺有意思,说明中国车企不再是只会抄作业的学生了。不过技术输出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还得看接下来几年的实际效果。要是大众用小鹏的技术真做出又好又便宜的车,那全球汽车行业格局可能真要变天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