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台纯电超跑敢称第一?金港给了线索

“中国第一超跑”一脚油门轰在北京金港赛道上,问题也跟着来了:这四个字到底是顶在车头的桂冠,还是挂在嘴边的口号?一边是风驰电掣的赛道声浪,一边是围观群众的问号——我们真准备好从“看热闹”切换到“玩赛道”了吗?

为什么这台纯电超跑敢称第一?金港给了线索-有驾

8月22日,广汽昊铂把主题起得很有戏剧张力——“‘铂’光掠影·卓越共赏”,地点选在金港国际赛车场。被称作“中国第一超跑”的昊铂SSR亮相,姿态凌厉,气场拉满,京圈熟面孔和北京ICLC超跑俱乐部的玩家们齐聚,试驾环节安排得明明白白:先刹车再绕桩,漂移体验开胃,模拟器里热身,最后把整圈赛道交给你。全程由中国职业赛车手叶志成压阵当总指挥,专业味儿一下子就出来了。哔哩哔哩的百大up主王新竹在试乘后连连称刺激,性能给力;电影制片人陆国强、青年导演陆添也到了现场,从美学角度把车端详了个够。陆添直言他挑车很看尾部,这台车的贯穿尾灯、后扰流和腰线让他动心,饱满的造型把“好看”两个字拉得很满。更有嘉宾当场拍板下定,给了一个不拐弯的肯定。现场气氛热络,是真热,不是那种鼓掌喊口号的热。

如果只看阵仗,这场训练营不仅是“跑给你看”,更是“教你怎么跑”。多科目循序渐进,先把刹车、绕桩这些基础动作练扎实,再用漂移出租车给你上强刺激,模拟器练赖以成性的节奏,最后才放你去跑全赛道——这路数,像极了从“看车好看”到“把车玩转”的升级打怪。叶志成拔高了专业门槛,UP主和文娱圈的身影又把传播半径拉开,兼顾了“懂行的”和“看热闹的”。而“有人现场下单”的桥段,给这场面添了点烟火气:甭管你信不信,反正有人拿真金白银投了票。

为什么这台纯电超跑敢称第一?金港给了线索-有驾

把时间线拉长,昊铂SSR的出场并非一次性亮相。此前它先在被称为“中国版古德伍德”的金盏速度节露了脸,又去上海国际赛车场的F1赛道“打卡”,再到这次金港的训练营,三步走由“舞台表演”逐渐走向“参与型体验”。官方话术之外,有两件事值得掰开揉碎:第一,它是中国首款量产的纯电超跑,为此还建了超跑专属产线,这不是贴纸,是动生产组织的大工程;第二,围绕它重塑研发与产业链,被赋予了“打破西方技术垄断”的意义,野心不小。可“第一”的含金量从来不靠形容词堆砌,得经得住赛道的计时器、市场的发票和口碑的回头看。这也是为什么把玩家拉到赛道上,教会他如何刹车、如何入弯,比纯粹喊“我很快”更有说服力。

再说说审美。陆添强调他看重车尾,这话看似挑剔,实则戳在关键点上:超跑讲究的不只是零百加速,还是流线、比例、风洞细节。这台车用贯穿式尾灯和后扰流去讲速度感,侧腰的转折让肌肉感挺起胸,整体饱满不拖泥带水。你别小看“好看”,在一个追新、晒图的时代,审美是门槛也是门票。能让导演、UP主一起对外观点头,这说明它把“懂车的”和“懂镜头的”同时拿捏住了,传播效果自然就水到渠成。

为什么这台纯电超跑敢称第一?金港给了线索-有驾

绕不开的还是那句老话:性能不是一阵子,文化才是一辈子。今天的训练营科目看似只是“好玩”,背后其实在做文化基础设施。刹车、绕桩、模拟器,都是把车主的脚法、手法从马路思维拽回赛道规则;漂移“出租车”则让普通人用相对安全的方式体验极限,从“我看你飘”到“我知道为何能飘”。当赛道教育渗进来,“快”的定义才不再是直道地板油,而是“会快”“懂快”。这事儿别小对一个想培育本土超跑文化的品牌而言,训练营比发布会更见功夫。

把镜头拉回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像我身边老许一样,工作日挤地铁,周末开着家用电车去超市,超跑离生活远得像故宫屋檐上的兽。但技术是会“漏”的,还是好意义上的那种——今天你在赛道上看到的电驱响应、能量回收逻辑、制动配比,明天可能就出现在十几万的家用车上;今天有人在模拟器里学循迹,明天他可能在环路少一次胡同口的盲目并线。超跑是尖刀,尖刀砍过的方向,后来会成大道。对普通人来说,哪怕永远摸不到“顶”,也会享受到“顶尖技术的普惠”。

为什么这台纯电超跑敢称第一?金港给了线索-有驾

咱得实话实说,“中国第一超跑”这四个字好听,也最容易引来杠精:第一按什么算?量产?纯电?圈速?还是产线?在我这四个维度不能互相替代。SSR拿到“量产纯电超跑”的先行位置,建起专用产线,这是一个维度的第一;赛道层面,它从金盏速度节到上赛再到金港,把专业场景跑了一遍,这是另一个维度的沉淀。但“第一”不是终身制,电驱时代的王座也不是一次封顶。要稳住,就得在可靠性、热衰管理、赛道耐力、售后体系这些“拍不出短视频”的地方持续打磨。

更宏观一点昊铂SSR被寄望去“重塑研发、智造与产业链”,并“以电为翼,冲向全球,成为中国智造的新名片”。话不虚,也不轻松。走出去要解两道题:其一,产品硬功夫,尤其是极端工况的长期验证;其二,文化软实力,赛道活动、社群组织、改装生态、二手市场,这些生态拼起来,才叫“名片”。国内的路径已在铺:从速度节到F1赛道到金港训练营,一层层地把圈层、媒体、专业和大众织在一起。下一步,别急于在广告牌上立旗,更要在规则和社区里扎根。

为什么这台纯电超跑敢称第一?金港给了线索-有驾

有人问,这样的活动不还是精英的游戏?不全是。当专业教练站在赛道里讲入弯线,当UP主把刹车点拍成视频,当导演聊车尾的曲线,你会发现不同圈层的语言开始互通。赛道不再只是“有钱人的游乐场”,而是“有规矩的运动场”。你可以不买车,但你可以学规则;你未必上赛道,但你能知道“快”不是抢道。文化的改变往往就从这种“互相看得懂”开始。

回到今儿个的金港。那台车飞驰而过,留下的不只是尾灯的光带,还有一句带着野心的话:我们要拿一台纯电超跑做中国智造的代表。大话谁都会说,难的是年复一年把“训练营”做成“训练传统”,把“媒体试驾”养成“用户共创”,把“当场下定”的热血,熬成“口碑复购”的耐心。北京话讲,别光“造势”,还得“造事”。

为什么这台纯电超跑敢称第一?金港给了线索-有驾

写到这儿,问题丢给您各位:在你心里,“中国第一超跑”该怎么定义?是工厂的产线,是赛道的圈速,是市场的发票,还是车主笑着下赛道的那一刻?评论区见,别憋着,聊聊看法,也许下一次训练营,就多一个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