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途锐或将停产,继任车型难产,车迷或将告别

最近,在关心汽车的朋友圈子里,流传着一个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的消息:大众汽车旗下那款很特别的高端SUV,途锐,有可能在明年正式停产,并且很可能不会再有下一代车型了。

这就意味着,这款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的车型,或许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虽然大众官方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公告,但这类消息往往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通常都有一定的依据。

这个传闻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很多讨论,大家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大众途锐或将停产,继任车型难产,车迷或将告别-有驾

一款和保时捷卡宴、奥迪Q7同平台的好车,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呢?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先弄明白途锐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车。

很多人一看到它车头上挂着大众的标志,可能会习惯性地认为它和我们平时满大街看到的朗逸、帕萨特差不多,只是个头大一点而已。

要是这么想,那就真的小看它了。

实际上,途锐在大众家族里的地位非常特殊,可以说是大众品牌技术实力的一个标杆。

它诞生于大众集团最顶级的纵置发动机平台,也就是业内常说的MLB Evo平台。

这个平台可不简单,它基本上就是大众集团用来生产旗下各个豪华品牌高端SUV的“摇篮”。

比如说,大家熟知的保时捷卡宴、奥迪的Q7和Q8,甚至是更高级别的兰博基尼Urus和宾利添越,它们的核心底盘技术和架构,都和途锐有着非常近的血缘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途锐的“出身”可以说是相当高贵的,它是一款把豪华车的底子装进了大众车外壳里的产品。

大众途锐或将停产,继任车型难产,车迷或将告别-有驾

从2002年第一代途锐诞生开始,它就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综合实力在中大型SUV市场里独树一帜。

它有着宽敞的车内空间,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和豪华品牌一样的纵置发动机布局,这为它带来了更均衡的车身配重和更出色的操控基础。

再加上当时非常先进的四驱系统和空气悬挂,使得途锐既能在高速公路上提供轿车般的舒适和稳定,也能在野外的复杂路况下展现出强大的通过能力。

可以说,它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能型SUV。

当时,对于很多既懂车又比较低调务实的消费者来说,花比奥迪、保时捷少不少的钱,就能买到一台机械素质几乎相当的车,途锐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力很强的车,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一直不温不火,销量始终上不去。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品牌。

这和大众之前另一款高端轿车辉腾的遭遇非常相似。

在中国市场,汽车的品牌附加值往往非常重要。

大众途锐或将停产,继任车型难产,车迷或将告别-有驾

很多人买车,不仅是买一个交通工具,也是在买一个身份和社交的标签。

花五六十万甚至更多的钱,很多人会优先考虑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的一线豪华品牌,因为它们开出去更有“面子”。

而途锐虽然内在实力很强,但它毕竟挂着一个大众的标。

在很多人眼里,大众就是一个亲民的、大众化的品牌,花大价钱买一台大众,心理上总觉得有点不划算,这种品牌认知上的错位,极大地限制了途рей的销量。

如果说品牌问题是途锐一直以来的“老毛病”,那么来自大众内部的竞争,则给了它更直接的一击。

这个竞争者就是上汽大众生产的途昂。

途昂这款车,可以说是一款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产品。

它精准地抓住了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最看重的几个点:尺寸、空间和价格。

从外观上看,途昂的车身尺寸比途锐还要大上一圈,显得非常魁梧、有气势,这正中了很多追求“大车”的消费者的下怀。

大众途锐或将停产,继任车型难产,车迷或将告别-有驾

打开车门,途昂提供的七座布局,对于很多有家庭出行需求的用户来说,实用性非常强。

最关键的一点是价格。

国产的途昂,售价区间主要在三十到四十万,而纯进口的途锐,起步价就要五十多万。

虽然从驾驶感受、底盘质感、技术的先进性这些“内涵”层面来说,途昂和途锐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产品。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用户来说,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美”,远没有一个更大的车身、多出来的两个座位以及省下来的那十几二十万块钱来得实在。

因此,途昂凭借其巨大的性价比优势,在国内市场取得了非常好的销量,反过来也严重挤压了同品牌下定位更高、价格更贵的途锐的生存空间。

除了内部的压力,外部市场的剧烈变化更是让途锐这样的传统燃油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个变化,主要就是我们国家自主品牌的飞速崛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赛道上,国产车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现在,手握五六十万的购车预算,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变得空前广阔。

大众途锐或将停产,继任车型难产,车迷或将告别-有驾

理想、蔚来、问界等一系列新势力品牌,用全新的产品理念,重新定义了消费者对于“豪华”和“高端”的理解。

它们的产品,往往拥有比特斯拉还大的中控屏幕、车内可以配备冰箱和彩电、座椅的舒适度和功能性也做到了极致。

在智能化体验方面,无论是车机系统的流畅度、语音控制的智能化程度,还是日益成熟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都已经远远领先于途锐这一代的传统燃油车。

更让途锐感到难受的是,就连它过去引以为傲的动力性能和四驱能力,也正在被新时代的对手们超越。

电动机的输出特性是瞬间就能达到峰值扭矩,这使得很多电动或者混动SUV的零百加速时间能轻松跑进三四秒,那种迅猛的提速感受,是传统内燃机很难比拟的。

而在越野脱困能力上,一些国产的硬派混动SUV,通过电机对四个车轮进行更精准的动力分配,也展现出了非常强悍的实力。

在这些新对手面前,途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它过去所建立的价格优势——即用比一线豪华品牌更低的价格提供强大的产品力——已经被彻底打破。

国产新能源车用更低的价格,提供了更强的动力、更丰富的配置和全新的智能化体验,这让途锐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

大众途锐或将停产,继任车型难产,车迷或将告别-有驾

它既无法在品牌上和BBA竞争,也无法在性价比和科技感上与中国品牌抗衡。

最后,从大众集团自身的战略角度来看,放弃途锐也是一个符合商业逻辑的理性选择。

对于一个庞大的跨国企业来说,任何一款车型都必须服务于整体的商业利益。

如果一款车长期在主要市场表现不佳,不能贡献足够的销量和利润,那么被调整或砍掉就是早晚的事。

实际上,途锐早在2017年就已经退出了美国这个重要的市场。

如今,在它最重要的市场——中国,也面临着如此巨大的挑战,它的命运也就基本可以预见了。

对大众集团而言,它们并不需要途锐来支撑高端形象,因为这个任务已经由奥迪和保时捷出色地完成了。

而在大众品牌内部,有途昂这样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走量车型就足够了。

途锐的存在,变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成了一个比较边缘化的角色。

在当前全球汽车行业都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大众集团必然会把有限的资金和研发资源,集中投入到更有未来的新赛道上。

因此,削减一些表现不佳的传统燃油车产品线,是一种必然的“断臂求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