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车市拐点已至,行业洗牌加速

最近要是您关注汽车圈的新闻,肯定会觉得今年的成都车展有点儿意思,甚至可以说是透着一股邪门儿的劲儿。

这成都车展,在国内可是跟北京、上海、广州车展齐名的“四大天王”,过去那可是各大汽车品牌挤破了头也要来露一面的地方。

可今年呢,场馆里灯光倒是跟以前一样亮堂,但仔细一瞅,好家伙,好多熟悉的大牌子居然没来。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车市拐点已至,行业洗牌加速-有驾

粗略数数,得有二十三家,这里面不光有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这种平时只能在电影里看看的顶级奢华品牌,连捷豹路虎、雷克萨斯这些咱们身边常见的豪华车也玩起了“失踪”。

这一幕,就好像一场说好了的武林大会,结果像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这样的顶级高手,集体发了个朋友圈说“家里煤气没关,不去了”,你说奇不奇怪?

然而,这边的场子冷冷清清,另一边却是热火朝天,简直像两个世界。

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特别是比亚迪、长安、奇瑞这三位“大佬”,那叫一个豪横,直接把整个展馆最中心、位置最好的地方给占了。

尤其是比亚迪,那气势,直接包下了整整一个9号馆,把家里所有孩子,什么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还有新出的方程豹、高端的腾势和仰望,全都拉出来亮相,搞得跟自家开年会一样。

还有华为带着的一帮“兄弟”,什么问界、智界、享界,乌泱泱一大片,占了三千多平米,科技感拉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手机发布会开到车展来了。

小米汽车的展台前更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那队伍长的,让人怀疑是不是在排队领手机。

这种一边门可罗雀,一边人山人海的鲜明对比,活脱脱就是一幅中国汽车市场大变革的生动写照,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时代变了,牌桌上的规矩和玩家,都得换换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以前财大气粗、眼睛长在头顶上的豪华品牌,为啥突然就集体“抠门”了呢?

难道真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车市拐点已至,行业洗牌加速-有驾

这事儿咱们得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钱。

大家别以为办个车展就是把几台车开过去停那就完事了,这背后的开销大着呢。

在一个A级车展上弄个展台,跟在市中心黄金地段买房差不多,光是租金就不是个小数。

而且像保时捷这种品牌,它不能随便搭个棚子就算完事,那展台的设计、材料、灯光都得是顶级的,不然就掉了身价,这一下去又是几百万元。

再加上那些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一台的展车,从德国、英国运过来,路上的运输费、保险费就得几十万。

还有一大帮工作人员,从高管到销售再到模特,机票、酒店、吃喝拉撒,这一趟下来,一个品牌参加一次大型车展,花掉上千万元人民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过去市场好的时候,车不愁卖,这笔钱花出去,能换来更多的订单和关注度,叫“品牌投资”。

可现在呢?

整个汽车市场大环境都不太景气,很多合资品牌自己都过得紧巴巴的。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车市拐点已至,行业洗牌加速-有驾

就拿东风本田来说,今年前七个月在国内的销量跟去年比,直接少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还有神龙汽车旗下的标致和雪铁龙,更是惨淡,销量跌了快三成。

自己家米缸都快见底了,哪还有闲钱花上千万去参加一个“大派对”呢?

所以,他们不是不想来,是真觉得这钱花得不值当,用脚投票,干脆不来了,省点钱过冬要紧。

其次,是现在卖车的方式也变了。

搁在十年前,咱们普通老百姓想了解一台新车,除了看杂志,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车展。

但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你想看什么车,打开手机里的短视频软件,各种专业的汽车博主能把一台车从里到外给你讲得明明白白,甚至连发动机盖底下哪个螺丝拧得不好看都给你指出来,比你在现场人挤人看得清楚多了。

车企自己也想明白了,与其在车展上花大价钱,像撒胡椒面一样宣传,效果还不一定好,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搞点“精准打击”。

你看保时捷,现在直接在中国搞线上个性化定制,你想给车换个什么颜色的轮毂,配个什么材质的内饰,在网上下单就行,直接跟最有钱的那批客户对话,多高效。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车市拐点已至,行业洗牌加速-有驾

劳斯莱斯呢,就搞一些非常私密的线下小圈子活动,比如“幻影私享会”,请的都是真正的顶级富豪,这样既维护了品牌的神秘感和高级感,又能精准锁定客户。

有个雷克萨斯的经销商就私下算过一笔账:在车展上忙活好几天,平均下来找到一个真正想买车的客户,成本差不多要八千块钱;可要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准了人群去投广告,找到一个意向客户的成本可能连三千块都不到。

这笔账一算,谁还愿意当那个花钱多、效果差的“冤大头”呢?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整个市场的风向彻底变了。

过去咱们很多人买豪车,图的是什么?

很大程度上是个“面子”,是那个车标能给你带来的身份象征。

但现在,一方面是经济大环境让大家的消费越来越理智,不再盲目为了面子去花钱;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是咱们中国自己的新能源高端品牌,真的崛起了!

以前你要是手握一百万想买车,可能脑子里想的不是奔驰宝马就是保时捷。

可现在呢?

很多人会去看看比亚迪的仰望U8,去体验一下华为的问界M9。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车市拐点已至,行业洗牌加速-有驾

这些国产新贵,用强大的技术、酷炫的智能座舱和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硬生生地从那些传统豪华品牌手里抢走了大批客户。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今年上半年,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销量猛增了87%,而同样价位的传统燃油豪车销量却下滑了12%。

在百万级别的豪车市场,国产新能源车更是把传统豪强的市场份额挤压得不成样子,销量直接被“腰斩”,暴跌了53%。

这时候,国家政策还来了一记“助攻”,从今年7月份开始,进口豪车的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降到了90万,这意味着很多进口豪车的最终售价都要涨个十多万,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直接让很多原本在犹豫的买家彻底放弃了。

所以你看,这次成都车展这么多豪华品牌集体缺席,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来不来”的问题了,它背后反映的是整个中国汽车消费观念的颠覆性变化。

以前大家买车看重的是“品牌历史”、“百年传承”,但现在,一份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好不好用”的关注度,已经第一次超过了对“品牌历史悠不悠久”的关注。

说白了,人们现在更关心你的车机卡不卡、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自动驾驶靠不靠谱。

而这些,恰恰是咱们中国品牌的强项。

那些带着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基因的“新势力”,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告诉世界,什么才是新时代的“豪华”。

豪华不再仅仅是昂贵的真皮和实木,更是强大的算力、流畅的交互和丰富的应用生态。

成都车展上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其实就是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最真实的写照。

那些缺席的传统豪强,并不是要放弃中国这块大蛋糕,而是他们发现,用老一套的玩法已经行不通了,他们需要时间去思考怎么用新的方式来和中国消费者对话。

而那些高调参展的国产品牌,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未来的汽车战场,规则将由我们来定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