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么一出,让人一脸懵逼,业界巨头好像突然不灵了,这玩意儿发生在理想汽车身上,就是这么点事儿。
你望着那串二季度财报上的数字,会觉得,嗯,还行吧,没大失血啊,营收撑到302亿,净利润还有11亿,别说,纸面上真挺有底气。
只要不是资深财务高手,绝对会被吓得不轻。
可这年头别光看账面——营收其实掏空了一块,跟去年比,跌了4.5%,利润也就是苟延残喘,没见着啥起色。
最要命的,还不是净利润躺平——现金流崩掉了,经营活动净流出30亿,自由现金流负38亿,连去年只亏19亿都觉得怀念。
你说这是哪门子的健康财报啊。
谁说理想活得稳,可能得往前挤点眼泪才信得过。
其实咱也清楚,这场子可不止靠数据说话。
理想汽车的交付,怎么形容……踉踉跄跄吧。
8月只交了2.85万辆,连小鹏、零跑都沾光翻过去了。
小米刚挤进这行,赛道还窄,人家三万台根本就是起步,理想反倒往下跳水了。
这一对比,去年同月也能卖出4.8万台,哎呦一年而已,直接骨折,跌了40%多。
以前几乎能说是“白糖水撒满地”,现在苦涩得让人直皱眉。
你也别以为这就是倒霉事碰一次就算完,理想还排着队等着两场恶仗。
一边是老本行——5门6座大SUV那个市场,前面有乐道L90堵路,后头特斯拉Model Y L早盯上了。
听起来像是巷口饭馆生意,一堆名厨奔过来做菜,理想好比那家守着老方子,突然来了天生神厨,比拼的不光是味道了。
而后还更刺激——纯电领域,原本就是比亚迪一家独大,奇瑞、吉利虎视眈眈,蔚来小鹏早玩顺风局。
理想呢,纯粹新手,老司机都看着它“入坑”,未来能不能撑住,估计李想也不敢立flag。
账上现金确实多,一千亿趴着,感觉相当阔气。
有人笑说,钱够硬你还怕啥呢?
可现在就像你家有存款,但总买不到理想的未来。
理想这年头到底在弄啥,估计谁都闹不明白。
是李想真打算坐等风口再次吹过来?
你信,我还真有点怀疑。
说到破局,大家总爱讲“危机感能刺激天才”。
历史教科书那会儿,孙悟空随身揣着三根救命毫毛,该拔就拔,哪怕地府都没得怕。
理想汽车不是悟空,但李想也确实藏着几根“毫毛”,指不定闯过这一道坎。
那问题来了——这三根毫毛,究竟能不能拯救理想?
第一根毫毛啊,就是价格,价格这东西,业内懂的人才会痛。
理想之前靠高毛利臣服四方,走到今天反而掉坑里了。
市场卷得天翻地覆,大家都喊家庭、喊舒适、喊性价比,但谁还等你高价呢?
20-35万区间天天杀红眼,理想还不缩衣养马,那才真是等着挨揍。
于是高价L6往下压一压,干脆冲进20万以内,连带i6纯电SUV都齐步走低价。
利润?不说了,先拼活着。
风险其实老大,毛利一下泡水,投资人估计当场爆炸。
可讲道理,家用市场理想最懂,20万区间谁也别装专家。
挤进红海再拼,也没意义,反而得下场做低价“下剋上”,就跟动画片里主角逆袭弱鸡反派似的,看谁先掉下台。
高端市场太容易掉坑,真拼低端,跑量才是定海神针。
你说这策略是不是自相矛盾?嗯,真就是。
数据盘活,市场才有未来,赚少的不是不痛,只是懒得喊疼而已。
有朋友吐槽,说i8拉不下来价格也别急,咋整?
那就送福利呗,交车慢一些赔点积分,答应个终身质保,那纯电年代电池维护得让用户省点心。
贷款利率稍微动动,等于变相让利,冲一波销量不是梦。
销量带来数据,数据拿去喂算法和训练用户习惯。
智能驾驶不是嘴上念念经就有用,需要用户亲自验证。
理想卖了将近一百四十万台,若真要冲到两百万,圈子壮大,明年智能赛道也能碰运气吧。
市场优先,利润以后慢慢琢磨呗。
先把人攒进来,口碑做稳,后面钱还不是分分钟变现?
这一波压价,短期等于切财,但赌个未来,说不定能捞点好运。
不过嘛,价格就是个武器,没脑子的打法只能捅破锅盖,讲究点才有意思。
第二根毫毛该看“品牌”那套玩法。
说白了,这行的赢家都得靠“大佬本人下场”才能撑场子。
你瞧雷军,亲自讲小米故事,李斌天天与车主掐架,把“CEO真性情”这梗玩出圈了。
李想其实挺有网感,发微博怼天怼地,发布会上人气直线上升。
但最近理想出事儿,李想却像忽然消失一般,没人能找着他的声音。
理想这会儿还靠砸钱搞广告,纯属白烧心血。
李想自己露露脸,气氛立刻不一样。
新产品i6还等什么现场发布会?要我说,提前一月就能在直播和短视频上露脸,直接给目标用户讲,理想为何搞纯电SUV,有啥技术新风,价格怎么定下来。
CEO亲自解说,比那些一板一眼的专家PPT强太多。
用户只要看见李想站出来,哪怕整个流程像带娃上学,信任感直接爆表。
不是只打一枪而已,个人IP要天天做,产品、流量、建议、差评都直接找老板,才叫凝聚力。
理想和雷军、李斌虽然各有特色,但只要人设立住,比广告大片经费可强太多。
不过必须说,把营销当万能钥匙,那就忽悠自己了。
理想现在最缺的不是曝光,而是创始人敢于面对乌云的气魄。
难不难讲?说难其实没那么难,但实际压力比谁都重。
讲讲第三根毫毛,说白了,就是“标签游戏”。
谁还记得当年理想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吹成奶爸神器,无数屌丝心里直痒痒。
但现在谁家车没这玩意儿?独特性给同行抄烂,护城河跟废墟一样。
再守本分就彻底被盖过去了——理想必须找到新标签,全新科技、站在豪华头部的位置才行。
别总给座椅空间贴金,要真做出屏幕布局、视觉冲击、可用性上的花样才算新本事。
理想的中控,老实说只能叫“强过朋友家国产车”,你拉开阿姨家奔驰EQS、林肯航海家、凯迪拉克锐歌,那视觉效果立刻见高低。
用户光车门一开,氛围刷到顶,那才叫豪华体验。
实用主义不等于原地踏步,要高端敢创新,新奇得让用户愿意发朋友圈:“这车也太逆天了!”
产品经理胆子要再大点,哪怕做出点风险,也别怕白忙活一场。
仪式感这些细枝末节,也挺要紧。
比如某些功能,电动门啥的,看着鸡肋,其实豪华品牌都见效。
中国人就信这一套,“比你家车功能多”的炫耀心理,一晒朋友圈就火遍亲戚群。
小成本大效果,别小瞧这些“过度满足”,用户心理抓住了,品牌力很快就回来了。
标签不是喊口号,得有新科技、新体验让市场眼前一亮,单靠“实用”沦为保守,迟早掉队。
但话说回来,哪怕三根毫毛都用上,打急救针只能续命。
要想理想长久不死,得看是否重塑市场格局。
理想昔日专精SUV,盛极而衰,活脱脱偏科生典范。
市场变脸速度赶超直播行业,单品类吃不满红利,忽然市场风吹草动,就是“山顶滚下山谷”速度。
不搞轿车、MPV、中小型SUV,最后只能逼着看别人抄家。
小鹏、比亚迪这些车企,产品一字排开,风口断了也不会饿死。
消费电子圈一直这么玩,三星机海战术,苹果起初精品,后来也分Pro、SE、Max,全是被市场教育的。
理想要想做大公司,绝不是死磕SUV,要多元化,抗风险、用户画像都得丰富起来才有底气。
现在光盯着L6和i6,未必谁都服气,但头部数据铁定不站你这边。
行业智能驾驶也一水深。
理想最近砸了60亿研发VLA大模型,理论上看很性感,现实只有发烧友关心那点模型参数。
普通人关注安全性,什么MPI突破1000公里,这些只有跑分党热闹。
比亚迪开门见山——“发生事故找我们赔”,一句话把所有老百姓锁死。
搞技术不如信得过,信任本身就是壁垒,家庭选车谁看排行榜?
理想车想把信任塔一夜盖起来,肯定得下猛药。
政策限制、资金压力不是胡说,信任做强,别人只能傻站着望天。
说到底,理想汽⻋命题无限复杂。
找好节奏,三管齐下,或许能救过来,也可能全军覆没。
路难走也没啥神秘的,真闯过去,说不定等的是春天。
结果归结果,职业经理、老板亲自操盘,谁也说不清。
数据光唬人没用,胜负还是人算人心一线间。
企业的命运往往比难题更简单。
而未来理想能做到更大、更细分、还是掉转头路,或许只有时间肯揭晓。
市场就跟蹦极似的,容不得停歇,今天是赢家,明天又得琢磨新活法,日子也就这样翻过来又过去。
问题抛在你面前了——你觉得理想汽车还有几根救命毫毛?还是说,它其实准备好了全新的法宝?想你的话,不妨一起来聊聊:真到了关键时刻,哪种策略能让理想汽车绝处逢生?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