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思域月销四千台,昔日加价神车为何失宠?

#美女#

本田思域月销四千台,昔日加价神车为何失宠?

加价提车的时代过去了。

上个月,本田思域只卖出4035台。这个数字有多苍白?巅峰时期,它月销2万台是常态。当年为它加价排队的盛况,恍如隔世。

更值得玩味的是——轩逸上月卖出3.3万辆,速腾2.46万辆,朗逸2.23万辆。不是所有合资紧凑级车都在暴跌,唯独思域摔得最狠。

本田思域月销四千台,昔日加价神车为何失宠?-有驾

为什么是思域?

国产新能源的冲击只是表面原因。深层次看,思域卡在了一个尴尬的夹缝中。

它的定价比轩逸、朗逸高半头。入门版仍要9万多,而对手已下探到6万区间。这两三万差价,对预算敏感的家庭用户就是天堑。

加钱能换来什么?更强的1.5T发动机,多连杆悬挂,稍好的操控。但座椅是织物的,大灯是卤素的,方向盘是塑料的。这些日常接触的地方,都在提醒你:这仍是辆低配车。

本田思域月销四千台,昔日加价神车为何失宠?-有驾

思域失去了它的“酷”。

十代思域为什么成功?低趴造型、中置排气、Type-R光环。年轻人买它,买的是一种态度。如今十一代思域长得像小号雅阁,沉稳有余,个性不足。想要运动的觉得它不够激进,想要家用的嫌它贵了。

这就是思域的困境:想维持运动调性,又不得不向家用妥协。结果两头不靠。

当下车市,8-12万价位段是最残酷的战场。这里有配置越级的国产燃油车,有油耗2升的插混家轿,还有终端大跳水的其他合资车。思域那点操控优势,在实用主义和性价比面前,显得如此单薄。

本田思域月销四千台,昔日加价神车为何失宠?-有驾

思域的跌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它告诉我们,没有哪款神车能永远神下去。当市场变革来临,任何品牌都要重新思考:我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还有人愿意为这份价值买单吗?

或许思域需要一次彻底重生。不是小改款,不是降价,而是重新找到那个愿意为驾驶乐趣多付三万元的群体——如果这个群体还存在的话。

本田思域月销四千台,昔日加价神车为何失宠?-有驾

毕竟,街上飞驰的思域越来越少。但总有人记得,它曾经的模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