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理想这回算是把老车主的心窝子给捅了个对穿。
你想想那画面,前脚刚从4S店里把崭新的L9开出来,销售小哥还热情似火地帮你系上红绸带,嘱咐你“慢走”,后脚刷手机就看见“一夜怒亏两万”的头条,那心情,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本来以为2025年这车市也就这样了,不温不火地混到年底,谁成想理想这位“三好学生”突然就掀了桌子,还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降价。
今年的车市,确实有点“寒气逼人”。
所谓的“金九银十”,愣是让十月请了个长假,影子都没见着。
乘联会的数据往那一摆,零售同比下滑6%,国庆黄金周的消费热情,愣是没烧到汽车这摊儿上。
按往年惯例,这时候经销商早该扯着嗓子喊“清仓大甩卖”了。
可今年怪了,一个个都端着,搞起了“权益升级”、“置换补贴”这类听着高大上,实际抠抠搜搜的“花活儿”。
说白了,还是那句老话,地主家也没余粮了,谁还敢玩命?
可理想就敢。
月初的1.5万置换补贴刚让人缓过神,没几天,又借着“保险补贴”的名义,实打实地再降一万。
这套组合拳下来,优惠直奔4万多块。
够狠。
但这狠劲儿背后,全是“宝宝心里苦”的戏码。
销量连续五个月同比下滑,9月份更是直接来了个“脚踝斩”,暴跌超36%。
隔壁家的零跑,一个月卖6万多台,把理想最风光时候的脸都给打肿了。
自家的纯电兄弟i8、i6还指望不上,再不把增程这个“老根据地”的价格打下来,真就等着被人家“偷家”了。
所以说,这哪是主动宣战,分明就是一场迫在眉睫的“阵地保卫战”。
最有意思的,还得是华为问界的反应。
去年还跟着起哄架秧子的问界,今年跟入了定似的,给的那些权益,跟挠痒痒没啥区别。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是鸿蒙座舱和ADS 2.0给了它“一览众山小”的底气,还是它早就看透了这场游戏的底层逻辑?
要我说,今年的价格战,早就不是在菜市场里比谁嗓门大了。
它升级了,成了一场掺杂了技术、政策、还有消费者心理学的“高级战争”。
而那个负责发牌的荷官,就是前不久刚出的新能源车购置税新规。
明年开始,纯电续航不到100公里的插混和增程,对不住了,您得自己掏钱交税。
这规矩一立,等于给所有车企的工程师们出了道附加题:怎么在不涨价的前提下,把电池续航给加上去?
你看看比亚迪这位“卷王”交出的答卷。
新款宋Pro DM-i,续航干到133公里,漂亮!
价格呢?
跟老款一样!
是不是觉得捡着大便宜了?
别急,翻开配置表,玄机就在那不起眼的角落里。
原本入门版就给你的“天神之眼”智驾,现在,得加钱。
同样的“障眼法”,也用在了海豹05 DM-i身上。
续航长了,价格没变,但L2级辅助驾驶,拜拜了您嘞。
这套玩法,叫“结构性优化”,说人话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把电池这块看得见的成本给你补上,再从你平时不太在意的智能配置上偷偷拿回来。
这么一来,皆大欢喜。
你觉得占了便宜,车企也保住了利润,完美闭环。
这比去年特斯拉那种“一刀999”的暴力降价,段位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它让今年的价格战,从一场刺刀见红的巷战,变成了一场不动声色的暗战。
所以,为啥感觉今年的价格战“雷声大雨点小”?
不是不想打,是没法像以前那么打了。
政策的风向变了,逼着大家把钱都投到电池、电驱这些硬骨头上,能用来降价的“子弹”自然就少了。
再加上前几年的疯狂内卷,早就把各家的利润空间压榨得差不多了,谁还敢轻易发动一场“同归于尽”式的价格屠杀?
理想这一枪,与其说是打响了四季度价格战,不如说是扯下了一块遮羞布,把整个行业的焦虑和无奈都暴露在了阳光下。
那个靠讲故事、靠一款爆品就能躺赢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牌桌上的玩家,个个都是人精,每一步都算计得明明白白。
对于咱们这些攥着钱准备买车的人来说,这可能不是最好的时候,但绝对是最考验眼力的时候。
因为每一个让你心动的“史低价”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你没发现的“配置刺客”。
年底想抄底?
行啊,记得把眼睛擦亮点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