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长岭关隧道:刷新大机高铁隧道清筛纪录

8月9日0时20分,秋夜下的大别山区闷热难耐,“秋老虎”宛如张着无形大口,把白天积攒的暑气都吐了出来。此时,在沪蓉线墩义堂站至三河站间的长岭关隧道内,一台台黄色的大机设备发出的机器轰隆声在隧道中不断地回响,一名名“小黄人”也在一旁来回奔波忙碌着,身上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湿,这正是来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清三车间、维二车间,以及合肥工务段六安高铁线桥车间的铁路职工们,为拿下这条5488米隧道线路“内科手术”的收官之战,在现场挥汗奋战时的动人一幕。

鏖战长岭关隧道:刷新大机高铁隧道清筛纪录-有驾

2025年8月9日凌晨,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职工正在进行清筛作业。宋凯辰 摄

沪蓉铁路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通道之一,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也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今年5月10日起,双方站段共投入道床清筛机、线路捣固车、配砟整形车等12台各类大机设备,以及350余名精兵强将前往沪蓉铁路合武段,计划完成60余公里的高铁线路清筛,全面恢复道床的整洁度和线路性能。其中作业地段还包含了五福堂、年家湾、长岭关等8条总计长约9公里的隧道。

“去年我们圆满完成了上海局首次大机高铁隧道清筛,今年我们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迎战5公里多的长大隧道,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清筛的最长一条隧道。”清三车间主任崔建坤一边抹着脸颊滴落的汗水,一边介绍说,“暑运期间环境温度高,加上长大隧道密闭空间的烟尘与有毒气体积聚风险,这是对我们人员与设备的双重‘烤’验。”

鏖战长岭关隧道:刷新大机高铁隧道清筛纪录-有驾

8月9日凌晨,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地面号位正在盯控线路捣固车作业情况。宋凯辰 摄

在大机设备作业的邻线,两台大功率风机放置在平板车上与大机设备同步并行,产生的强劲气流不仅驱赶着作业区域的废气粉尘,还给好似“蒸笼”般闷热的隧道带来一丝凉意。眺望作业线路前方100米处,还能看到一台轨道车牵引着一辆搭载着巨大水箱的平板车,正不断向清筛机前方的作业线路进行洒水,通过给干燥的石砟“洗个澡”,有效减少了清筛时扬起的粉尘。“相较于去年,今年的隧道更长,工作条件更为艰难,除了加强空气流通和润湿线路,我们还配备了足量的便携式氧气瓶、氧气面罩,所有作业人员进入隧道前按规定携带,每台大机上也放置了氧气包,作为应急供氧点”,清三车间党支部书记张建平指着地面一名拿着好似“手机”的工作人员补充道,“在每个作业组都设置数名专职检测员,每10分钟使用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发现异常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同时为全力保障人身安全,我们还积极联系属地医院,由属地医院安排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在长岭关隧道中心通道门处进行待命,筑牢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鏖战长岭关隧道:刷新大机高铁隧道清筛纪录-有驾

8月9日凌晨,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地面号位正在指挥配砟整形车作业。宋凯辰 摄

1时42分,一台台大机设备按照既定任务安排,正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清筛机将钢轨下的石砟不断翻出,把过滤后的良好石砟进行回填;线路捣固车上下挥舞着捣镐,让道床更加的夯实;配砟整形车伸展机械臂,为作业后的线路进行整形美化......不一会儿,清三车间大机工班副工长胡猛的报话机中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声音:“10777全车断电,紧急制动!安全停靠,无侵限!”隧道内的空气瞬间凝固,胡猛心头一紧,汗珠顺着额角滚落,但他脚步未停,抓起工具包冲向故障点。他凭借“久经沙场”的经验,很快锁定可疑所在:“查看主电源继电器!”伴随清晰有力的指令,班组成员迅速摸排并回应道:“继电器输入端子01A51有24V电压,输出端子01B52端子无电,判定继电器失效!”确认故障点后,胡猛立即组织人员采取线路短接的应急措施,这样可以暂时消除故障,不耽误施工进度。从故障发生到应急处置,大家默契配合,片刻后车辆操作屏骤然点亮,熟悉的机械声重新响起。“机器和人一样,无论如何检查保养,‘生病’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我经常锻炼我们的班组成员开展设备故障排查和应急处置的训练,为的就是像现在这样,哪怕遇上突发状况,也不会影响施工正常进行”,胡猛自豪地说。

4时10分,作业结束,大机编队驶离了隧道口,标志着长岭关隧道上下行的线路清筛任务圆满完成。这场持续的攻坚战,不仅刷新了上海局大机高铁隧道清筛的长度纪录,更积累了长大隧道的施工经验。这个秋夜,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对抗着闷热与疲惫,用肩上的责任为暑运高峰的铁路动脉注入了“强心剂”。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陆嘉诚 宋凯辰)

【来源:中国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