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闪耀欧洲!智己L6海外版IM5与智己LS6海外版IM6正式登陆英国市场——这可不是简单地“出口几辆车”那么简单。要知道,英国可是全球汽车法规最严、消费者最挑剔的市场之一。能在古德伍德速度节这种顶级舞台上亮相并上市,意味着智己汽车已经通过了欧洲近乎“变态”的安全、环保与设计标准。这不是一次试探,而是一次正面强攻。 作为最早深度参与欧洲市场的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之一,智己这次到底带来了什么“硬货”?它凭什么能打动那些开着MINI、奥迪甚至阿斯顿·马丁的老派欧洲车迷?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两款车的里子和面子
外观:艺术与空气动力学的“双面手”
先说颜值。各位车友都知道,欧洲人对设计有多执着——从建筑到家具,再到汽车,“好看”是入门门槛,“耐看”才是真本事。智己这次找来了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合作,不是挂个名,而是真刀真枪地参与了整车造型语言的设计。比如IM5(即L6海外版)那条贯穿式灯带,不仅细如发丝、点亮后像一道激光划破夜幕,更重要的是它的造型灵感来自“光刃”,既科幻又克制,不像某些车型那样“灯越多越高级”。
再看侧面,IM5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1Cd,这在同级别轿车里几乎是天花板水平。什么概念?相当于你在高速上开120km/h,车子受到的空气阻力比大多数SUV还小。这意味着更低的能耗、更长的续航,以及更安静的座舱体验。我在国内试驾过L6,时速100km以上时车内几乎听不到风噪,只有电机轻微的电流声,那种“贴地飞行”的质感,真的会上瘾。
而IM6(LS6海外版)作为SUV,线条更饱满,但依然保持了极低的视觉重心。它没有盲目加高车身,反而通过缩短前后悬、外扩轮拱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蹲姿猛兽”的感觉。这种设计不只是为了帅,更是为了操控稳定性打基础。毕竟英国乡间小路窄得连错车都费劲,一辆灵活的SUV比笨重的“大块头”更受欢迎。
内饰:极简不等于简陋,智能座舱讲的是“人机共情”
坐进车内,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安静?不是物理隔音好(当然也好),而是智己的座舱逻辑从“功能堆砌”转向了“场景服务”。中控那块贯通式大屏不是摆设,它的UI动效、菜单层级、语音唤醒响应速度,都经过反复打磨。我试过用带口音的英语说“Hey IM, I need a coffee”,系统居然能自动搜索附近星巴克并规划路线——要知道,这可是针对英国市场的本土化调校。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座椅设计。IM5的前排座椅采用了“零重力”结构理念,坐垫长度可调,腰部支撑力度细腻到毫米级。我在上海到杭州的高速上连续开了3小时,下车时腰椎一点没酸。这不是靠一堆按摩模式堆出来的,而是人体工学+材料科学的胜利。相比之下,某些豪华品牌还在用“16向电动调节”当卖点,实际体验却像在开坦克。
动力与操控:灵蜥底盘+四轮转向,让大车也能“跳踢踏舞”
说到操控,可能有老铁会问:“电动车不都一个样?加速猛就完事了?”错!加速只是基础,收放自如才是高级感。
智己这次带到英国的两款车,全系搭载了上汽全栈自研的“灵蜥数字底盘”。听名字玄乎,其实它是个集成了电子控制悬架、扭矩矢量分配、动态稳定系统于一体的“超级大脑”。最直观的感受是:过弯时车身极其平稳,哪怕你稍微快了一点,系统会悄悄给内侧车轮施加制动力,帮你“扶正”车身,而不是直接触发ESP那种粗暴的降速。
而真正让我拍案叫绝的,是智慧四轮转向系统。IM5和IM6都能实现后轮随动转向,低速时反向偏转,缩小转弯半径;高速时同向偏转,提升稳定性。我在试驾场体验过一个“Z”字绕桩,IM6这种接近4.8米长的SUV,居然比一辆高尔夫掉头还灵活。现场一位英国媒体人试驾后笑着说:“This feels like a small car with a big heart.”(这感觉像一辆小车,却有一颗大心脏。)
智能化:一键AI代驾,不是噱头,是真能“救命”
现在都说智能驾驶,但很多功能只存在于发布会PPT里。智己的“一键AI代驾”却是我亲自用过、并且愿意推荐给家人朋友的功能。
比如“一键贴边”:你在狭窄巷子里停车,两边都快蹭到了,这时候按下按钮,车子会自动完成侧方泊入,最后离墙只有5厘米,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还有“一键循迹”:遇到断头路倒不出去?系统能记住你最后50米的行驶轨迹,自动倒回去,全程不用你碰方向盘。
这些功能在国内已经OTA推送了,在英国也会根据当地法规逐步开放。虽然目前还是L2级辅助驾驶(符合Euro NCAP要求),但它的算法来自Momenta,感知系统由阿里云支持训练,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的覆盖率和通过率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未来在伦敦、曼彻斯特这样的复杂城市路况下,我相信它的表现不会让人失望。
安全与合规:不是“能卖”,而是“敢卖”
为什么说登陆英国是里程碑?因为智己是少数同时满足REACH、POPs、E-Mark认证和Euro NCAP五星标准预期的中国品牌。REACH法规对车内材料释放的有害化学物质有严苛限制,连皮革缝线里的染料都要检测。而Euro NCAP的测试项目比国内C-NCAP更狠,比如儿童保护、弱势道路使用者(行人)保护等权重更高。
智己的车身用了超高强度钢+铝合金混合结构,电池包则有“十重防护”设计,包括IP68防水、热失控隔断、底部防刮擦等。我在国内看过一次公开碰撞测试,电池包在挤压、火烧、浸水后依然没有起火冒烟。这种“看不见的安全”,才是高端品牌的底气。
用户真实反馈:从怀疑到真香
在古德伍德现场,我跟几位提前试驾的英国用户聊了聊。一位开惯了保时捷Taycan的工程师起初对“中国电车”持怀疑态度,但试完IM5后他说:“The ride quality is surprisingly refined, and the steering feedback is natural.”(行驶质感出乎意料地细腻,转向反馈很自然。)另一位伦敦设计师则爱上了IM6的极简内饰:“It’s not trying too hard. That’s very British.”(它没有过度用力,这很英伦。)
这些评价让我意识到,中国智造正在从“性价比”标签,转向“品质感”和“设计感”的认可。
对比竞品:和谁抢饭碗?
在英国市场,IM5主要对手是特斯拉Model 3、宝马i4;IM6则要面对大众ID.4、奔驰EQC。我们来简单对比:
维度 智己IM5 特斯拉Model 3 宝马i4
风阻系数 0.21Cd 0.23Cd 0.25Cd
四轮转向 全系可选 无 高配可选
座舱设计 艺术学院合作 极简实用 传统豪华
智能泊车 一键贴边/循迹 基础自动泊车 需选装
看得出来,智己在操控灵活性、智能体验和设计调性上找到了差异化突破口。虽然品牌认知度不如德系,但产品力已经不在同一量级上“对打”,而是“错位竞争”。
未来展望:中国车,能走多远?
智己登陆英国,背后是上汽集团三大海外研发中心、四大制造基地、3000家海外经销商的体系支撑。这不是单款车型的胜利,而是中国车企全球化能力的集中体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智己正在用产品说话。
但挑战依然存在:售后服务网络的密度、充电桩的兼容性、品牌长期运营的耐心……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问答时间
有车友可能会问:“在英国卖多少钱?国内会不会降价?”
目前IM5起售价约4.5万英镑(约合42万人民币),IM6约5万英镑(约47万人民币)。国内价格保持稳定,暂无官方降价计划。
也有老铁关心:“国产车真能在欧洲站住脚?”
我的看法是:能,但必须靠真本事。欧洲人不傻,他们愿意为好产品买单,无论来自哪里。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你觉得中国品牌要在欧洲真正“火起来”,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是价格?设计?技术?还是服务?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