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捧杀老摩托了,它就是那个年代的“遥遥领先”和“全栈自研”

讲真,最近总在网上刷到一堆人对着些老摩托照片感慨青春,说什么“传家宝”,说什么“匠心”,我一看就乐了。

传家宝?别闹了。

这玩意儿的本质,和现在一群人排队买联名奶茶,或者为了个虚拟皮肤吵得面红耳赤,没有任何区别。

它不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是一个时代的“大型行为艺术现场”,是一个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物质匮乏的“品牌玄学”的原始版本。你以为你在怀念机械的荣光?不,你只是在怀念那个只要你嗓门够大、排气管够响,就能当村里大哥的简单世界。

别再捧杀老摩托了,它就是那个年代的“遥遥领先”和“全栈自研”-有驾

就说那个重庆雅马哈CY80,没离合,加油还得自己手动勾兑机油,跟调鸡尾酒似的。讲究一个比例,讲究一个手法,稍微不注意,发动机直接给你撂半道上。你觉得这是技术落后吗?不,这是“仪式感”,是“门槛”。它用一种极其不方便的方式,筛选出了它的“信徒”。能把这套流程玩明白还乐在其中的,都是被PUA瘸了的真爱粉。这跟今天有些车主,把研究自家车机bug当成乐趣,并四处传教,高喊“这才是驾驶的乐趣”,逻辑上是完全自洽的。

不方便,就是高端。麻烦,就是品味。

然后是那个本田CB125T,营销话术的鼻祖。“跟战斗机一个机床造出来的”,这句话的杀伤力,就跟今天发布会上PPT写“全栈自研”、“遥遥领先”一样。没人知道那个机床长啥样,也没人关心战斗机零件跟摩托车零件有什么关系,但听着就牛逼。

这就叫“技术玄学”。这玩意儿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一个听起来无法反驳、但又充满了想象空间的故事。当年的万元户,花大价钱买的不是一辆摩托,是买“我骑的是半架飞机”的幻觉。这跟今天的中产,咬牙上了个带激光雷达的版本,然后跟朋友吹嘘“我的车能看到你看不到的东西”,是一回事。大家买的,都是一个故事的优先讲述权。

而本田GL145就更直接了,它彻底不装了,摊牌了。

什么性能、什么品质,都不重要。核心卖点就一个:声浪能传一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交通工具,这是“移动的广播站”,是“物理学圣剑”。你从村东头出发,村西头的王大爷就知道你今天又出门显摆了。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社交方式,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清净。它的逻辑不是“我要去哪里”,而是“我要让你们所有人都知道,我出门了”。

这跟现在有些电动车,非要在车里给你模拟个V8声浪,甚至还能下载跑车音效包,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人类对于“通过制造噪音来宣告主权”这件事,有着跨越时空的执着。这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原始冲动。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态。因为我真的见过那个年代。那时候的铃木GS125,一辆红色的,停在乡政府门口,比现在停一辆保时捷Panamera还扎眼。那是一种权力、财富和“我跟你们不一样”的混合宣言。买这车要两万多,在那个公职人员一年工资几千块的年代,这就是“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赌注。你赌赢了,你就是全镇最靓的仔;赌输了,你就是全家最大的败家子。

别再捧杀老摩托了,它就是那个年代的“遥遥领先”和“全栈自研”-有驾

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刺激感,是现在消费主义营造的“分期付款、轻松拥有”给不了的。

当然,也有不走寻常路的。比如嘉陵70,号称“闻闻汽油味就能跑”。这在那个“唯快不破,唯响不尊”的野蛮环境里,简直是一股清流。它的用户画像非常清晰:那些不追求社交货币,只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老实人”。发动机声音小到从你身边经过你都发现不了,主打一个“偷偷地干活,打枪的不要”。这车卖得好,恰恰反证了那个时代的喧嚣。当所有人都想当主角的时候,总有人只想安安稳稳地当个NPC。

说真的,我小时候就特别想要一辆,但我爸只给我买了本《故事会》,说精神食粮更重要,我信了他的鬼。

然后还有AX100,启动时哒哒响,屁股冒蓝烟,一股子机油味。现在一帮玩复古改装的,管这个叫“爷们儿的味道”。这就更有意思了,这叫“缺陷的审美化”。就像现在有人非说手动挡比自动挡有“灵魂”一样。当一个东西的缺点,因为时间的滤镜,变成了一种可以被欣赏的“风格”,那它就离“玄学”不远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堆铁疙瘩比作修仙法宝,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好歹能飞,这玩意儿骑快了只能让你飞出去。

我们必须承认,那个年代的摩托车,尤其是那些用了进口发动机的,比如五羊本田CG125,质量确实好得变态。一个发动机能跑十几万公里不大修,这他妈才叫工业!这背后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商业逻辑:我东西卖得贵,但我质量一定要让你服气。这是一种“金钟罩铁布衫”式的产品力。

别再捧杀老摩托了,它就是那个年代的“遥遥领先”和“全栈自研”-有驾

但现在呢?现在的逻辑变了。现在的车圈,是“闪电战”逻辑。我不管我这车能开十年还是二十年,我只管我发布会上能不能把对手摁在地上摩擦。我的冰箱够不够大,我的彩电够不够多,我的沙发够不够软。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件事: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夸张的配置,收割最多的订单。这不叫造车,这叫“攒机”。大家都在用一种互联网的打法,在一个重工业的领域里进行“黑暗森林”打击。

如果说以前雅马哈、本田是想把餐厅做好,吸引回头客。那现在的新势力就是,发现你家菜做得好,最好的手段不是研究菜谱,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然后开个外卖预制菜公司。

所以,现在回头看这些老摩托,怀念它们能当“传家宝”,本身就是一种错觉。

它们之所以看起来能当传家宝,是因为当年的竞争烈度低,产品迭代慢,一个经典设计可以吃十年。而现在,你今年买的车,明年就成了“老款”,后年可能连车企都“成盒”了。你还传家宝?你先保证给你做OTA升级的程序员别被优化了再说吧。

所以结论是什么?

这些老摩托,从来就不是什么传家宝。它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社交硬通货”,是品牌玄学的“实体化身”,是父辈们朴素的“信仰图腾”。你今天看着它觉得有味道,跟你看着一个盘了八十年的核桃,感觉是一样的。你迷恋的不是东西本身,而是那该死的时间在上面留下的、只属于你的想象。

别再捧杀老摩托了,它就是那个年代的“遥遥领先”和“全栈自研”-有驾

至于它现在能卖几十万?那是收藏家的事,跟你没关系。那叫“击鼓传花”,是另一个游戏。你真花几十万买回来,你老婆不会觉得你传承了什么,只会觉得你脑子需要传承一下。

真正的传家宝,是你把当年你爸吹过的牛逼,原封不动地,再吹给你儿子听。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