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刷到个二手车源,有点意思。
一台21年的特斯拉Model 3,跑了不到6万公里,深圳牌,个人一手,车主一口价12万出头。
这事儿放三年前,你都不敢想。三年前这个价格,你顶多买个特斯拉的方向盘,还得是拼多多的高仿版。现在,你可以拥有整台车,外加一个可能已经被盘出包浆的充电桩。
这魔幻的世界,就是这么个运行逻辑。
当年第一波冲进去的车主,属于是为信仰充值,是时代的先行者,是马斯克火星梦的原始股东。他们用真金白银,给特斯拉的股价添砖加瓦,顺便当了一把付费测试员,体验了什么叫“OTA升级式造车”和“薛定谔的交付日期”。
现在,12万的价格,让这台曾经的“科技潮玩”跌落凡间,开始跟一堆国产新能源卷王们在泥地里肉搏。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哲学问题:2024年,花12万买一台3年前的特斯拉,到底图个啥?
图它5.6秒的百公里加速?
是是是,这个确实猛。红绿灯起步那一脚电门下去,旁边油车大哥还在思考人生,你已经到了下一个路口。这种感觉,就像给你的诺基亚突然装上了iOS系统,不是一个次元的体验。但问题是,现在12万价位的国产电车,哪个不是玩儿命地堆加速?零百5秒俱乐部都快成菜市场了,再快零点几秒,对你日常通勤买菜有本质区别吗?没有。你需要的不是闪电战,而是持久战。
图它那个叫Autopilot的赛博幽灵?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的中年人,必须说句公道话。这玩意儿在畅通的高速上,确实是神器,是长途司机的任意门,能让你短暂地解放手脚,思考一下中午是吃猪脚饭还是隆江猪脚饭。但只要场景一复杂,比如遇到一个不讲武德加塞的,或者一个画龙走位的老头乐,它的CPU就得冒烟。
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降维打击,什么AI算法都顶不住。所以,你把它当个L2辅助驾驶用用得了,别真以为买了台变形金刚。
那图啥?图它用车成本低?
这倒是个实话。这车没有发动机,没有变速箱,保养就是换换空调滤芯,检查下刹车油,简直是懒人福音。一年开个两万公里,电费比油费便宜到姥姥家去了。
但,这里有个“但是”。
电车省钱,是个压缩毛巾一样的概念。平时看不出来,一出事儿,费用就“嘭”一下膨胀了。特斯拉的维修,那叫一个酸爽。任何一个小的剐蹭,一个不小心干碎的摄像头,那个账单,分分钟让你理解什么叫“科技的代价”。凭什么一个破摄像头就要几千块!简直是三体人看了都要被气活过来。
你省下的那点油钱,可能一次小事故就全给你送回去了。所以说,这玩意儿是“穷人开不起,富人不在乎”。卡在中间的中产,就得天天祈祷自己别出事。
说实话,这个黑色外观,夏天在深圳烫得能煎鸡蛋,也不知道第一任车主怎么想的。
那么排除掉这些,购买的理由还剩下什么?
只剩下一个了,也是最核心的那个。
就是因为,它是特斯拉。
这三个字,就是它最大的价值。这是一种品牌玄学,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喜欢的不是那个磷酸铁锂能量块,不是那个极简到连仪表盘都给你砍掉的内饰,他喜欢的是“我开的是特斯拉”这个事实本身。
这个事实,能让他在社交中获得某种身份认同,能让他感觉自己和那个想把人类带上火星的硅谷钢铁侠产生了某种神秘的连接。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买车比作入教,可能有点极端,但你看看那些车友会的狂热劲儿,又觉得无比贴切。
在他们眼里,比亚迪是土,蔚小理是作,只有特斯拉,才是电动车该有的样子。你跟他们聊国产车的女王副驾、车载冰箱、大彩电,他们只会觉得你俗。他们的追求,是星辰大海。
所以,这台12万的二手Model 3,它真正的产品定位,是一个“信仰入场券”。
它让那些曾经因为价格被挡在门外,但又对这个品牌心心念念的潜在信徒,有了一个上车的机会。原车主用几十万的真金白银完成了“价值投资”,现在的你,用12万,就买到了一个结果。
这波,属于是价值洼地了。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简单的存量竞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存在什么体面和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小米把蛋糕端走了,乐道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比亚迪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在这场掀桌子式的竞争里,特斯拉用一次又一次的降价,对自己之前建立的二手车保值神话,进行了一场华丽的自爆。它用老车主的眼泪,铺平了新车主的路。
所以,这台12万的Model 3到底值不值?
问我没用。因为它的价值,不在于产品力,而在于购买者的认知。
对于一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拿着12万去买一台全新的国产电车,配置能给你拉到天上去。
但对于一个特斯拉的潜在信徒而言,这个价格,就是天启,就是福音。会买的人,就算这车明天就原地爆炸,他今天也得刷卡。
这就是信仰,你科学解释不了。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