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今年长城汽车35周年庆典上,魏建军发布的那张高管合影吗? 照片中央,一辆被黑布严密覆盖的新车低趴在地,流畅的车身线条若隐若现。 当时就有人猜测,这恐怕就是长城憋了多年的大招,首款国产超跑。 如今,这个猜测正在变成现实:长城官方确认,这款对标法拉利SF90的超跑将于2026年底正式亮相。
为什么一家以SUV和皮卡闻名的车企,突然要造超跑? 魏建军今年初被拍到驾驶法拉利SF90前往机场,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技术对标”? 有人说这是噱头,有人却说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必经之路。 你怎么看?
长城超跑项目并非一时兴起。 根据公开信息,这个项目已经秘密研发了五年之久。 2023年初,长城汽车专门成立了“长城品牌超豪车事业群”,由魏建军亲自挂帅。 在35周年庆典上,那辆被黑布覆盖的车型,从轮廓判断采用了中置引擎布局,车身高度极低,符合超跑的典型特征。
魏建军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研发超跑是为了“给国人争光”。 但业内更关注的是其技术落地路径:长城选择了一条与比亚迪仰望U9、昊铂SSR等纯电超跑不同的技术路线,混动超跑。 这款车将搭载长城自主研发的4.0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配合Hi4-T混动系统,综合功率瞄准1000马力。
对比法拉利SF90的986马力,长城超跑在参数上确实形成了对标。 但超跑的世界里,马力只是入场券。 法拉利SF90的零百加速时间为2.5秒,极速超过340公里/小时。 长城要实现真正的对标,需要在动力系统之外,在轻量化、空气动力学和底盘调校等方面实现突破。
动力系统是这款超跑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长城展示的4.0T V8发动机采用90度V型夹角与Hot V布局,双涡轮集成于气缸夹角内。 官方数据显示,这款发动机最大功率549马力,峰值扭矩近800牛·米,配合混动系统后综合功率可达1000马力。
这款发动机采用了蠕墨铸铁缸体工艺,强度提升45%。 同时配备智能闭缸技术,在低负荷工况下可以关闭四个气缸以节省燃油。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款V8发动机支持92号汽油,这在超跑领域极为罕见。
混动系统部分,Hi4-T技术此前已应用于坦克系列越野车。 但在超跑上,系统会进行针对性优化。 电机的瞬时扭矩特性可以弥补涡轮迟滞,实现更线性的动力输出。 据参与测试的工程师透露,在初段加速时,电机提供的额外推力让车辆“像被踢了一脚”。
与纯电超跑相比,混动方案在重量上不占优势。 但长城通过碳纤维材料的大量应用来抵消增重。 车身主体结构采用碳纤维一体成型工艺,仅模具投入就超过千万元。 刹车系统直接使用碳陶瓷材质,将整备质量控制在1.5吨以内。
底盘调校方面,长城聘请了曾参与多款德系超跑开发的工程师团队。 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加入了主动液压调节模块,可以根据路况实时调整阻尼硬度。 转向系统虽然采用电动助力,但保留了机械连接以确保路感反馈。
在纽博格林北环的测试中,工程样车展现了出色的弯道性能。 据目击者描述,车辆在高速过弯时姿态稳定,尾部的主动式尾翼会根据速度自动调整角度以提供下压力。 有测试车手表示,底盘调校“比预期更接近欧洲品牌的水平”。
空气动力学设计是另一大亮点。 除了可调尾翼,前保险杠两侧的导流槽可以根据车速自动开合,以平衡冷却需求和空气阻力。 车底采用了全平整化设计,并配有扩散器,在时速200公里时可产生超过200公斤的下压力。
品牌战略层面,长城推出超跑显然不是为了走量。 300-400万元的价格区间注定其将是小众产品。 魏建军明确表示,超跑项目的意义在于技术验证和品牌提升。 通过超跑研发积累的技术,将逐步下放至主力车型。
这种“技术向上”的策略在汽车行业并不新鲜。 丰田通过LFA超跑项目积累了碳纤维技术,本田的NSX推动了铝合金车身工艺。 长城似乎也在走类似路径:超跑作为技术试验场,最终反哺主流产品。
市场环境方面,国产超跑正迎来一波小高潮。 比亚迪仰望U9定价168万元,搭载四电机实现2秒级加速;昊铂SSR售价128.6万元,采用三电机四驱系统。 与这些纯电对手相比,长城混动超跑在续航和声浪方面可能有独特吸引力。
经销商渠道的信息显示,已有潜在客户在咨询这款超跑。 浙江某车商表示,虽然量产还要等到2026年,但已有客户愿意支付定金。 “如果真能实现对标SF90的性能,300多万的价格其实很有竞争力。 ”这位车商如此评价。
供应链准备也在同步进行。 长城在保定建立了专门的超跑生产线,采用小批量手工装配模式。 碳纤维部件由合资供应商提供,而发动机和混动系统则完全自产。 这种垂直整合模式有助于控制成本,但也对品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测试进度方面,目前工程样车已经完成了高温、高寒和高海拔的“三高”测试。 在青海格尔木进行的海拔测试中,混动系统在缺氧环境下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动力输出。 而在新疆吐鲁番的高温测试中,电池冷却系统表现符合预期。
与法拉利SF90的对比测试也在计划中。 内部人士透露,长城采购了多台SF90作为对标车型。 在初步对比中,长城超跑在直线加速方面与SF90互有胜负,但在赛道综合性能上仍有差距。 工程师团队正在针对弯道性能进行优化。
消费者最关心的可能是日常实用性。 虽然超跑通常不以实用见长,但长城在设计中还是考虑了一些人性化功能。 比如前备箱可以容纳两个登机箱,混动系统允许纯电模式行驶近百公里,满足城市通勤需求。
售后服务网络也是挑战。 超跑车主对服务品质有更高要求。 长城计划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设立专属服务中心,提供上门取送车服务。 同时,购买首批车型的车主将获得专属赛道日体验,包括专业车手指导。
竞争对手的反应值得关注。 法拉利尚未对长城超跑做出公开评论,但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国际品牌正在密切关注中国高端车型的进展。 保时捷中国总裁曾表示,中国品牌在电动车领域已经展现出竞争力。
政策环境对超跑并不完全友好。 中国实行严格的排放法规和双积分政策,大排量发动机面临挑战。 长城通过混动系统平衡了性能与环保需求,V8发动机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这在技术上是重大突破。
研发投入方面,魏建军表示“不计成本”。 超跑项目每年消耗数亿元研发费用,这对于年销量百万辆级别的车企来说可以承受。 但相比法拉利每年超10亿欧元的研发预算,长城仍需持续投入。
人才储备是关键。 长城从欧洲挖来了多名超跑研发专家,包括前AMG工程师。 同时与国内高校合作培养本土人才。 这种“引进+培养”的模式,旨在构建可持续的研发体系。
消费者认知度是另一个挑战。 在超跑领域,品牌溢价往往比性能更重要。 长城需要说服消费者,为什么选择一款国产超跑而非传统豪华品牌。 这可能比技术突破更难。
供应链安全也值得关注。 虽然大部分部件可以自产,但一些高性能配件仍需进口。 比如碳陶瓷刹车盘的核心材料来自海外,变速箱由专业供应商提供。 全球供应链波动可能影响量产进度。
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早期样车在高速行驶时存在车身振动,工程师通过加强车身连接点解决了这个问题。 电池在极限驾驶下的散热问题也经过多轮优化,现在的冷却效率提升了30%。
造车新势力的对比不可避免。 蔚来EP9作为电动超跑曾创造纽北圈速纪录,但仅生产了6台。 长城超跑的量产计划更为务实,首批预计生产500台左右。 这种规模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持稀缺性。
传统超跑品牌正在向电动化转型。 法拉利已宣布2025年后推出纯电超跑,兰博基尼也发布了混动车型。 长城选择在转型期切入市场,时机拿捏值得玩味。 混动技术可能是燃油超跑最后的辉煌。
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进步为超跑项目提供了支撑。 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领域,中国供应链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 这为超跑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降低了技术门槛。
消费者调研显示,潜在买家最关心三个问题:性能是否真实、可靠性如何、保值率怎样。 长城需要通过实测数据和售后服务来打消疑虑。 首批车主的口碑将至关重要。
赛道表现是超跑的试金石。 长城计划在正式发布前,用量产车挑战纽北圈速。 内部目标是进入7分钟大关,这个成绩将直接证明其性能水平。 目前法拉利SF90的纽北圈速为6分58秒。
经销渠道建设已经开始。 长城将在主要城市设立独立的超跑展示中心,采用预约制参观模式。 销售顾问将接受专业培训,包括赛道驾驶技巧和超跑文化知识。
二手车保值率是超跑买家的重要考量。 国产超跑在这方面没有先例可循。 长城可能推出官方回购计划,为早期买家提供保值承诺。 这种举措有助于建立市场信心。
研发过程中的趣事也值得一说。 有工程师透露,在测试V8发动机声浪时,团队专门研究了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品牌的排气音色,最终调校出具有东方韵味的声浪特征。
生产环节的细节同样重要。 超跑将采用手工装配模式,每个工位配备两名技师,重要螺栓的拧紧力矩会记录在区块链上,确保每台车的可追溯性。
市场定位方面,长城超跑不仅对标法拉利SF90,也可能吸引部分保时捷911 Turbo S的潜在买家。 后者定价相近,但性能参数略有不同。 这种错位竞争可能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技术下放的路径已经清晰。 超跑上验证的碳纤维技术将用于高端SUV的轻量化,混动系统将优化后应用于越野车型。 这种技术反哺模式可以摊薄研发成本。
消费者最好奇的可能是:什么时候能亲眼见到实车? 根据计划,2025年上海车展将进行概念车展示,2026年底量产版正式发布。 届时,中国超跑市场将迎来真正的本土选手。
造超跑到底值不值? 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 但长城用行动表明,中国汽车品牌不再满足于跟随,开始尝试引领。 这种转变本身,就值得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