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骑友喝茶聊天,发现大家买车时都把油箱容量挂在嘴边。
老张去年买了辆进口巡航车,结果跑趟青藏线三天两头找加油站,气得直拍方向盘;老李的踏板车市区通勤没问题,可上周带老婆去周边游,愣是半路抛锚在服务区。
这些事儿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摩托车续航这事儿,真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
要说这续航焦虑,放在十年前可能还不算啥。
那时候满大街都是踏板车,油箱也就6-8升,市区代步还能应付。
可现在不一样了,油价蹭蹭涨,年轻人动不动就玩摩旅,中年人也有不少想骑着摩托看世界。
特别是30岁往上的骑手,上有老下有小,既想周末能带着家人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又怕半路没油误事。
有组数据挺有意思:2023年摩托车论坛里,关于"续航"的讨论帖比三年前多了三倍,看来这确实是刚需。
最近逛了不少车行,发现市面上突然冒出一堆长续航车型。就拿售价不到1.5万的启典KD150-G来说,20升油箱能跑790公里,这数据要是放在五年前,绝对算得上黑科技。更夸张的是恒舰大海道,42升油箱直接媲美汽车,说是能穿越无人区。不过我仔细打听才知道,这车重达245公斤,光油箱就快赶上小排量摩托整车重量了,看来真不是给普通骑手准备的。
在众多车型里,豪爵TR300算是老熟人了。去年陪朋友去试驾,双缸水冷的调校确实舒服,市区代步基本感觉不到震动。朋友开着它带老婆孩子去周边露营,16升油箱跑480公里,中途只补了一次油。不过要说缺点也明显,风冷发动机的声浪确实差点意思,遇到陡坡还得勤快点换挡。这让我想到,现在很多车型都在追求低油耗,反而把驾驶乐趣给牺牲了。
三阳哈士奇倒是个有趣的存在。150cc踏板能有540公里续航,15.2升油箱装得下全家人的行李。上周末看见个女骑手载着两个孩子去郊游,后座塞满野餐装备也不显挤。不过780mm座高确实劝退了不少矮个子,销售说他们最近在研发低座版,看来厂商也知道这个痛点。不过看着那跨界造型,总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变形金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台小越野车。
要说最实在的还得是晓星大脚攀爬者。14升油箱能跑450公里,油冷发动机虽然动力不算强,但对付非铺装路面足够用了。上周参加摩友聚会,有个车友骑着它从山区老家回城,路上爆了条胎都没慌,工具包里工具齐全。不过3.2L/100km的油耗,比起启典KD150-G的2.5L还是差了点意思。这让我想到,不同使用场景对续航的要求其实差异很大,城市通勤和山区骑行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天鹰TX150的配置确实让人惊喜。TFT仪表加上TCS防侧滑,这在150cc级别里算是顶配了。销售说这车特别受禁摩城市的骑手欢迎,2.7L超低油耗配上150cc动力,堵车时跟汽车拼油耗都稳赢。不过90km/h的极速确实有点寒酸,上周亲眼看见车主在高速上被小汽车超车,气得直跺脚。看来鱼和熊掌真的很难兼得,想要低油耗就得在性能上做些妥协。
赛科龙RT3的情况比较有意思。17升油箱配双通道ABS,按理说安全性有保障,可3.5L的油耗在同级里算高的。有次参加摩旅活动,同行的车友抱怨说,同样的路程比别人多花二十块油钱。不过宽大的座垫确实舒服,后排坐人完全不硌腿。这让我想到,载人需求和单人骑行对车辆设计的取舍,有时候真得做出选择。
力帆V16的美式巡航造型确实拉风,17升油箱跑560公里,改装潜力大得吓人。上周在车行看见有车主加装了边箱和高把,瞬间变身公路旅行车。不过风冷发动机在夏天真是考验,销售说有位车主跑川西差点中暑,电喷系统报警了三次。看来这种玩乐型车型,真的只适合慢节奏骑行,赶路还是得选水冷引擎。
春风250CLC属于典型的入门神器。13.5升油箱跑420公里,复古造型配上单缸水冷,特别适合刚入门的骑手。上周带表弟去试驾,他开着这车在老城区穿梭,复古涂装引来不少路人侧目。不过3.2L的油耗,比起同排量的踏板车还是高了一点。这让我想到,复古情怀和实用主义之间,永远隔着一道选择题。
力刻250的双油箱设计确实脑洞大开。原厂副油箱加上主油箱,总容量达到24升,续航直逼ADV车型。不过品牌知名度低也是硬伤,上周去保养发现好多零件都要等厂家发货。有位车友开玩笑说,这车就像手工定制的家具,用着是真舒心,但维修起来真要命。看来小众车型在享受独特配置的同时,也得承担相应的代价。
恒舰大海道虽然续航惊人,但245公斤的车重真不是开玩笑的。上周在车行看见有车友试图扶起倒地的车子,两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不过42升油箱带来的安全感,确实能让长途骑手安心。有位摩旅达人分享,他带着这套装备进了西藏无人区,遇到暴风雪靠备用油管续命。这种极端使用场景,可能才是这类车型的真正归宿。
现在回过头来看,摩托车续航的提升真不只是数字游戏。启典KD150-G的混动技术,力刻250的双油箱设计,背后都是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有行业消息说,2025年会有更多钠电池车型上市,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不再是梦。不过看着这些越来越重的车身,又让人怀念起以前轻巧灵便的机车。或许未来的解决方案,不是一味追求大油箱,而是让技术回归本质。
最近在车友群里看到个有趣讨论:如果让你选一辆能陪你去任何地方的车,你会怎么选?有人说要选续航最远的,有人坚持要轻量化,还有人看重改装潜力。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那时候大家买车只看价格和外观,现在却要考虑那么多参数。或许这就是摩托车文化的进化,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承载生活方式的载体。
各位摩友,你们有没有因为续航焦虑改变过行程?或者遇到过油箱见底时的惊险时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毕竟对骑士来说,油箱里装的不仅是汽油,更是说走就走的勇气和探索未知的底气。
全部评论 (0)